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科幻故事里,电子设备的造型总是没有按钮,所有的交互都在屏幕上完成,看起来更酷更未来。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按键都去掉,但是智能手机的按键确实在一步步减少。从功能机时代的全键盘、九宫格键盘,到智能手机的虚拟按键。全面屏时代,连iPhone祖传的Home键都取消了。现在的主流手机大多只有电源键、音量键等几个按键。除了自身的基本功能外,它们还承担了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截屏、语音助手、刷机、快速启动相机……这些操作都需要实体按键来完成。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按钮却越来越少。你觉得他们够了吗?各种千奇百怪的截屏方式的物理按键并没有取消,因为有些体验是无可替代的。电源键承担开关机、锁屏/亮屏等功能。在系统崩溃的情况下,它是手机的最后一道屏障,可以强制关机。调节音量也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比如晚上看不见的时候,用户需要一种有反馈、盲操作的控制方式。显然,有物理反馈的物理按键更让人放心。除了这些基本需求,物理按键还承担了很多组合键的功能,最常用的就是截图。在安卓手机上,统一的截图操作是“电源键”+“音量-”。操作时,只需要两根手指从背后捏合,体验非常流畅。但是,有些手机将电源键和音量键放在了同一侧,按下起来很别扭,需要两只手操作。所以很多手机都用手势代替组合键,OPPO的三指截屏,华为的指关节截屏,有的还会在快捷开关和悬浮球中加入截屏选项。小米9的截图更像Pixel一样诡异。将电源键放在了音量键之上,距离拇指较远,会导致误触,而且不方便按截图快捷键。Pixel的解决方法是长按电源键弹出截图选项。幸运的是,它的振动反馈和软件交互做得很好。该选项就在按钮旁边,体验相当流畅。Pixel3截图iPhone和Android组合键不统一除了截图,还有很多操作需要实体按键才能完成,但是按键越来越少,很多功能都堆在了只有几个按键上。无论是长按还是双击,在不同的场景下各自的操作都不一样,容易混淆。这里以iPhone为例。作为iPhone的“灵魂”,Home键承担了很多功能。取消后,这些功能转移到了电源键和音量键上。图片来源:苹果官网原来的“电源键”+“home键”截图变成了“电源键”+“音量+”,与安卓手机的一般操作相反;原来长按Home键呼出Siri,现在为了照顾用户习惯,变成了长按电源键;那么关闭呢?需要长按“电源键”+“音量-”,和安卓手机截图的组合键是一样的……在我关闭iPhoneXR的时候,真的试了很久,在网上搜索后终于找到了方法。虽然开关机不再是常规操作,但按键的减少无疑给操作带来了不便。如果你喜欢它,给它一个独立的按钮。手机内部价格不菲,但还是有不少厂商愿意为手机增加一些特殊功能的按键。索尼手机有一个单独的相机键,可以快速激活相机并实现相机快门般的体验。小米和三星在手机上加入了语音助手按钮,可以快速启动小爱同学和Bixby。锤子手机专门为闪存胶囊设置了一个按键,可以快速记录思绪。黑鲨游戏手机专门设置了一个按键,一键进入游戏模式。虽然很多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但肯定不如单键激活来得快。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每一个独立的按键也成为了一个可以提升的点,代表着对某项功能的重视。三星GalaxyA8s手机按键之所以能一再减少,是因为很多功能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替代。比如上面提到的手势、悬浮球、快捷开关,只要交互体验做好,物理按键就不是必须的了。当年的iPhone敢于将物理home键改成非按压式,因为震动反馈可以模拟真实触感。免按home键不怕物理伤害,寿命更长。是时候“解压缩”物理按钮了。未来的手机会不会去掉所有的物理按键?我觉得很难。有些场景需要盲操作和反馈。无论是语音控制还是虚拟触控,都无法满足所有场景。如果为了延续自己的使用习惯,把更多的功能放在只有几个按钮上,就不得不“榨干”每个按钮的价值。加入了各种组合键、长按、双击操作,带来的结果是交互混乱,每个操作在不同场景下都有不同的作用,用户学习起来很麻烦。iPhoneGestures手机厂商需要更加注重统一交互和优化体验,让物理按键只负责“必要”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少按键的“压力”,也可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要推动这样的交互变革,只能依靠谷歌和苹果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