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Facebook删除的10亿条人脸信息,只是互联网的“数据垃圾”

时间:2023-03-11 22:59:54 科技观察

Facebook更名为Meta并宣布全面进军元界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给出了一个手势向旧世界挥手告别。当地时间11月2日,Facebook宣布将于本月关闭其人脸识别系统,并删除超过10亿人的人脸识别模板。在社会关注和监管的压力下,科技巨头掌握的用户数据正成为不确定的风险。Facebook此时选择删除数据,属于一劳永逸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这个承载着30亿人数字生活的平台,或许已经意识到,其付出巨额维护成本的数据资产,真正的拥有者是别人。1.Facebook删除10亿人脸信息。Facebook即将关闭的人脸识别系统于2010年12月推出,可以识别和标记用户照片和视频中的人像,匹配用户身份和社交账号。现在约有6.4亿Facebook日活跃用户选择使用该系统。关闭系统后,用户上传照片和视频时将不再被自动识别。现有超过10亿人的人脸识别模板也将同时删除。Facebook人工智能副总裁杰罗姆·佩森蒂(JeromePesenti)表示,此举将是面部识别技术史上最大的转变之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Facebook与人脸识别完全隔绝。对于一些只发生在本地的识别交互,比如登录、支付时的身份验证,仍然支持人脸识别。2、规避风险隐患,留下“烫手山芋”。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Facebook拥有30亿用户。如何处理和使用庞大的用户数据和信息,成为其面临的挑战。Facebook近年来发生多起数据泄露事件,涉及多达5亿用户,并被罚款高达50亿美元。随着事故的发生,社交巨头的口碑也跌落谷底。近年来,人脸识别成为用户隐私中的敏感话题,人脸信息比其他用户数据更受关注。美国多个地区已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出于监管原因,Facebook还限制面部识别的使用。今年,Facebook在一场集体诉讼中损失了6.5亿美元,其面部识别技术违反了伊利诺伊州的当地法律。JeromePesenti解释说,“我们需要权衡人脸识别的积极影响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关注,尤其是在监管机构尚未发布明确规则的情况下,我们这样做是恰当的。”3、人脸识别技术带来舆论压力除了监管之外,人脸识别技术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使用限制减少了AI训练的“数据馈送”,AI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得到了考验。误认不仅容易引发事故,还容易引发人权纠纷。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利用亚马逊面部识别技术进行的一项测试中,28名国会议员被误认为嫌疑人。测试结论表明,AI对有色人种的识别错误率更高。这反映出在人工智能训练的过程中,数据失衡会体现在工具上,这会加剧现实世界中的歧视,带来一系列的人权和伦理问题。上述测试直接表明,在美国警方和调查人员使用人脸识别破案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的“弗洛伊德事件”。出于对误识别的担忧,从去年开始,亚马逊、微软、IBM等美国科技巨头纷纷宣布不再向官方出售人脸识别软件。今年9月,Facebook的AI将黑人认定为“灵长类动物”,引发社会不满。Facebook删除人脸数据,禁用人脸识别功能,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同时,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操作,也给更多拥有用户数据的企业带来了压力。4、用户数据对Facebook不再重要现在,Facebook正全力押注元宇宙赛道,投入大量技术和资金开发VR产品,未来肯定不会完全放弃人脸识别技术。官方还表示,人脸识别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希望未来能在技术上找到平衡点。这或许也反映出,Facebook删除用户人脸数据不会对业务产生决定性影响。换句话说,人脸数据对Facebook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虽然30亿人的数据都保存在Facebook上,但这些数据是否属于它还是一个问号。英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苹果改变其隐私规则后,Snapchat、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损失了大约98.5亿美元的收入。与其他社交平台相比,Facebook因其广告业务的规模而遭受的“绝对损失”最大。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数据发生在社交平台上,归根结底是发生在手机等计算平台上。Facebook持有互联网数字资产的使用权,但未必拥有所有权。因此,Facebook押注元界,首先押注下一个全球流行的计算终端,给出的答案是VR设备,计划在VR上重现iOS和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