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是国内数据库品牌非常关注的市场。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分析,数据库服务在各行业的市场份额中,金融为22.3%,电信为18.9%。电信业位居第二。这个行业也是数据库服务提供商。数据库产品综合能力的试金石是市场的一大桥头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自主可控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开始了自主可控的数据库更新换代之路。然而,自主可控的数据库替换之路并不是那么平坦,面临着诸多挑战。在2022可信数据库峰会上,某运营商相关负责人指出,国外商用数据库经过与运营商IT系统多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成熟可靠的产品能力。整体替换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数据库选择的难度。近年来,国产数据库品牌百花齐放。可能有数百种产品。数据库太多了。数据库更难。从需求端来看,业务场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对数据库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个对某些场景支持很好的数据库,不一定适合其他场景。如何选择适应场景的数据库是一个难题。例如运营商的CRM核心系统,业务复杂度高,对数据库性能要求高。SQL语句中大量使用了rownum等Oracle特有的语法,并且存在复杂的SQL嵌套查询。需要满足语法和数据对象的兼容性,满足高并发、稳定性、可维护性等性能,注重生态和人才的可用性。其他三大挑战包括研发应用改造量大、工程业务割接影响广泛、运维管控要求高。这就造成了“不敢改、不敢砍、不敢受”的局面。如何打破局面?该负责人指出,要统筹推进。数据库的自主掌控,不是软硬件的简单更换,也不是简单的探索路径。需要综合研判技术演进趋势,把控方向。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适配最优的技术路线。选择数据库时,需要从生态和技术的角度保证可持续发展。他们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产品的自主可控性。包括,自主程度,重点关注产品源代码自主开发率、技术路线、知识产权等;开源许可风险,规避开源协议带来的法律风险;知识产权,重点关注数据库核心模块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评估产品技术竞争力。包括,技术特性,重点关注ACID事务、数据一致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兼容性,重点关注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的兼容性,包括研发兼容性、生态兼容性、运维兼容性等;security,重点关注访问控制和访问控制的粒度、连续运行无故障的概率、数据库的加解密功能等。3.评估产品和工具的成熟度。包括,功能满意度,是否满足语法、函数、数据类型、视图、接口、函数等的支持和兼容性;工具体系,包括兼容性评估、应用/数据迁移、运维监控、诊断报告、备份恢复、多活容灾等工具;全面支持驱动和接口,兼容主流JDBC、ODBC等接口;开放生态,开放OpenAPI,全面支持客户现有系统对接,对接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运维支持服务。4.评估生态成熟度。社区生态方面,关注行业排名、社区活跃度、从业人数、团队建设、知识产权开放度等;在产品生态方面,关注产品供应链安全、跨行业案例落地、新产品市场拓展、第三方良性发展等。当然,自主可控的数据库更换是一个系统工程,数据库选型非常重要部分,需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产品选型、应用改造工作量等多方面因素,在研发、工程、运维方面,一方面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未来,使应用程序最小化,数据库最大化,投资最大化。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迎来国产数据库最好的时代。与过去相比,在产品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国产数据库技术的演进仍是一场持久战。希望各数据库厂商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倾听用户声音,打磨产品,共建良好生态,与产学研用各方通力合作为中国数据库市场的繁荣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