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疑是近年来的热门行业,无论是创业项目数量、融资金额,还是融资速度都非常突出。不过近日,多家媒体发文认为,2019年人工智能或将迎来寒冬。去年7月的数据显示,全国有4040家人工智能企业,但总共有1237家企业(包括31家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30%,也就是说还有70%的公司还得不到投资。2019年投资市场的表现也表明,人工智能或将面临洗牌。大量企业尚未找到将其业务货币化的方法。只需扫描手掌,即可轻松通过手脉门禁系统。无人售货柜、贩卖机器人让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智能公交可以自动驾驶,人车可以对话……小到可以穿越城市从日常生活到酒店、餐饮、交通、商圈的智能化管理,随着AI技术的成熟,这样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现实。在经历了2018年人工智能概念“铺天盖地”之后,专家预测,2019年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落地,人工智能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科技行业的概念。2019年,AI领域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一批伪人工智能企业将被淘汰。“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未来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90%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都将面临失败。”光大新经济投资部负责人艾宇表示。“与整体股市一样,人工智能投资也不排除在2019年出现洗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韬说。“在当前资本市场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一大批底层技术实力薄弱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而在一些细分领域,技术支撑和商业实施能力扎实的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景德投资合伙人刘万庆认为。业内专家表示,2019年,人工智能将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项“亲民”的技术。相应地,AI芯片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支柱也将在专业探索的道路上逐渐渐行渐远,人才的竞争和培养将不断加剧,进入门槛也将越来越高。“当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短板是基础研究薄弱。发展人工智能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原创能力和应用落地能力。””深澜科技董事长兼创始人陈海波表示。兰亭资本董事长刘炯认为,近两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公司,其中有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人脸识别、自动驾驶、自然语言交互等领域,达到先进水平。但与此同时,仍有大量公司尚未找到明确的商业变现途径,这已成为中国AI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难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指出,目前,深度学习只能在机器上建立浅层次的条件反射,也就是“弱人工智能”,没有真正人工智能的曙光,也就是“强人工智能”。技术新兴产业生态与产业发展科技方兴未艾。政策和投资加速人工智能项目落地,资本加速洗牌,将给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刘婉清表示,通过对2018年国内人工智能投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内BAT等各大巨头都将投资重点放在了ToB(企业服务)领域。“2018年,外部不确定性暴露出中国在芯片等方面的短板,也让国内芯片、5G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技术投资爆发。金融、安防、文娱、医疗、汽车等行业投资赋能“人工智能在2018年都呈现出爆发式的趋势。”刘婉清说,日前,包括人工智能安全公司鹏思科技、计算机视觉公司影书科技在内的多家AI公司相继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数亿元的融资,对此,王韬指出,预计未来AI领域的股权投资金额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企业服务将是热门行业对于AI投资,AI可以和金融、安全等ToB很好的结合。展望未来,从2017年开始,国内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重心已经不仅仅聚焦于智能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是聚焦于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在政策导向下,AI股权投资也将更加关注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项目的落地。”刘婉清说。“人工智能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重在应用。人工智能必须应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真正服务于当下的行业,将人们从重复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我觉得有一些方向是可以落地的,比如医疗、金融、无人工业机器人等。这些是增长最快和增长最快的场景。很多大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这些研究。所以作为创业公司,我建议他们多掌握这些应用,尤其是ToB应用。这些是巨头们望尘莫及的地方,却恰好是创业者的机会。英诺天使基金联合创始人李竹表示。刘万庆表示,5G时代即将到来,将为云存储、视频交互、物联网、无人驾驶等行业带来新的业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他表示目前比较看好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的公司。巨头齐聚,中小科技公司纷纷涌入市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金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给人工智能贴上标签,也会有越来越多的AIStartups出局。盲目创业、狂热投资,将使行业难以健康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今,AI产业只能挤掉“泡沫”,才能突围而出。当资本热潮退去,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将如何发展?来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运行态势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9万亿美元。专家分析,2019年AI依然是巨头主导。在各大厂商布局云端AI的同时,端到端的智能将备受瞩目;中小型科技公司也开始加速进入。比如专注于AI的百度,除了无人驾驶技术,百度大脑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大脑在完成基础能力建设和核心技术初步开放后,目前已经对外开放了150多项AI能力。随着AI技术的成熟,中小科技公司也纷纷开始奔跑并登场:网龙推出的AI助教;竹简智能研发的AI情感对话机器人;商汤、云从、旷视科技、依图等几家高成长性公司,都在金融和安全两个领域。字段正在争夺布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2019年,在AI即将迈出坚实一步之际,人才竞争和培养能力成为了AI企业发展前景的风向标。2018年底,UIPath网站正式发布《AI Jobs》分析报告,通过求职网站收集的数据分析:中美是AI人才缺口比较大的国家,中国约有12000个岗位缺口,这仍然远远超过美国。“因此,未来需要继续完善数据资源体系,突破发展制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减少潜在隐患;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应用;积极探索多元突破技术瓶颈,提前安排劳动力资源转换,应对就业变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