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或将开启2017年新局面人机+救灾、春晚演出“无人机+表演”、农业应用“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巡线”在输电线路上,以及百度地图上的“无人机”机器+测绘等应用表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经过近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后,无人机却在行业内遭遇冷遇。2016年资本市场,投资萎缩加剧了无人机市场的两极分化,去年12月初,无人机市场三季度跟踪报告指出,大疆市场份额首次出现下滑,表明竞争激烈独角兽企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业内人士认为,无人机市场进入洗牌阶段,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玩家。最后阶段。2016年11月9日,老牌运动相机品牌Gopro旗下的Karma无人机宣布,将召回上市仅16天售出的2500台;宣布破产,以及两家知名无人机制造商亿航和零在中国大幅裁员的消息。不过,据外媒网站2月8日报道,随着无人机的不断推广,全球企业都在探索无人机新的应用领域。根据研究公司GrandView最近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全球无人机业务市场预计将达到84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3亿元)。2016年,无人机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续航方面,最长续航从60分钟提升至273分钟,足足翻了四倍;2016年,不少企业在该领域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以知名的DJI和Corbett为例。2016年下半年,大疆发布的Phantom4Pro续航时间达到了30分钟,比以往提升了约5分钟,达到了目前消费级无人机的水平。与此同时,商用级无人机供应商Corbett在今年也脱颖而出。其4月份发布的HYDrone-1800无人机使用氢燃料电池代替传统的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提升了4倍以上,达到了273分钟的行业最高水平,这让无人机能够有效应对一些高海拔、高压等极其艰苦的作业环境。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逐渐成为无人机续航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久前,无人机太阳能解决方案开发商AltaDevices为无人机制造商C-Astral开发的新一代无人机提供了太阳能技术,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新型太阳能电池以31.6%的太阳能效率打破了世界纪录,可以让无人机至少多飞两个小时,同时,这种太阳能技术还可以延长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而无需高性能飞机设计的妥协。在跟踪技术方面,低精度的GPS定位导航跟踪技术正逐渐被“RTK+多眼视觉图像跟踪”的混合跟踪技术所取代;在无人机跟踪领域,活跃的有两大流派:一是基于GPS卫星定位的跟踪技术;二是基于GPS卫星定位的跟踪技术。另一种是相对高端的“RTK+图像跟踪”技术。但在当今市场上,图像跟踪技术的应用并不像GPS卫星定位技术那样普遍。主要原因是GPS卫星定位技术因其开发成本低、技术成熟、性价比高而得到广泛应用。存在诸多缺陷,定位精度低、可靠性低、易受干扰等障碍也限制了无人机领域的发展。相比之下,“RTK+图像跟踪”正在成为新的革命力量,引领无人机跟踪技术的发展。基于RTK技术(实时动态差分法)的无人机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卫星导航信号。和RTK差分定位信息,实现高精度的GPS导航定位,可以大大提高GPS定位导航的精度。比如极飞今年研发的P20V2,就采用了军工级RTK定位模块,使得航线精度达到厘米级。班级。不仅使农业植保的喷洒更加精准。在图传模块中,Lightbridge技术也成为主流,未来有望逐步替代旧有的Wi-Fi图传;Wi-Fi传输在距离和带宽上的突出矛盾。具体来说,高效的数字压缩技术和通道传输技术是Lightbridge的主要特点。这两大优势使其能够在各种不利的无线传输场景下获得稳定的高清视频流传输,巨大的链路余量还可以显着增强无人机的抗干扰和遮挡能力。比较突出的是无人机的避障技术。过去不可靠的结构光投影和单一的超声波避障技术逐渐被抛弃,而“双目视觉+超声波”和主动近红外照射技术“夜间避障”将成为主流。“双目立体视觉”是今年无人机避障领域的“新面孔”。它改变了传统依靠信号检测障碍物的避障技术,采用了全新的三维深度图像信息获取技术。更可靠的无人机避障功能。在当前形势下,“双目立体视觉”(简称双目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很多新品的标配和宣传点。大疆发布的Phantom4采用了立体视觉定位系统。由一个双目视觉传感器和一组超声波传感器组成,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避障技术易受干扰和数据信号可靠性的问题,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稳定飞行的功能。首款无人机夜视系统——“天目”,从根本上改变了无人机“夜盲症”的现状。该夜间避障模块采用主动近红外辐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增加一个特殊的“手电筒”,把“手电筒”变身为无人机的“眼睛”装置。双筒望远镜由两个黑白镜头组成,可以从380-1080nm波段成像,这意味着无人机不仅可以“看到”可见光,还可以看到人眼不可见的红外线。无人机会主动发射近红外线。虽然它们不能被人眼看到,但它们可以在晚上用作光源。每个双目镜头都可以接收来自环境的红外反馈。经过双目计算,可以感知到环境和障碍物已经消失,避障距离与白天相比没有变化,为30米(角度:水平FOV65°)。此外,无人机技术在云台增稳、定点悬停、主控芯片等诸多领域也取得了前瞻性进展。面对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基于无人机服务创造新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因此,如今的无人机企业不再局限于以往人们所关注的爱好领域的发展,而是在不断寻求更广泛的日常应用领域。2016年工业级无人机整机应用市场农业方向。2016年,大疆推出两代农用无人机产品。极飞发布新一代P202017植保无人机系统。M6E”。2016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农用植保无人飞机专项统计工作的通知》,赋予了农用无人机更多的想象空间。2016年大疆的选择是做生态,重点培养第三方服务商,而极飞的选择是专注做自己的服务,同时把无人机卖给第三方。GGV、真格、顺为投资的农田管家,希望从“滴滴叫飞手”的模式入局。在物流方面,与产品供应商相比,更贴近消费者的电商和物流企业受到了更高的媒体关注。2016年,亚马逊终于得到政策支持,成功试飞。京东在宿迁发出无人机试运营令,中国邮政携手讯宜开辟首条无人机邮路。不过,无人机在国内物流行业的应用显然不会一蹴而就。安全和政策仍然是每个玩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谷歌的ProjectWing和亚马逊的ProjectAir也给了物流无人机创业者更多的灵感。纯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的研发成为新方向,混合机翼也成为过渡期新的解决方案之一。与整个机器人行业类似,政府和机构仍然是最稳定的买家,安防和电力成为最成熟可靠的应用市场。与国内企业相比,海外华人创业者也在探索商业化之路。蓝思科技想用无人机进行风电设备巡检,已经开始接触合作客户。用于无人机房屋损坏评估的Panton在飓风马修过后已在美国东海岸得到应用。无人机在日常业务中的发展受益于它们在农业、测绘和测量、基础设施维护和检查、安全和监视以及大型资本项目中的使用。此外,矿业和保险业也有望成为无人机的潜在拓展领域,可以轻松获取高质量数据,有利于驱动流程改进。考虑到成本,世界各地的企业也在寻求购买数据和信息服务,而不是直接投资于设备。创新公司也在加紧探索无人机在空中消防、急救以及基础设施和住宅/商业综合体设计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