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不应该“聪明”地欢迎携号转网。《意见稿》一出,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携号转网”。随后,工信部发文,要求三大运营商分阶段完成携号转网部署,确保2019年11月30日之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携号转网服务。目前还有4家正式实施前几个月。工信部发布《意见稿》,标志着携号转网正式实施进入倒计时。2010年11月起,工信部在天津、海南等地开展携号转网试点。到今年11月底,携号转网在中国将走过整整九个年头,如今靴子终于落地。然而,社会似乎并不看好携号转网的前景。一种观点认为,现在通信方式较多,运营商资费较低,携号转网意义不大;另一种观点认为,运营商为了留住用户,会使出各种刁钻的手段来阻止用户携号转网。确实,在之前的试点地区,用户携号转网申请的成功率并不高。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曾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运营商。为了避免用户流失,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人为设置各种门槛,防止用户移出。中国现在有近16亿手机用户。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自然会有携号转网的需求。因此,实施携号转网是保护消费者通信权益的措施之一。可见,携号转网政策无论何时实施,都不落伍。此外,携号转网能否真正落地也无需过分担心。从《意见稿》可以看出,主管部门对携号转网的实施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意见稿》,移植方应为不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便利的方式满足条件,不得增加办理条件。拒绝、阻断、延迟向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执行授权码的服务。只要用户提出申请,运营商就必须办理合同提前终止和解绑,从而解除限制,允许网络传输。同时,对于拒不配合的经营者,可以按照《电信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意见稿》,包括责令改正、向用户道歉、赔偿损失、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等。此前试点中,一些地方的运营商为了一己私利,以“套餐未过期”、“号码绑定”为借口,阻止用户换网。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携号转网,就必须打破这些利益壁垒。由此可见,《意见稿》这些硬性规定和处罚措施,有力保障了携号转网的顺利实施。但是,携号转网能否真正运行起来,关键在于运营商的作为,执法措施或处罚措施只是辅助措施。携号转网是一项国家保护消费者的政策措施。运营商需要做的是按照政策要求做好服务工作,不要“耍花招”,用一些异端手段来应对用户和监管部门。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携号转网,运营商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将携号转网视为机遇而非挑战。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总数接近16亿,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稳定的库存客户依赖优质的服务。只有服务到位,用户才会选择你,才会信任你!相关阅读:欧洲电信困境:长期投资者悲观情绪弥漫Ovum观察:5G将推动运营商-OTT媒体捆绑服务收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