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腾讯云正式公布旗下数据库品牌TDSQL全新战略升级计划及未来发展战略。
未来,腾讯云原有的TDSQL、TBase、CynosDB三大产品线将统一升级为“腾讯云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
全新升级的腾讯云TDSQL将覆盖集分布式、分析型、云原生等多引擎于一体的完整数据库产品体系。
腾讯副总裁与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作为国内数据库行业的先行者,腾讯云深耕数据库领域十余年,服务客户超过50万家。
未来,腾讯云将继续加大在数据库赛道的发力,整合腾讯在QQ、微信等超过10亿C端用户的能力、经验和资源,持续提供B-为最终客户提供易于使用、易于使用且安全的数据库。
数据库产品。
从云到云原生,普惠云技术加速企业上云。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库正朝着“云+数据库”的方向发展。
随着开发者使用习惯的改变以及传统行业行业云建设的趋势,未来的数据库模型将逐渐云化。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数据库越来越无法适应云在可扩展性、可靠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云原生”数据库应运而生。
“云数据库的发展目前正在经历从第一阶段‘数据库到云’,即从数据库到云数据库,到第二阶段‘从云数据库到云原生数据库’的转变。
”腾讯云副总裁李刚指出,“‘云原生’是腾讯云数据库的重要架构体系。
腾讯云原生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兼容性以及敏捷灵活的部署能力等优势,让企业像水、电一样使用云数据库这将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完善上云流程,更好地应对智能时代复杂的业务场景,让腾讯云的原生技术惠及所有用户。
、实用是腾讯云原生数据库的三大特点,拥有数据库引擎和云存储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
可以优化调优数据库全生命周期智能自主管理,并实现实际使用。
批量计费商业模式。
据介绍,今年发布的TDSQL Serverless是国内首个Serverless架构数据库引擎,可为腾讯云上万家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云数据库服务。
超融合已成大势所趋,打通了多种数据库引擎的合并需求。
近年来,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跨技术边界的超融合发展。
到2020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增速将达到25%。
李刚表示,为了应对海量复杂场景数据服务的性能、成本、服务等需求,数据库也呈现出“超融合”的趋势:底层多模式、多引擎的融合、开发者接口的融合、软硬件的融合。
全链路生态系统的交付和整合。
基于整体云原生架构,腾讯云还构建了超融合数据库系统。
目前,腾讯云数据库TDSQL已经拥有金融级分布式产品序列TDSQL。
单实例可支持数百TB、百万QPS的云原生序列TDSQL-C,以及可应用于数百PB复杂场景的分析序列TDSQL-A。
以及其他能够兼顾各方面需求,在性能和多功能性上做到极致的产品能力家族;数据库SaaS工具DBBridge,可以整合公有云和私有云,连接传统IDC和云数据库; TDSQL一体机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等。
同时,超融合技术体系也将解决多引擎共存对云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选型带来的挑战。
腾讯云TDSQL将通过AI智能调度、Serverless等解决方案全面实现多引擎统一标准化服务,让客户快速实现研发与服务的全链路,无需担心技术细节。
覆盖全行业应用,更好适应本地需求。
在今年11月发布的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报告中,中国数据库厂商占据三席,标志着国产数据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内云厂商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数据库等核心技术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将更好地适应和匹配本地客户的需求。
数据库本地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李刚认为,国内数据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升级后的“腾讯云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系列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化需求,还积极融入国内生态系统,可适应国内上下游一系列软硬件。
“国内数据库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几个阶段:互联网公司、民生政务、传统行业应用、核心金融业务。
其中,金融行业对数据库的要求最为严格。
不仅数据有容错性低,但也必须满足信息安全标准。
”李刚介绍,腾讯云数据库已在金融行业大规模落地,包括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的本地化、人保财险系统数据库的本地化、张家港农商行核心系统数据库国产化等典型案例。
此外,腾讯云数据库还支持2017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广东等项目,并将逐步在各行业落地,实现全行业应用覆盖。
会上,腾讯云还宣布了“国产数据库加速器产业联盟计划”,并同步设立数据库合作生态支持基金,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全面、开放的国内数据库生态。
腾讯云CEO王峰表示,腾讯云将采用开放、中立、合作、共赢的数据库发展策略,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共建行业未来。
目前,腾讯数据库拥有20余款产品,每年有2次以上产品升级迭代,服务众多政府客户和众多金融客户。
未来,腾讯云将持续加大在数据库领域的投入,与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和客户携手合作,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