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云+”时代,我们的数据如何安放

时间:2023-03-12 13:06:13 科技观察

“云+”时代我们的数据如何放置好办。互联网时代,“云”已经成为创业者的标配,成为我们生活的影子。如何保证我们数据的安全,让“云”不被污染?两会期间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极大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在今年的第七届云计算大会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混合云、云计算安全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云不再高高在上、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切,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数据、图片、视频等,都将通过“云”提供。形形色色的云已经在我们身边,我们享受着“云”带来的服务,虽然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我们甚至担心它什么时候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互联网上的一切都可以放在云端,不依赖本地存储,可以方便地存储、下载和共享。此类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或其他服务。所以互联网+,说到底就是云+。在云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云+”提供大数据,形成物联网,连接各种软硬件服务。无论是更安全的私有云,还是更便捷的公有云,亦或是更高效的混合云,都成为了创业者不错的选择,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我们普通人提供了存储和共享用户。提供便利。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正以超过3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14年,云计算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350亿元迅速突破至1000亿元。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20%。伴随着如此快速的增长,云计算成为了市场追逐的目标。运营商“云+”不作茧自缚在第七届云计算大会上,三大电信运营商都选择了“互联网+”作为话题。虽然他们架设了网络,给我们提供了网络,但是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用好网络了。因此,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他们心神不定,想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如果他们想拥有互联网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就需要从云端做起。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互联网+”云服务平台,连接教育、医疗、农业等行业,为其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属于自己的云服务和大数据创业生态圈。当然,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在这股大潮中谁也不愿掉队。他们都想通过增加带宽、提高存储容量和降低资费来吸引用户。目前我们使用的宽带比较低,资费高,成为我们是否选择其服务的关键。IT硬件的“云+”重在创新与融合。随着近十年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长期以来,IT行业呈现无序扩张,导致业务几近崩溃。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虚拟机5年增长10倍,到2010年,运营成本增至1000亿美元。对于IT硬件企业来说,70%的预算花在了运维上。同时,这些企业长期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宽带存储服务,导致工作复杂、效率低下、供过于求、利用率低下、创新不足、业务受限等问题。“云”的概念和云计算的实现,为这些老牌IT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云计算技术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办公环境,融合基础设施的概念逐渐被业界广泛接受。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融合基础设施是一种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未来。为了适应云计算架构,一些企业通过创新相继推出了新的服务器和一体机(也称集成系统或综合系统)。通过服务器的系统集成,可以提供效率并降低成本。目前,集成一体机的趋势刚刚过去,超融合一体机又开始流行起来。既有像戴尔、IBM这样的老牌IT厂商,也有像Nutanix、青云这样的新创企业。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宝德和清云多款超融合系统亮相。那么,什么是超融合系统?以宝德超融合系统为端到端解决方案,集软硬件于一体,实现计算存储融合、软件定义、运维自动化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中小企业能够以最低的初始成本快速实现IT基础架构的云化;同时,系统可以随着企业业务的增长进行“积木式堆叠”弹性扩展,真正实现了按需配置,为企业节省了系统建设的初期投资成本。超融合系统是基于OpenStack构建的云管理平台。IBM、惠普等很多大厂商都在搭建自己的云管理平台。作为国内老牌IT硬件厂商,宝德为何敢于走云服务之路?笔者了解到,宝德在2010年准备打造云计算业务,成立了公司。2012年起,基于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研发保德公有云,达到近万台虚拟机规模。其中,2013年投资专注于提供基于OpenStack的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海云捷讯,推出“大数据一体机”和“云计算一体机”2014年,2015年,宝德云基于计算存储超融合架构,设计了全新的一体机(CloudInBox),为企业客户提供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混合云服务。老牌IT企业纷纷通过自主创新加入云阵,搭建云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规模。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混合的“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为普通用户,我们之所以选择将自己的信息放在云端,往往是软件或硬件厂商的迫于无奈,也是因为免费、便宜。免费带来的是不安全感。苹果iCloud引发的“好莱坞色情”事件就是一例。这只是个人数据,无非是个人隐私的泄露,但如果是企业用户,重要数据的泄露将带来致命打击。所以人们对公有云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多质疑。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他们会选择私有云作为他们的云服务架构。但是,私有云的建设需要考虑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规划、选择、配置和部署。工作量大且繁琐,运维成本过高。难以忍受。那么,大公司能安心搭建私有云吗?近日,国内巨头支付宝承受不住挖掘机的技术,导致服务瘫痪数小时。而同为巨头的携程也因为程序员误操作导致瘫痪了十几个小时。这些大公司频频出现数据安全问题,让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感到尴尬。当公有云和私有云各自面临瓶颈时,混合云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可利用私有云的安全性,将内部重要数据存储在本地数据中心;同时,还可以利用公有云的计算资源,更高效、更快速地完成工作。比起私有云或者公有云要好一些。这样,混合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很好地解决了安全问题,为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都愿意使用混合云架构为自己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多家云服务商相继开发混合云服务,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无论是PC端的电脑,移动端的手机,还是自己的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以及各自的应用软件,我们都在潜移默化地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我们可能甚至不知道。当然,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样的云服务,但是可以选择我们平时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和软件。我们能否提供良好的服务决定了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