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迷茫的中国移动:4G遭遇考验,转型前景模糊

时间:2023-03-22 01:50:52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6月28日报道:2013亚洲通信展近日在上海开幕。与往年一样,中国移动又如约而至。公司董事长奚国华在展会上透露,TD-LTE产业已经成熟,预计今年将推出11款TD-LTE手机。在这样的场合,人们不禁会想到中国移动将凭借TD-LTE制式“称霸亚洲”。有媒体援引奚国华的话说,“我和很多朋友和用户都已经试用过了,尤其是几款双待手机的性能都非常令人满意。特别令人兴奋的是目前高度集成的28纳米TD-LTE智能手机也都上市了,这说明TD-LTE产业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全球终端芯片厂商的共同努力下,TD-LTE多模多频手机技术日趋成熟,今明两年将迎来TD-LTE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LTE终端同时,工信部电信研究所所长曹淑敏也指出,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所进行的各项测试,我的我国TD-LTE在芯片、终端、仪器仪表等关键设备上已经具备规模商用条件。所有披露的信息都说明了一点:中国移动正在卷土重来,势不可挡。经历了惨痛的3G教训。但在各方势力的多重挤压下,它能否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辉煌未来呢?这显然不是仅与中国移动有关,三大运营商联手寻求答案。“阿呆管道”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多次强调,中国移动必须努力在互联网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庞大的身躯压倒了另一家运营商大亨沃达丰时,中国移动眼中真正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电信运营商了。自从苹果iPhone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进程,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手机应用开发者绕开运营商,直接瞄准用户群体。他们把APP放在软件商店里供用户下载,而用户需要向苹果付费,苹果分享给开发者。在苹果制定的规则中,运营商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只是为手机提供上网服务。受苹果的启发,互联网公司纷纷向运营商发起进攻。他们不再是过去的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他们以原有的粘性业务渗透到移动互联网:比如腾讯以QQ为基础聚集了大量用户,并逐步向新闻、社区、游戏、支付等领域拓展;谷歌和百度通过搜索、地图等逐步将应用移植到手机上,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占领终端用户。而像UC这样的浏览器公司立志成为移动流量和内容导航入口,在浏览器上聚合新闻、推荐、应用、游戏、用户中心、支付……形势越来越明朗。在用户数量的支持下,应用和内容提供商有了与电信运营商对抗的勇气和资本。对于运营商而言,语音服务的重要性较低。“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新增长点,话务量却在逐渐下降。”奚国华在亚洲通信展期间表示。今年1-5月,中国移动无线上网收入同比增长61%,语音收入下降2.4%。流量的快速增长给运营商网络带来了明显的压力,互联网OTT的影响日益凸显。韩国电信运营商SKT的数据显示,其短信量已从峰值时的每月106亿条下降到现在的30亿条。国内也不乐观。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手机短信量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人均短信量下降9%去年同期。去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为3680.25亿元,同比仅增长1%。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计,受OTT的影响,全球运营商将以-2.4%的复合年增长率下滑。和微信一样,网络电话公司Skype也被运营商视为对手,不少运营商甚至要求当地政府封杀Skype。根据ArthurD.Little的数据,目前1/4的国际电话是通过Skype拨打的。OTT业务杀伤力巨大,尤其是2011年1月诞生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更是成为运营商极为忌惮的“野兽”。两年时间吸引了3亿多用户,蚕食了运营商大量的短信和语音业务。因此,腾讯被誉为中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使用微信,人们不必打电话或发短信。“产业价值正在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络向互联网、从语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成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累积。”奚国华说。蹩脚的4G如何自救?奚国华认为,中国移动可以从网络、平台、业务、终端四个方面为运营商寻求新价值。以网络为例,“可以说TD-LTE已经发力,全球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基本形成。“流量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激发网络和信息应用需求,促进4G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为运营商创造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为此,中国移动的LTE部署非常疯狂。20万个TD-LTE基站招标已于日前启动,拉开了4G大规模投资的序幕。随着TD-LTE网络的建设,相关终端设备企业也日趋成熟。据GSA统计,截至2013年4月,全球共发布166款TD-LTE终端,其中TD-LTE智能手机16款,79%的终端支持多模多频。为进一步加强终端建设,奚国华介绍,2012年10月至3月,中国移动采购的7万多款终端产品中,已有19款通过测试;今年2月,中国移动宣布计划采购100万台TD-LTE终端,目前正在采购16万台,9月左右开始新一轮采购。虽然有评论认为年内发放4G牌照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在中国,4G的推动更多是政策驱动而非市场驱动。因此,中国移动在4G方面仍将面临严峻考验。韩国的4G危局就是一例。作为全球LTE商用速度最快的国家,据统计,韩国有3300万智能手机用户,其中超过60%购买了LTE服务。今年早些时候,韩国运营商LGU+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由于LTE营销费用大幅增加,公司第三季度出现净亏损;另外两家运营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SKT的业绩暴跌40%。一个私人场合甚至说“4G彻底失败”。有通信专家指出,与3G相比,4G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只是移动带宽变宽了。“如果运营商在4G时代还卖语音、短信或流量,损失在所难免。”电信运营商不应该被电信设备厂商绑架。他们应该想清楚如何处理4G。如果他们不加思索地建设4G,结果也不会比韩国运营商好。