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果农却满脸愁容。眼看着熟透的瓜果快烂在地里,却招不到工人来采摘。缺人成了果农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大型联合收割机已经普及了很长时间,但对于一些需要保护植物或水果和精细采摘的小型和异型生产区域,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为应对劳动力短缺,国内外科研机构研制出各种果蔬采摘机械,不仅能完整采摘水果,还能按成熟度分类,作业能力毫不逊色体力劳动。英国和澳大利亚果园招工难,数百万吨水果无人采摘。往年,英国果蔬采摘主要由来自东欧的季节性工人完成,规模稳定在7万至8万左右。今年英国受脱欧影响,外劳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恶化,东欧的劳动力来源几乎被完全切断。英国当地工人不愿意做这些又苦又枯燥的工作,也不能保证完整的工期。因此,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劳动力短缺。即使农场提供每周500英镑(约合人民币4300元/周)的工资,也很少有人感兴趣。这样一来,英国农场的数百万吨农产品可能会因为无人采摘而腐烂在地里。于是,从今年5月开始,全英国都在动员人们去果园采摘水果。英国政府呼吁大家帮助国家收获成果。英国政府和业内各组织发起了名为“为英国采摘”(PickforBritain)的宣传活动,招募更多的采摘工人。甚至查尔斯王子也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在网上呼吁减薪的学生和工人参与这项运动。他说:“只有动员更多人去采摘,英国才能享受到今年的丰收成果。”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有同样的经历。往年,大量采摘水果的人都是来自国外的背包客,兼职、兼职旅游。但今年受疫情影响,背包客人数较往年减少了60%以上。有的农场甚至开出3800美元/周(约合人民币25800元/周)的高薪招人,是澳洲全职员工平均收入的3倍多(据近年统计,澳洲平均收入澳洲RMB7760/week左右),就算收入这么可观,在澳洲也没人愿意去。澳大利亚PinataFarms的负责人GavinScurr对工资高、招工难感到无奈和无奈。一些果农不情愿地销毁了一些水果。这不仅给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水果无法及时供应,价格势必随之上涨。人手不足,机器来补事实上,暂时抛开疫情的影响,劳动力短缺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国家近年来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为填补劳动力空缺,行业也在积极研发各类农业机器人,覆盖种植、施肥、喷药、采摘等多个农业生产环节。去年5月,全球首款覆盆子(俗称覆盆子)采摘机器人Robocrop就已经开始在地里“练功”了。Robocrop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机器人专家MartinStoelen博士与英国浆果种植者HallHunter合作开发。它身高1.8米,有四只爪子,可以同时进行采摘工作。在传感器和3D摄像头的引导下,Robocrop的爪子可以找到水果,然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成熟的水果,张开爪子瞄准水果进行采摘。覆盆子果实质地柔软,易折断,因此机器人手臂上特别配备了专用的夹垫和压力传感器。据介绍,Robocrop可以连续采摘20小时不间断,一天最多可以采摘2.5万颗树莓,八小时轮班的工人每天总共可以采摘1.5万颗。因此,虽然机器人的采摘速度暂时还没有人类快,但长期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开发者表示,当Robocrop全速运行时,只需不到十秒的时间就可以将一个水果完整地摘下来,放入托盘,并根据成熟度进行分类。据介绍,目前每个机器人的成本约为7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05万元)。虽然成本不菲,但果农所承担的成本实际上低于以租赁形式雇用工人的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覆盆子采摘机器人的采摘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明年有望加速到每颗覆盆子2.5秒。这次成功的实验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信心,政府和行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该团队随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树莓采摘机器人原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菜花和西红柿采摘机器人。据介绍,该菜花采摘机带有夹具和切刀,可将菜花整齐地切下。MartinStollen博士正在实地进行实验。然而,菜花采摘机器人仍面临一些挑战。因为花菜的叶子会为了保护花菜免受过多的阳光照射而覆盖在花菜上,这些叶子给机器人识别花菜的成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该团队目前正在寻找解决方案,并计划明年对花椰菜采摘机器人进行实地测试。农业采摘能否完全委托给机器人?事实上,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内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各地的种植者也经常放弃采摘,让水果在地里腐烂。据调查,从事果蔬采摘作业的劳动力占整个生产环节劳动力的33%至50%。因此,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对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果蔬采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内一位拣选机器人研发者介绍,得益于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拣选准确率甚至高于人类。另外,机器人工作时间长,可以保证时效性。因此,农业采摘机器人未来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采摘机器人正在采摘番石榴。但国内外果蔬采摘机器人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特别是在中国,这方面起步较晚,其发展和应用仍在加速和追赶中。.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才能被广大果农所接受和认可。假以时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也将成为历史,我们也可以“坐享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