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SA:运营商必须将收入多元化纳入5G市场战略

时间:2023-03-11 20:35:52 科技观察

得益于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数字化转型,数据上云,这种情况为IDC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0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逐步落地,国家层面将大力提倡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各地政府也将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政策推动引导IDC发展在此背景下,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出台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7)》等相关政策,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向气候适宜地区延伸,能源充足,地租价格低廉。如黑龙江、内蒙古、贵州、甘肃等地区。据了解,为响应国家号召,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首先,优先审批数据中心建设用地。对使用存量土地建设的大数据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对大数据项目建设确需占用农用地的,依法优先安排土地利用指标。同时,政府也给予IDC企业落地奖励。在哈尔滨注册成立并确定为总部的大数据经营企业,给予落地资金奖励。其中,注册资本(实际到位,下同)1000万元(含)至1亿元的,奖励200万元,1亿元(含)至10亿元的,奖励5元。亿元,10亿元(含)奖励1000万元。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百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给予落地资金奖励。在租金方面,政府鼓励大数据企业入驻地方政府的大数据产业集群。被认定后,当地政府将连续3年对其写字楼和厂房给予全额租金补贴,实际租金价格高于市场。租金补贴按市场价计算。对享受租金补贴政策的企业,租用的办公楼、厂房3年内不得变更、转租。为保证IDC企业资金充足,对信用良好、成长性好、运营规范的大数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在200万元(含)以上的,按新增银行流动资金的5%贴息将提供当年的资本贷款。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不仅如此,据了解,哈尔滨市还提出了相应的采购政策,支持政府部门采购云服务。将云数据中心服务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其他社会单位向哈尔滨市大数据企业采购云服务。市级财政补贴单位以外的社会单位向我市大数据企业购买云服务的,按论证确定的年度服务费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元。同时,市政府还支持与大数据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对与大数据直接相关的IT设备制造项目,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能解决我市数据传输、网速提升等通信瓶颈的项目,按实际投资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在创新技术研发领域,政府大力推动大数据企业核心产品研发。对在重点领域或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的项目,按实际研发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据了解,根据黑龙江省委财经委第三次会议部署,哈尔滨将定位为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哈尔滨市委成立哈尔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求到2025年,哈尔滨数据中心拥有10万至15万个在线机架和100万台在线服务器。支持中国哈尔滨数据中心建设,推出50万至70万台服务器。到2025年,哈尔滨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670亿元,数据中心年营业收入将超过50亿元。到2030年,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达到30万个,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1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160亿。十亿。八大优势打造一流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是中国移动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家级数据中心,黑龙江移动负责管理、运营、服务和营销。据了解,哈尔滨数据中心位于哈南产业新城中国云谷,总投资120亿元。项目占地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全面投产后,装机容量约5.4万个机架,总出口带宽大于100T。哈尔滨数据中心于2011年签约,2013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在用有机房3栋、冷藏站3座、运营支撑中心2座、餐饮中心1座。楼、宿舍楼1栋,总建筑面积11.92万平方米,安装货架10252个。目前已有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近百家用户入驻,二期工程将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新建机房2栋、制冷2栋站点,将增加8,300多个新机架。同时,三期工程正在筹划中。据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池海清介绍,哈尔滨数据中心是中国移动四大国家级数据中心之一,是中国移动的“3(热点区域中心)+3(跨省中心))+X(省中心+业务节点)”是数据中心优化布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IT云资源池之一,也是8个5G核心网区域之一。也是移动云和咪咕CDN网络的主节点。数据开发的核心。未来哈尔滨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拥有18栋机房楼、18座制冷站、3座变电站,可提供约5.4万个机架和88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最终耗电量为450,000KVA。池海清表示,与国内其他数据中心相比,哈尔滨数据中心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设计和施工起点高:总体规划由世界排名第五的建筑事务所中的顶级机构GMPArchitects完成,建筑设计由国内主流机构承担。其次,高性能机电系统:配电、空调、通讯、监控全部采用国际主流一线品牌,各系统均采用冗余备份机制;三是哈尔滨数据中心获得了UPTIME&MO、ISO20000\ISO27001等多项权威认证的完整运维体系。据了解,在节能安全管控方面,哈尔滨数据中心拥有完善的绿色节能措施,采用天然冷源技术、新型空调末端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实现全年用电量节省约1600万千瓦时。同时,哈尔滨数据中心还拥有故障报警监控系统、堡垒机系统、IP地址系统三大IT管理系统,保障数据中心的平稳运行。据池海清介绍,黑龙江移动还持续优化IDC网络组网,通过OTN光路直连热点服务区,降低网络时延。哈尔滨到北京往返时延小于20ms,到南京小于30ms,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扩展,灵活性强。在业务方面,黑龙江移动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增值业务:在主机架带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增值能力。主要有人工服务、安全服务、加速服务。同时,据池海清介绍,哈尔滨数据中心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备。硬件配套:餐饮、住宿、会议、培训;软件支持:免费班车、设备中转小车、快递代收、货物搬运、设备耗材暂存。在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方面,由于哈尔滨数据中心符合上述多项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规定,地方政府对电、水、固定资产等给予补贴。不仅如此,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省政府领导曾多次到哈尔滨数据中心调研指导,要将哈尔滨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大数据中心立足黑龙江省的重要基地。东北,服务全国。坐拥上述八大优势,加之政策支持,哈尔滨数据中心已成为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极具竞争力的数据中心,在助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展望未来,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谈及未来,迟海清表示,未来的数据中心不再是一座孤岛。超大数据中心与本土化、边缘化的小型数据中心相互兼容、相互协调,核心与边缘形态并存,促进算力。集群演化。一方面,操作复杂性堆积,另一方面,业务类型堆积。未来,数据中心将能够支撑各行各业。要推动大数据中心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找准定位,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延伸大数据产业链。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将坚决响应和落实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要求,致力于建设覆盖东北、服务全国的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中心。技术先进、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现阶段,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数量基本饱和,东北和西南地区发展略显不足。对此,池海清认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和需求。所以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核心城市一直是其发展的重点。然而,近年来,由于快速扩张和占用更多的能源消耗指标,许多核心城市对计算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捉襟见肘”的承载能力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出台限建政策。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核心城市的需求逐渐被一些周边城市接管。比如北京周边的内蒙古、张北、廊坊;上海的南通和苏州。在此背景下,一些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产业带正在逐步形成。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但在某些领域会出现不平衡。从地域上看,中国大部分数据中心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华北地区。池海清表示,上述格局在过去10年没有太大变化,也反映了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的格局分布。虽然由于东北地区目前需求不足,数据中心整体挂牌率偏低。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线城市需求的外溢,未来该区域市场将逐步释放。同时,池海清认为,随着5G的部署和应用,网络架构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需求,各大运营商也在制定新的规划来适应5G对网络的要求,这反过来又会带来新的需求。将对网络产生新的需求。数据中心布局的影响。这些都为东北地区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条件。“虽然我国数据中心市场增速已经位居全球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不难看出,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随着新基建政策的落地,5G和工业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支持高性能计算和在线需求的大型云数据中心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近场计算需求的边缘数据中心也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不断涌现。”迟海清强调,从大局看,为满足上述数据中心的运营需求,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供配电、网络、IT基础设施等都将同步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都会因此发生变化,“届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生态景观’。”迟海青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