咨询公司In-Stat预测,中国LTE用户数量将在2013年之前不超过50万用户,其中80%来自中国移动。有投行人士表示,4G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时间。3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获得的TD-SCDMA标准发展并不理想,这也是急于推出4G的原因。据路透社报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出现多种网络并存的情况,即2G、3G、4G同时运行。中国移动在3G网络基础薄弱,实际上已经影响了4G网络建设的发展。在接受IT商讯网记者采访时,通信行业人士认为,中国移动推出上述4G终端还远远不够,如何培养其规模化用户的数据业务使用习惯是关键。更关键。《IT经理世界》的报道也认为,在3G时代,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竞争更多的是用2G攻击3G,其在流量管理上的探索无法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提并论.4G牌照发放后,监管和运营商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成本问题。3G时代,从标准的提出到产业链的最终形成,耗费了大量资金。4G时代到来后,如何与3G取得平衡,如何节约成本,如何融合网络标准,都是挑战。第二,在多网并存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应该如何管理?如何平衡包括国家电网在内的运营商之间的多网竞争?这既要考虑到弱运营商和强运营商之间监管不对称的问题,也要为国内4G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移动在经历了3G的惨痛教训后,正逆势东山再起。但在各方势力的多重挤压下,能否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辉煌未来呢?这显然不仅与中国移动有关,三大运营商也在联手寻求答案。光明的未来?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路,而不是总是围绕着以网络系统为核心的模型来讨论。资深媒体人张鹏认为,中国移动的实力和地位决定了它有能力也应该成为这个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鲨鱼”,但要成为这样的“鲨鱼”,它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毕竟,要求这个庞然大物内生地建立有效的创新体系,形成创新所需的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现代大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表明,需要通过外部整合,树立生态系统的愿景和“价值链竞争”的理念,优化合作伙伴的生存环境,做成一群小“鲨鱼”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工维围绕中国移动,让这家巨型企业的业务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方也认为,外界认为,“过去运营商是管道之王,未来是内容为王”。这些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未来一定是重新分配价值链。通过开放网络能力,运营商可以延伸网络服务,摆脱“空心管道”的尴尬。未来,通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将高度融合,从产品到服务。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相互渗透,比如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运营商可以牺牲部分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做大做强数据业务,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这与中国电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魏乐平提出的“去电信化”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移动互联网需要积极的思考和适时的创新。运营商押注于没有优势的移动互联网软件,还不如立足于基础设施,比如新上线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谢朝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营商的操作系统一直都是按照电信思维来建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运营商开展云计算业务。不久前,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提到,我们要‘去电信化’,运营商要做云计算需要有一点互联网精神。”谢朝阳认为,运营商可以“更快”。“我们在开展各项业务时,仍会受到电信原有体制的制约。希望‘去电信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业内评论人士认为,现在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运营商拥有网络和大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应该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中国推动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云计算的领头羊仍然是互联网大厂,国内运营商可以通过开放平台与软硬件厂商合作,重构云生态环境,成功去电信化完成传统通信之外的又一次宏伟战略布局。谢朝阳认为,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底层,即手头的大网络,但这个大网络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激活,比如云计算和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这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很难在这方面进行竞争。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云计算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这意味着企业的大量成本将消耗在带宽和电力成本上。CDN也是如此。除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有实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自建CDN外,更多公司自建CDN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大部分成本都支付给了运营商。租金成本。这正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新机遇所在。谢朝阳对此打了个比方,“互联网公司做云计算,就是运营商有10块钱不想赚,分成几份告诉互联网公司,你可以赚。”“尽管前景乐观,但一位通信专家告诉IT商报,以三大运营商的系统和反应,这样的周转速度可能会大大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