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RM很紧张,中国大爱的RISC-V架构越来越近了

时间:2023-03-12 01:09:33 科技观察

本文转载自雷锋网。PC时代x86已经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ARM是绝对主流。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哪种指令集架构会成功?许多人看好RISC-V。随着RISC-V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RM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公开质疑RISC-V面临的成本、生态、碎片化、安全、设计保证等问题。是什么让ARM真正感到压力既不是开源也不是性能,而是灵活性?RISC-V基金会成员RISC-V在中国的热潮RISC-V是一种精简指令集架构(ISA),起源于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新项目。其架构简单,完全开源,并且可以通过指令扩展做定制。推出几年后,得到了全球巨头的支持。英伟达、西部数据、谷歌、高通、微软、华为、阿里巴巴等都加入了RISC-V基金会。而且,在印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RISC-V也成为了印度的国家级指令集。国产RISC-V指令集更是备受关注,尤其是去年的中兴事件更是让全民关注中国芯。“中国RISC-V产业联盟”和“中国开放指令生态系统(RISC-V)联盟”也在去年成立。设备芯片方向可以看成是国内相关政策支持RISC-V。除了联盟和政策,国内企业也在推动RISC-V的发展。去年9月,中天微发布了一款支持物联网安全的RISC-V处理器。同月,华米还发布了可穿戴处理器的RISC-V开源指令集。此时,非营利组织RISC-V基金会希望进一步加速RISC-V生态在中国的发展。为此,中国区咨询委员会成立,并任命半导体资深人士方志喜博士为主席,带领委员会在中国推广RISC-V。V的应用为RISC-V基金会的教育和应用推广策略提供了指导,并作为RISC-V基金会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桥梁。RISC-V的热潮还在继续。2019年5月6日,RISC-V基金会在5个城市开启了为期11天的RISC-V中国路演。在开幕站深圳,阿里巴巴集团平头哥半导体、芯核科技、晶心科技、UltraSoC、GreenWaves、SiFive等国内外企业分享了在RISC-V方面的进展以及对RISC-V发展的感悟。RISC-V可以让华芯避开两条不切实际的路径。方志喜在半导体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拥有近40项全球专利。曾任英特尔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对于RISC-V在中国的热潮,方志喜在接受专访时表示:“RISC-V在中国受到关注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中兴事件之后,无论是公众还是业界都意识到芯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中国必须要有一套自主可控的芯片。RISC-V基金会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方志喜博士,“但是有两条路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一个是关起门来,自己做一套东西。比较典型的是龙芯.因为芯片还是商品,性能再高,如果没人用,也体现不了价值,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生态系统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第二种方式就是跟着别人走。国内很多公司,x86、ARM、IBMPower的芯片在一些特殊领域确实可以用这些指令集架构做一些事情,但是因为受控于ISA所属公司的知识产权(IP),所以很难成功。”方志喜进一步指出,RISC-V这种不受知识产权限制的全球开放架构,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方志喜表示,RISC-V既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跟风,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希望中国能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CPU或者MPU(微处理器),但是生态建设对于一个指令集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在芯片行业,在建设生态系统的时候,有一个软件支撑架构在RISC-V生态的建设刚刚起步,涉及到很多软件,尤其是系统软件,但系统软件本身不赚钱,RISC-V是开源。因此,美国RISC-V基金会的董事会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公司或政府都可以贡献。“一家公司很难做系统软件re,因为它服务于所有的RISC-V公司,目前还没有得到美国的热烈响应。我认为,如果中国能够投入一些项目或资金,将是提升中国在RISC-V领域的话语权,发展中国CPU的好机会。”方志喜说。灵活性是RISC-V的竞争力。从打造中国自主可控芯片的角度来看,开源开放的RISC-V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RISC-V的竞争力——V是价格、性能还是功耗?方志喜认为是灵活性。RISC-V是一个免费开源的指令集,包括基本指令集、可选指令集、用户指令和特权指令。基本指令集是任意的使用RISC-V的指令集公司或个人必须实现,操作系统和软件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指令集上的。RISC-V的优势,可扩展的指令集可能会带来碎片化,这是ARM对RISC-V的疑虑之一,对此,方志喜表示:“开源硬件和软件确实需要关注碎片化的问题。对于RISC-VV,由于必须实现基本指令集,而系统软件也仅限于基本指令集,所以可以通过必须实现的基本指令集和系统软件来避免碎片化。“他进一步说,RISC-V提供灵活性非常重要,因为RISC-V提供了可扩展的指令集。x86和ARM的处理器非常好,但是某家公司希望Intel在提供x86处理器时增加某些功能,intel几乎不可能做到,即使加了特定的功能,价格也会相应提高/O.同质化非常严重,最终演化为价格竞争,很多人可能会期待RISC-V免许可费带来的价格优势,方志希认为并非如此,它会成为RISC的优势-V.RISC-V会让低端的设计完全开源免费,ARM也可以把简单的设计开源给大家使用,想用RISC-V的公司还是要关注RISC-V。