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400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报告》对国内绝大多数具备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的网络安全企业进行了梳理、统计和分析,力图全面、客观、清晰地反映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系统了解我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概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统计报告》大放送!2019年以来,协会深入组织行业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发挥协会的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协会首次组织了第三方研究机构,如舒氏咨询等具有长期网络管理经验的第三方调研机构。安防行业研究与分析。经过四个月的广泛交流和调研工作,并征求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形成了这份报告。《报告》将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划分为四个统计口径,分别从“行业总收入”、“业务总收入”、“技术、产品和服务总收入”、“净收入”四个维度技术、产品和服务”。统计数据为客观、清晰地反映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报告》对网络安全业务分类占比、网络安全企业收入水平、业务类型、区域分布、上市公司、从业人员、网络安全风险及战略投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据悉,《报告》调查了700多家企业,进行了500多次交流采访,查阅了5000多份文件。在我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的前提下,调研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的真实情况、相关前景预测和产业发展建议,基于调研团队对网络安全产业从诞生到快速发展多年的观察不仅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网络安全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市场投融资等重要活动提供数据支持.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李玉晓表示,推动行业发展、技术进步是行业协会成立的初衷和使命。任何领域、行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和现状的准确把握和判断,并以此作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和指南。这就是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布《2020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统计报告》的核心意图。报告同时参考了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和兄弟行业组织、联盟的相关报告。由于网络安全技术和产业的碎片化和复杂性,报告对全国网络安全产业的研究和统计分析还十分有限。这主要体现在本次统计报告的内容主要针对网络安全行业的经营情况。与网络安全行业未来发展相关的技术趋势、市场环境、政策法规、配套能力等数据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行业统计仅侧重于供给端能力的初步分析,对需求端的研究和统计尚欠缺;特别是这是我第一次发布这种报告。我还需逐步完善机制和能力,扩大研究对象,形成常态化的调查统计,深入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逐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和统计工作。时效性,为政府宏观决策、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2020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统计报告》概要1.术语定义及解释网络安全公司:本报告涉及的网络安全公司是指在中国注册、总部位于中国、法定代表人为中国公民、主要在中国境内开展网络安全业务的公司。企业。网络安全业务:本报告所称网络安全业务是指通过市场交易,为防止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和信息系统给国家、社会、机构和个人带来危害而提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网络安全行业总收入:本报告涉及的网络安全行业总收入是指拥有网络安全业务的公司的总收入,包括非安全业务收入。网络安全业务总收入:本报告涉及的网络安全业务总收入是指网络安全行业总收入减去非安全业务收入后的部分。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总额:本报告涉及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总额是指网络安全业务收入总额减去安全集成业务收入后的部分。除特别说明外,本报告所指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均指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总收入。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净收入:本报告涉及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净收入是指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总收入减去代工业务收入后的部分。安全集成业务:本报告所称安全集成业务是指为用户提供安全技术、产品或服务解决方案、产品部署和交付而获得的业务收入;但是,这些技术、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在其他安全公司购买的,并非来自其原厂的安全能力。安全原厂能力企业:本报告所称安全原厂能力企业,是指具备自主研发网络安全技术或产品能力,并提供网络安全咨询、规划、评估、运维、培训、培训等服务的企业。攻防仿真及解决方案。主要收入为程序等安全服务的企业。代工业务:本报告所指的代工业务是指公司不自行研发某款安防产品,而是购买原有产品,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最后冠名销售。自有品牌业务。网络安全公司员工:本报告所称网络安全公司员工是指与网络安全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二、研究对象及范围国内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企业多达数千家,但通过长期的行业研究和统计工作积累,本报告认为在国内具有原厂安全能力和一定知名度的网络安全企业公开市场为500多家。为反映网络安全供给侧的真实行业情况,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为500多家具备原始安全能力的企业。此外,下列情况不属于本报告统计范围:◆本报告数据统计范围为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未在公开市场交易的网络安全业务收入。◆安防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50%以下的企业,不计入非安防业务收入,仅计入安防业务收入。◆不具备原厂安全能力的企业,如经销商、分销商、代理商、集成商等不具备安全解决方案或安全咨询规划能力。◆芯创领域非网络安全产品收入,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大型机、服务器、存储等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产品。◆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非企业单位,如科研、测评、培训、高校、智库等机构。三、国内网络安全行业概况1、市场规模统计2019年,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总收入约为523.09亿元,同比增长25.37%。2017-2019年,2018年网络安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8.9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到2023年底,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2、业务分类占比2019年,软硬件产品收入约占安全业务总收入的66%,安全服务收入约占安全业务总收入的24%,安全集成收入约占安全业务总收入的10%。安全业务总收入。在我国三大网络安全业务中,硬件产品占比较大,软件次之,安全服务第三。但随着合规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硬件占比逐年下降。预计未来两年,软件和服务的占比将与硬件持平。据统计,全球网络安全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不足20家,其网络安全业务总收入尚未达到全球市场的40%。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咨询业务约占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的20%,而国内第三方安全咨询服务收入占比非常低。三、网络安全企业概况(一)收入水平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占网络安全业务总收入的48.82%,其中人均收入22.31亿元;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共94家,占比40.52%,平均营收2.56亿元;收入在亿元以下的企业近400家,占比10.66%。从各企业收入水平占比来看,网络安全市场“没有寡头,只有王子”的格局明显,碎片化现象十分突出。这种情况也类似于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的格局。(2)区域分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安全企业数量和安全收入水平均处于显着领先地位。此外,广东、浙江、四川、福建、上海、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也位居榜首。(三)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62家网络安全上市公司,其中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公司23家(其中安全业务收入低于50%的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9家。2015-2017年,国内网络安全企业新三板挂牌数量众多,2017年达到高峰。截止2019年,共有66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在新三板挂牌。但由于近年来投资资产的门槛较高,企业未能实现融资目标。截至2019年底,已有26家网络安全企业退出新三板。目前,新三板仍有39家网络安全公司。(四)网络安全公司从业人员据统计,2019年,网络安全公司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主板、新三板公司从业人员4.51万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约占58.45%。增长16.04%。4、国内网络安全资本市场概况一方面,从投融资金额和金额可以看出,云安全、数据安全、移动安全、身份安全、工控安全等都成为热点近年来在市场投融资方面。网络安全风险和战略投资金额逐年上升。即使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寒冬”期间,也未受到明显影响。2017年至2019年是融资高峰期,每年融资企业数量都在50家以上。另一方面,随着2019年上交所科创板的成立,四家网安全企业完成IPO,募集资金净额近30亿元,为网络安全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劲信心,为网络安全领域的资金退出提供了充足的机会。良好的访问。值得期待的是,2020年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无疑将为网络安全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写在后面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下一步,协会将与会员单位、行业同仁、专家学者一道,将行业统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摸清行业底线,继续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网络安全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