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运营商SDN-NFV创新进入理性阶段

时间:2023-03-22 14:13:31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4月18日报道,SDN/NFV的部署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会像4G网络那样在短期内得到回报部署。从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实践来看,他们在SDN/NFV领域的创新工作已经到了以业务为导向的研发与运营一体化的理性阶段。实现SDN/NFV投资并不容易。目前,SDN/NFV已在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领域开始试商用。特别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他们希望借助SDN和NFV来摆脱现在的“管道”。转型”的困境。业界预计服务提供商SDN/NFV投资将在未来五年内以5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最终,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将在2020年向SDN和NFV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因为服务提供商看起来降低成本,虚拟化他们的网络。然而,200亿美元的“变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SDN对运营商的价值与4G非常相似。它本质上是一个可以帮助网络的东西运营商“省钱又赚钱”,更容易被三大运营商接受,甚至有人愿意付出再多的钱也愿意去做。但是,不能直接变现为“赚钱”的能力,只有通过业务创新实现新的价值,才有盈利的可能,这也需要业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挖掘SDN和NFV的商业价值。中国电信米科委表示,SDN/NFV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标准化和商业化进程还很缓慢。“SDN/NFV的部署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会像4G网络部署那样在短期内得到回报。”SDN/NFV产业联盟发布的《NFV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未来5年,SDN/NFV将处于技术领先、竞争与合作、试点应用、理念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统一架构、规范接口,推动满足电信级需求的产品成熟,逐步打破单一厂商“独舞”的封闭架构,打造开放的系统平台,促进电信级产品的成熟。多供应商集成。“未来5年,运营商需要脚踏实地,逐步推进SDN/NFV的部署,并依托实际案例。另外,SDN/NFV的应用必须突破传统电信思维的禁锢勇于创新,要突破固有生产关系的束缚,敢于尝试新模式。”同时,韦乐平强调,“SDN/NFV的发展需要大同小异,抱团取暖,尽量避免真正出现标准和产业链断裂的风险。运营商必须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魏乐平指出,目前各厂商之间的SDN/NFV标准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这将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运营商作为终端用户,需要统筹整个行业,推动统一标准,促进整个SDN/NFV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据《白皮书》预测,未来5到10年,SDN/NFV将过渡到以技术成熟、规模大为特征的融合应用阶段。-规模部署,运营转型。现阶段,开放网络的目标架构更加清晰,平台和接口更加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日趋成熟,不再是单一厂商的“单打独斗”,而是多厂商的“单打独斗”。厂商“合唱”,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运营商SDN/NFV创新步伐进入理性阶段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o运营商已经开始在固网/移动网接入、城域网、小基站网关、数据中心、核心网甚至骨干网中引入SDN/NFV的概念,也取得了一些良好的实践,这也说明了运营商在SDN/NFV领域的创新工作已经进入到业务化、研发运营一体化的理性阶段。如果说2015年是SDN/NFV的商用年2016年,SDN/NFV迎来了现网的关键转折点。欧美部分领先运营商已实现规模化部署,国内三大运营商今年将在网络规划上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移动前几年推出的C-RAN就是利用低成本的IA架构来替代移动接入网中的专用硬件。中国移动网络研究院院长段晓东表示,“在场景应用方面,中国移动SDN的引入策略是优先考虑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入站PTN网络应用,并在国内逐步开展商用试验。IPWANs。”早在2015年7月,中国移动就推出了下一代网络“NovoNet”,目的是融合NFV、SDN等新技术,构建可全局调度资源、全面开放能力的架构,弹性扩容。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随后,广东移动还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SPTNSDN创新实践,实现政企专线业务领域网络能力开放,实现网络高效运维。在段晓东看来,“引入NFV要考虑新网络的规模化发展,灵活开放的新能力,面向未来的灵活简化的新架构。将围绕VoLTE、物联网专网、固定接入等应用领域进行技术进步。”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数据通信研究所唐鸿表示,依托SDN/NFV,中国电信提出“协同编排+网络功能+基础设施”的网络重构理念,通过打造SDN/NFV产业链合作体,推动网络升级。2015年12月,中国电信成功完成国内首个传送网SDN解决方案,全球首创光传送网SDN,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陈云清表示,面向2016年,中国电信将聚焦数据中心,在SDN/NFV之上构建云应用基础网络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前中国电信基于business-d的原则引入了SDN/NFV优先级分明,从云端开始,到最后。在终端领域,中国电信构建了基于虚拟化和通用硬件基础设施的vCPE和Wi-Fi,实现业务按需加载、业务自助开通和故障定位;阶段开展SDN/NFV试点和引入,包括IPRAN、vEPC、vMSE、vIMS等。此外,中国电信还率先打造开放的SDN/NFV生态,建立了云计算&SDx开放技术联合体实验室,成立产业链合作体,共同探索开发适用于云计算业务的SDN/NFV技术,构建面向云的SDN/NFVNFV新技术验证环境和新业务体验环境。中国联通于2015年发布了基于SDN/NFV和云的下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2.0白皮书,并在数据中心、IPRAN、OTN、vCPE等领域积极开展SDN/NFV相关研究、vBNG、vEPC和vIMS。2015年6月,中国联通在成都完成了全球首个SDNIPRAN商用部署,首次将SDN技术成功应用于IPRAN领域,推动了SDN商用进程。据中国联通网络研究院副院长张云勇介绍,中国联通今年将启动SDN/NFV试点验证,从边缘网络开始,到核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