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非产品和技术背景的企业家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CEO?

时间:2023-03-22 01:49:22 科技观察

本文作者为国合移动广告执行CEO韩一文,原文发表于东电科技。纵观国内互联网行业,绝大部分的CEO都是产品,我是技术出身,而我在成为CEO之前的工作背景是业务销售,与产品无关,与技术无关。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有挣扎和困惑,但最终我还是适应了。我是2013年2月接手创业团队的,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我很快发现自己和产品技术部的沟通障碍很严重。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分秒必争,我立刻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1)找一个C-level(CTO、CPO等CEO)来把控产品方向。最好是有技术出身,能跟技术人员好好沟通,希望他以后能接手整个产品技术团队。2)我最擅长的是业务销售,所以我着重培养了这个能力,亲自带领业务销售部去开拓市场,尽快在行业内站稳脚跟。所以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出国旅行中,除了拓展业务之外,我还在心目中不断寻找职业伙伴——他可以弥补我的弱点,指导产品方向,带领公司更上一层楼.但现实是:我没有合适的人选!之所以找不到,一部分是因为我的人脉积累有限。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犯了三个严重的思想错误:1)迷信“外国僧人念经更好”。外国僧人不是指“海归”或“ABC”(美籍华人),而是指外国人雇用的人。当时我们团队面临多位产品负责人离职的危机,所以我觉得应该找更有经验的人,但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想法。国内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始于2009年,2013年我们产品部leader出现空缺,相差仅3年多。这段时间不足以培养出行业初期的“非常有经验的人”。大家的能力水平还是很接近的,团队成员未必会输给“外人”,所以不要迷信“外国和尚好念经”。2)没有目标导致产品部门和工程师的困惑。那时候,我和技术团队的交流很少。产品经理负责改进现有产品和功能迭代,导致技术层面的工作量分配不均,工程师也因为看不到完整的产品方案而缺乏目的性,所以整个产品技术部充满了“一日为一日”的消极氛围,不仅工作效率减慢,人心也极度压抑。3)逃避责任当时总想找个靠谱的人帮我接手产品和技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管理逻辑——CEO是唯一给团队方向感的人。虽然产品的方向与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公司成就的高低,但只有CEO确定了公司的目标后,产品和技术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步。因此,给产品技术团队一个前进的方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发现这些灵感时,我立即纠正自己并做出改变。以下五句口号是我的经验总结:1)“担当”——CEO负责公司的整体发展。首先要明白的是:只有CEO才是有能力的人,他清楚地掌控全局并对结果负责。经过半年的奔波,对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有了一定的把握和判断。而且,在花一些时间了解国内外相关产品后(作者:完整的竞品分析是最有效的方法论),我有了清晰的产品蓝图(ProductRoadmap),同时我也发现——只有结合企业理念(Vision)、企业目标(Goal)和产品开发,你才能肯定地说:“这个计划是对的。”这个过程别人无法代替,必须自己完成。所以我说CEO不需要对产品有很深的理解,但是一定要能够掌控全局,引导产品方向。PS:我发现做BP(BusinessPlan)是一条捷径,可以帮助我明确公司和产品的发展方向。2)“内部招聘优于外部招聘”——我相信无论你的产品经理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有时候都很难做出这个决定。CEO们总是希望外部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帮助他们,甚至与他们一起工作,推动公司向前发展。但是以我的经验,委托一个不知名的人确实不如内部招聘靠谱,因为他来自团队内部,不一定能满足你的心理预期,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公司的产品。清晰的认知;第二,对产品蓝图有充分的了解,执行力100%;第三,与公司其他员工合作融洽,认同感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针对这三个要素,内部招聘会让你在沟通成本、与人相处的风险、公司认可度的差异、人员能力评估的错误等方面避免外部招聘的不利可能性。但是,无论是内招还是外招,都需要注意一点:在小规模的创业团队中,中层干部用人不当会导致极高的风险和成本损失。3)“一人多一”——找N个朋友充当技术高手。我相信非产品和技术出身的人,大概很少有朋友可以称得上是“Codermaster”,即使有,也基本都是零星的,没有联系的,很难对你的小创业公司产生兴趣.抛开“画饼”、“梦想”、“美好未来”等吸引人的因素不谈,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我从最本质的、靠身边的力量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的故事。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技术部缺人非常紧迫,关键岗位离职的速度快得我无法抗拒。更惨的是当时没有合适的面试官,何必去找“大牛”?我很生自己的气除了自己微薄的人脉资源,我还找到了几个非常值得信赖的朋友。虽然他们不是顶尖的,也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在某个技术领域已经是比较优秀的了,所以我找了N个面试同一个职位,弥补身边没有大牛的情况。缺乏。这应该算是标准的“三个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做法。但是,这方面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CEO必须检查任何员工的“特点是否符合公司文化”。你的朋友并不像你一样了解团队和公司的情况。他们只能在技术上帮助你,所以你还是要慎重考虑再决定是否雇用他们。文章写到这里,也借此机会感谢那几天辛勤工作到半夜12点面试新人的Z老师和刘老师。4)“发挥你最擅长的”——最大化个人价值小米CEO雷军和联合创始人李万强,奇虎♂CEO周鸿祎都以产品专业化和严格把关着称。百度CEO李彦宏也是出了名的高科技,像我这种不懂产品、不懂技术的CEO怎么办?个人专长会发挥作用!我一直专注于销售和业务领域,所以我利用自己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带领团队拓展业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产品是龙头,技术是支撑。两者确实都非常重要。但是,帮助公司成长和传播的业务销售绝对是初创公司重要的生存维生素!所以不要仅仅因为你不了解产品或者因为技术而削弱你在公司的价值,你应该相信和你一起工作的人都明白这一点。5)“认清现实,用好人”认清自己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如果你没有雄厚的资金,你肯定烧不成大钱抢蝙蝠;如果你的公司不知名,你肯定抢不到豆豆荚、创新工场、豆瓣或小米;如果你不是在制造听起来很棒的创新产品,你基本上不必考虑有多么强大的人会加入你的团队(即使你说你已经这样做了。与Breakeven打成平手)。现实虽然残酷,但你必须面对。在什么阶段找到什么样的人,不要对外人抱有太大期望,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等等,这些基于现实的认知和技能,对于创业CEO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经验。移动互联网行业火热甚至疯狂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大环境。在这里,人才稀缺、人心浮躁、资本泡沫等问题尤为突出。创业CEO在放下尊严、贡献自己的同时,更需要对并肩作战的伙伴朋友真诚。好好利用它,因为一个统一高效的团队会更快地迈向下一个里程碑。业内专家雷军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只要站在风的面前,猪都能飞上天。作为本文的结论,我做了一点修改——只要认清自己的定位,一个不懂产品和技术的CEO,也可以带领团队飞上天。本文转自:http://www.cyzone.cn/a/20140907/26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