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5%的德国中小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德国制造”的新品牌,保持德国的核心竞争力。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表示,德国必须注意加快人工智能研究向应用领域的转化。核心是让广大中小企业真正用上人工智能技术,用好人工智能技术。然而,如何将优秀的技术和研究项目转移给广大中小企业,是德国目前面临的挑战。德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对他们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获取和评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拥有该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许多大公司都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丰富的经验。德国政府通过充当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以及相关的人工智能政策和各种创新挑战,向中小企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AI以及它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8月初,德国Gemeinsam_Digital发布了《德国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该调查由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和柏林中小企业4.0能力中心发起。调查414家企业,历时三个半月。《德国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旨在厘清德国不同领域中小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态度、需求、障碍、潜力和经验,为更多德国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实施方案提供参考。35%的德国中小企业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如上图所示,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企业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其中,5.8%的企业表示该技术在所有部门都有应用。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单个项目中应用人工智能。其中,营销销售、管理和IT领域是这些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地方。此外,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尚未使用人工智能,但正计划使用。40%的企业表示暂时没有相关计划。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人工智能的运用缺乏全球视野,经济效益不确定,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中德AI发展方式不同,偏重民用好还是工业好?在中国,人工智能是一个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它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看新闻、发短视频、修图美颜,还是叫外卖、打车,AI都会涉足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这些商业应用背后的互联网公司中,真的有一群AI人在不断优化算法,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相比之下,德国的人工智能以车企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于工业制造升级。这与德国工业积累强,互联网企业薄弱有关。结合自身的资源配置,德系车企自然会优先考虑工业领域的AI,比如优化生产线、提升机床加工效率、降低质检次品率等。当然,自动驾驶也是他们研发的重点。因此,作为生活在德国的普通人,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享受这些科技成果。各方面都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如上图所示,63.11%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只有3.28%的企业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那么哪个好哪个坏呢?德中人工智能协会主席肖寒在接受德国对话专访时提到:这是发展人工智能的两种不同方式。到底是民用先行,还是让大众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还是工业界应该率先使用人工智能来升级传统制造业。事实上,两者各有优势和局限性。AIforAll及其商业模式在短期内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和资本,但缺乏对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实际支撑。工业AI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然而,在人才和资本高速流动的今天,这种模式显得有些死板和不灵活,无法吸引年轻人。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取长补短,其实也是德中人工智能协会的目标之一。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最大的障碍在哪里?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中国,人工智能都是一个大方向,是每个人都必须走的路。然而,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人工智能还没有创造价值,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调查发现,近70%的受访企业认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其应用人工智能的较大障碍。此外,欧盟数据保护条例(DSGVO)、数据安全、员工在人工智能面前的不安全感,都是他们在实施人工智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结语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历史性转折点,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研究公司Gartner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极具颠覆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最终掌握在人类手中。小编认为,实现安全、可靠、普惠的人工智能,需要前所未有的合作。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利避害,让人工智能真正为人类社会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