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最近的遭遇,让人想起有过类似经历的俄罗斯公司卡巴斯基。 2017年9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全面禁止世界知名杀毒软件厂商卡巴斯基,原因是怀疑其与俄罗斯政府有秘密联系。在国外文件中,美国政府使用的术语是“可能的数据泄露”。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因为“可能”,卡巴斯基千辛万苦开拓的北美市场就此毁于一旦。 卡巴斯基是为数不多的被全球消费者认可的俄罗斯公司之一。千禧年左右,个人电脑在中国普及,病毒、木马横行。卡巴斯基凭借出色的杀毒性能,成为中国第一代网民最爱的上网伴侣。来到神奇的万维网世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互联网事业。 2010年,由于受到免费杀毒软件的冲击,卡巴斯基的市场份额开始下滑。公司全力抢占企业市场,成为全球前三的网络安全供应商。2017年,卡巴斯基在被美国全面封杀后并没有因此消沉。它保持技术优势,开拓其他市场,起诉美国政府,批评媒体泼脏水。三年过去了,卡巴斯基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提供商之一。 无论是面对黑客攻击,还是业务的沉浮,卡巴斯基“战斗民族”的基因和求生的本能,都让公司的发展历程格外引人注目。 一 美国政府对卡巴斯基存在诸多疑虑,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该公司的创始人尤金·卡巴斯基。 EugeneKaspersky,1965年出生,从小就对数学和科技有着极大的热爱,是不折不扣的大学学霸。尤金16岁考入一所高等技术学院,该学院专攻密码学、电信和计算机科学,师资一流,由苏联军方和情报机构克格勃资助。 毕业后,尤金一直在军队担任软件工程师。一天,尤金的电脑感染了级联病毒。在研究和了解病毒的机制后,尤金亲自编写了一个杀毒程序来修复电脑。从此,尤金爱上了这种对抗电脑病毒的生意。他收集了当时能找到的40多种计算机病毒,并以此为数据库编写了一款杀毒软件,只供身边的朋友使用。 1991年,苏联解体,尤金提前结束了军旅生涯,转入一家私营公司KAMI。在那里,尤金拿出了自己的杀毒软件,和同事一起修改,通过公司渠道销售。当时,俄罗斯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卢布币值上下波动。尤金没想到在国内会有什么好机会。从一开始卖软件,他就瞄准了欧美,每个月给公司带来几百块钱。外汇。 尤金的数学和电脑技术都非常出色,但如果没有妻子娜塔莉亚的帮助,他的成功之路会坎坷许多。Natalia Natalia和Eugene一样,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她毕业于莫斯科学院,具有军事背景。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但苏联解体后,娜塔莉亚彻底废了,不得不成为KAMI的销售员。 1994年,娜塔莉亚休完产假回到公司,发现尤金组织的杀毒软件销量很好,但渠道完全依赖公司,没有任何售前售后——销售服务。娜塔莉亚机智敏捷,当即请命,成为了这个项目的配电部负责人。仅用3年时间从无到有建立了独立的分销渠道和技术支持网络,专注于俄罗斯以外的国际销售。市场。 在Natalia的带领下,软件销售额从一开始的几百美元飙升至1997年的100万美元。此时,Natalia意识到是时候单干了。她鼓励尤金辞职,两人共同创立了“卡巴斯基实验室”,尤金负责技术,娜塔莉亚担任首席执行官。 如果不是尤金和娜塔莉亚在前苏联的教育背景,卡巴斯基就是一家普通的夫妻店。与所有其他初创公司一样,这家公司抓住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一个企业发展的最大考验,并不是安全技术的突破,而是市场战略和政治信任。 二 进入21世纪,卡巴斯基的技术优势让公司得以顺利发展,而关键的转折点来自于中国市场的阻挠。 1997年成立后,娜塔莉亚马不停蹄地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将卡巴斯基反病毒软件推向一线城市。当时,雷军的“反病毒研发团队”刚刚成立。日后颠覆整个杀毒软件市场的周鸿祎,还没有推出大名鼎鼎的“3721上网助手”。功能,征服中国的城市和领土。 因为卡巴斯基的数据库过于庞大臃肿,中国网友一边享受着它的保护,一边忍不住给它取了个绰号叫“卡巴斯基崩溃”。即便如此,卡巴斯基仍然是中国杀毒软件市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 Natalia迅速将营销触角伸向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同时,Eugene也没有闲着。他是天生的技术人才,对“杀毒”这种对抗性很强的工作充满热情。他广纳贤才,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 此外,Eugene经常以研发主管的身份发布卡巴斯基实验室在计算机病毒方面的研发成果,在业界树立了非常专业的形象,吸引了众多国际组织发出合作邀请。 也就是说,娜塔莉亚为卡巴斯基打开了市场,而尤金则坐在幕后,将卡巴斯基提升为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提供商。但他们谁也没想到,精心打造的卡巴斯基战舰,却因为非技术原因,遭遇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大挫折。尤金还赞助了成龙的演唱会 2008年,奇虎360发布了360杀毒软件,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彻底颠覆了以往“杀毒软件必须付费使用”的做法。尽管讨伐了众多老牌杀毒软件,但“免费”利器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从高手云集的杀毒市场上分得了一块肉。