sc的应用分化enario实施。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由于没有x86或ARM指令集的兼容性负担,从这个角度看,RISC-V指令集在功耗和性能的提升上有很大的好处。但方志喜强调:“指令集与性能和功耗的关系并不太大,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力。如果一个团队设计了好几款芯片,他们的技术就会比较强。他们可以设计功能芯片与相同的指令集架构。具有更好功耗和性能的处理器。“RISC-V的灵活性也可以在AI中发挥作用。方志喜表示,AI中的信息安全更为重要,RISC-V方案更加灵活,更容易实现安全性能。RISC-V的灵活性将在四大方面展现其优势。既然灵活性是RISC-V最重要的特性,那么这种灵活性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方志喜认为,物联网市场本身也面临着碎片化的问题。开发者可以开发RISC-V用户指令集,以满足从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到普通家电再到工控市场的芯片需求。第二个市场是专用芯片。例如,WesternDigital和Nvidia开发了专用的RISC-V控制器。他们可以添加新的指令,这不仅可以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安全机制和安全算法。在中国,高铁、电网等细分市场对专用芯片的需求也很旺盛,也能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第三个市场是数据中心市场。Amazon、Google、Facebook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是数据中心处理器的功耗现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这些公司不依赖于其他公司的软件,因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商业模式设计自己的RISC-V处理器。尤其是在AI时代,不同的深度学习算法对硬件架构的要求非常不同。这时灵活的RISC-V处理器更能满足要求。第四个市场是边缘计算市场,目前发展迅速,但广受业界青睐。在边缘计算市场,也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工业等。这些应用对芯片性能、功耗和安全性的要求各不相同。RISC-V的灵活性可以很好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RISC-V的标准指令集中还没有安全指令,但可以使用TrustZone等国际方法来实现安全机制。但是ARM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统一的方式很容易被黑客发现。因此,RISC-V基金会进行了多次讨论,发现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信息安全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因此,信息安全委员会目前倾向于不给RISC-V加入统一的安全指令,而是让不同的领域和地区自行决定安全指令。当然,这些安全说明不会相互重叠。方志喜表示:“要真正了解RISC-V的优势,利用好RISC-V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出差异化、适用的RISC-V芯片以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比ARM好。“使用RISC-V需要摒弃短、平、快的思路。据雷锋网报道,今年1月,中国有超过60家企业想使用RISC-V,但更少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想设计RISC-VCPU。因此,方志喜也指出,RISC-V虽然是开源的,但不能像Linux和Android一样使用。RISC-V是一种指令集架构,而且使用它需要大量的设计工作。这些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艰苦的工作,甚至比ARM的设计还要辛苦。“想做RISC-V的公司必须放弃短期的想法,因为芯片不同于互联网,并不是早点推出芯片就可以占领市场,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更强,但发布时间晚一些也能占领市场,关键是要仔细研究应用需求,把RISC-V芯片适应这个市场,让客户愿意用。fa吴志喜进一步说道。RISC-V基金会成员数量此外,RISC-V在全球拥有超过235个成员,仅有20多家中国企业加入了该基金会。方志喜表示,希望鼓励和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加入RISC-V基金会。他表示,加入RISC-V基金会每年的会员费仅为5000,这对一家公司来说并不是一笔大钱。但是加入基金会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参与委员会的各种活动,可以和不同背景、不同公司的人讨论各种提案,还可以加深对RISC-V的理解。而且,RISC-V基金会非常民主。在讨论新的指令和标准时,如果中国公司不参与其中,如果有建议,自然不会被采纳。总结RISC-V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源指令集架构,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去年,ARM为RISC-V行为建立了一个网站,可见ARM对这种新架构的关注。在接受方志喜博士采访时,他一直强调RISC-V灵活性的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真正让ARM着急的是RISC-V的灵活性,它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基于RISC-V的灵活性,可以在物联网、专用芯片、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市场充分发挥性能、功耗、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当然,我们也要看到RISC-VV确实存在问题,比如碎片化的风险,生态系统的建设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设计一个相对复杂的RISC-V芯片还是需要工具链的支持。不过,一个指令集的成功涉及到的因素很多,RISC-V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至于华芯能否抓住RISC-V的机遇,实现一套自主可控的芯片,我们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