这时候卡巴斯基犯了一个顽固的错误。 在Eugene看来,研发团队投入大量精力日以继夜地维护数据库,以确保用户电脑的安全。这项服务必须收费。如果是免费的,这是对研发团队劳动的不尊重。不管怎样,他也不能接受卡巴斯基免费下载。 免费或收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Eugene的逻辑是典型的“谁受益,谁买单”,这也是杀毒软件行业的默认逻辑,不然大家怎么生存? 但周鸿祎的逻辑不是这样的,360免费杀毒只是一个介绍,用户被“免费”吸引,安装了360浏览器等其他软件,当用户量足够大时,流量是钱。“谁使用数据,谁就付费。”这是另一种同样可行的逻辑。 消费者的逻辑更简单。人们不关心行业的发展和健康。在一群付费软件中,出现了一款免费软件。看起来问题不大,何必浪费钱呢? 结果,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池塘。几年之内,付费杀毒软件迅速退却,卡巴斯基也不例外。它不得不依靠多年来的良好声誉来开发企业用户。要求更加严格。 这次遭遇让卡巴斯基明白PC网络安全市场终究是不稳定的,对价格更敏感,而Eugene追求的是更完善的技术,所以卡巴斯基只能在ToB市场做好。抢占更多话语权。 三 2006年2月22日,英格兰银行遭抢劫,劫匪抢走约4000万英镑现金。当时金库里还有1.5亿英镑现金,但重达8吨。劫匪拿不走,只好作罢。尽管如此,英格兰银行金库抢劫案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银行抢劫案之一。根据现场痕迹,民警迅速将嫌疑人抓获。 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犯罪,血腥,暴力,夹杂着对金钱的无限渴望,而在网络世界,这样的犯罪活动有增无减。 2014年,卡巴斯基实验室曝光了一群名为Carbanak的黑客,他们利用植入式广告从俄罗斯、美国、德国、中国、乌克兰等国家的银行窃取了超过9亿美元的银行、然而,什么都不知道。像Carbanak这样的黑客组织,不分国籍,卡巴斯基暴露了很多。 通过卡巴斯基,全世界的人们窥见了互联网最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对卡巴斯基的质疑却始终围绕着国际政治展开。 在卡巴斯基的业务版图中,美国约占25%,欧洲约占40%。由于卡巴斯基多年来一直为美国多家大公司和国际组织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因此卡巴斯基不得不接受俄罗斯国家安全机构的质询。解释卡巴斯基提供的确切服务。 在俄罗斯以外的市场,卡巴斯基经常受到质疑。彭博社和《纽约时报》都撰文称,卡巴斯基确实向外界曝光了很多网络攻击事件,但卡巴斯基似乎对俄罗斯的网络犯罪“非常宽容”。对于这些质疑,卡巴斯基一一做出回应,抛出11份不久前被质疑的来自俄罗斯的恶意程序报告,极力驳斥这些媒体只是“编造反俄故事,把事实抛在脑后”。后退”。 2017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全面禁用卡巴斯基。卡巴斯基立即反击并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卡巴斯基虽然最终失去了美国政府采购的份额,但依然能够保住ToB市场。得益于多年前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卡巴斯基的ToB端建设做得非常好,将公司的整体损失降到最低。 多年来,卡巴斯基的运营就像创始人尤金对技术极致的追求,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 的国籍被质疑后,卡巴斯基在欧洲和美国建立了透明中心,并注册为英国控股公司,总部设在莫斯科。尤金和娜塔莉亚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卡巴斯基是一家保护数据安全的公司,向任何政府泄露数据对公司都是有害的。不仅如此,卡巴斯基还频频与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在市场上营造中立、专业的企业形象。 尤金和卡巴斯基实验室的长期外在形象很有用。在网络安全的世界里,即使各国政府出于政治原因有所顾虑,卡巴斯基不断披露的报告也证明了其实力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在5G和工业4.0时代,越来越重视数据安全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信誉和技术手段更强的供应商。技术仍然是最好的护城河。 在卡巴斯基的官网上,有一段很有意思的介绍:技术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张头像,自信的看着镜头,身后是卡巴斯基标志性的绿色背景,配合卡巴斯基的slogan“Greenforyou”,很有感觉一名网络安全员冲了过来。尤金本人则显得玩世不恭,没有穿正经的西装打领带,而是穿着连帽衫,站在海边回头看着镜头,白发被海风吹散,双眼微眯,似笑非笑。 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卡巴斯基完美融合。联想到多年前卡巴斯基宣布“坚决不上市”的消息,可见这家技术领先、特立独行的公司自有一套适应市场规则的方式。 福布斯记者采访尤金,问他对俄罗斯人的看法。尤金的回答颇为意味深长:“俄罗斯拥有最恶毒的黑客和最优秀的数学家。”这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时代,但也是“数字碎片化最严重的时代”,卡巴斯基竭力维护网络安全,却不得不面临来自政局的无尽挑战。但话又说回来,哪个企业不经历风雨就能成长起来? 找到护城河,生存下来触及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