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自动驾驶L2来了,会不会让驾驶更轻松?

时间:2023-03-21 17:03:46 科技观察

人类自动驾驶情节的进度条,进度到哪了?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我们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毕竟根据Waymo的最新数据,车辆跑完18000公里只需要人为干预一次,谁能一口气开超过10000公里呢?如果是特斯拉、奥迪等厂商的高端车型,比如A8,他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开,你放心!毕竟,在高速上把手离开方向盘然后呼呼大睡的特斯拉司机,时不时会刷刷刷。在场。但以上两者要么滞销,要么就是极少数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奢侈品,显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汽车制造商也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们在卖车的时候总想和自动驾驶扯上一点关系,所以在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一个过渡期不长不短。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自动驾驶行业今年就呈现出明显趋势,L2级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大规模商用。造车“新势力”的“智能攻势”愈演愈烈,传统造车企业也纷纷跟进。L2技术几乎成为中高端市场的标配,甚至将触角伸向低价车市场,比如吉利缤瑞,10万元就能买自动驾驶系统,车道偏离辅助以及以往中高端车的其他配置。这是否意味着L2全面铺开,L3就在眼前,L4蓄势待发,L5全自动驾驶已近在咫尺?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需要从对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全面剖析入手。L2让驾驶更轻松?L2到底是什么?准确的说,L2级别不能叫自动驾驶,而是辅助驾驶;配备其技术的汽车通常被称为“智能汽车”。根据SAE(汽车工程师学会)对汽车自动化等级的定义,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六个等级(L0-L5)。在L0中,驾驶员完全控制车辆。在L1,车辆可以控制方向盘或加速或减速。支持一项,如自动巡航,主要提供驾驶支持;L2是车辆的部分自动化,是L1的进一步升级,比如同时干预方向盘减速;从L3级别开始,无人驾驶系统就已经可以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从L3-L5,根据人类驾驶员的不同需求,自动驾驶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也就是说,从L3级开始,就可以称为自动驾驶汽车了。那么,具体来说,L2对消费者有什么价值?我们可以先看看SAE对L2的分类标准:驾驶环境提供了方向盘和加减速等多种操作的支持,其余由人来操作。在具体的工业应用中,更为广泛。例如,我们可以列举几个今年L2广告支持的汽车技术能力的例子。车道偏离辅助系统。车道偏离辅助系统基于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包括并线辅助和车道偏离预警。该系统的主要硬件是车辆左右两侧的雷达和摄像头。通过采集车辆及车辆周边标线等数据,可用于车辆并线安全防范和车道偏离预警;同时,根据不同的系统功能,还有如果驾驶员在发出警告后的一定时间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系统会自动向方向盘提供转向助力,使车辆返回原位。正常行驶轨迹,比如吉利缤瑞。城市预碰撞系统。在低速情况下(一般为30km/h),通过雷达和摄像头的结合,一旦系统发现行人突然横穿马路或车辆突然出现,系统可以识别行人和车辆,并向行人发出预警。驾驶员信息,必要时将自动应用紧急制动。在交通拥堵比较紧张的中国,这项技术还是很实用的。转弯巡航辅助。车辆进入弯道后,如果车速过高,系统会适当降低车速,确保行车安全。曲线巡航辅助并不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早在2017年,丰田酷路泽4000就已经搭载了它。在长城汽车WEYVV5、宝骏RS-5等车型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他还有比较常规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远近光灯预警、安全距离预警、倒车辅助系统等等。可以说,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已经接管了车主眼睛和脚的部分任务,将提醒交给车主做决策,甚至是有限的操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车主执行。听起来L2让驾驶更轻松?您打算购买低端L2型号吗?请避免引起不适。这取决于从行业标准到技术精髓再到产品性能体验的产业链完整性。首先,在定义上,L2SAE只是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分类标准。至于什么样的车才是真正的L2级自动驾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业界其实缺乏统一。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几款驾驶辅助系统,不同的车型都配备了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产品,或简单或丰富,但都声称是具有L2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汽车。这就好比在信息流中加了一个算法推荐,说是人工智能,显然很难服众。其次,L2所提供的技术能力无法对司机形成硬性吸引力。汽车厂商标榜的这些L2级自动驾驶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消费者往往难以感受。对于L2,它提供的大部分帮助都是测试对象中人类驾驶员的必答题,比如并道时观察车辆、直线行驶时保持车道位置等等。而这些“必答题”,往往会融入驾驶员的日常驾驶习惯中。当习惯和技术重叠时,驾驶者除了暂时的新鲜感外,很难感受到它的便利。相反,以中国目前的交通状况来看,比如防撞警告,很可能频繁的声音、不及时或不必要的提醒,极有可能会扰乱司机的正常驾驶。以比较常见的车载雷达为例。虽然很多人认为它对判断盲点有用,但有些车主却对“滴滴滴”的声音感到厌烦。因此,对于老司机来说,他们更看重车辆的操控、动力等性能;而这些汽车上的“新玩意儿”,更能吸引即将拥有人生第一辆汽车的年轻人,从而成为车企的利器。最后,宽泛的定义直接导致了产品技术质量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门槛低或没有门槛,不需要大量长期的技术研发,产品成本低。这也是L2能够在低端机型上快速加载的原因之一。车辆创新研发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L2提出后不久,一大批车企相继上马。其成本之低可想而知。其次,既然成本低,就意味着技术本身的性能有限,供应商可以非常多样化。国内车企吉利、长城、上汽、长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L2级车型,但技术供应商几乎没有重叠。L2级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好?我们真的不知道。或许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说:如果L2技术搭载在中高端车型上,或许我们还能相信它具有一定的产品品质;但如果在10万元左右买到一辆号称可以实现完全L2级别自动驾驶的汽车,那还是洗洗睡吧。噱头大于实质,不敢说所有车企都如此,但至少对于低端车型来说,如果使用它的L2,可能会让车主感到极度不适。在L3的路上,L2应该做什么?但不管怎么说,L2已经在众多车企的包围下大规模进入行业,并且正在快速落地。虽然它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必须重建。毕竟,这是不可逆转的。L2已经到了,L3已经在路上了。在自动驾驶推进过程中,如果L2的基础不牢固,后续影响可能会连锁。那么,已经进入市场的L2级自动驾驶应该怎么做呢?或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行业规范和评价方案,提升该领域的曝光度,向消费者普及什么是物有所值的技术。回想一下智能手机刚刚进入市场的日子,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买手机的时候,所有的信息都局限在手机的配置上:屏幕有多薄,像素有多高,内存有多大……但最终没有可比性。后来,以安兔兔为代表的各种手机排行榜开始出现,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购买意愿:手机怎么样?如果你不接受分数!直到现在,跑分依然是新芯片的第一炫耀资本。.那么,在L2标准模糊不清的秦广夏,需要建立一套行业规范和评价方案。至少,消费者在买车时可以有一定的参考,而不是听不懂销售人员的话,让行业更加透明和理性。同时,行业规范和评价标准也将进一步完善其技术。从广义的L2级自动驾驶语言中走出来,为用户带来丰富的具体技术。现在市场上普遍的情况是,消费者去门店选车,销售人员像炮弹一样介绍车型所谓的L2技术,看起来很高大上,让消费者觉得自己领先了他们买这辆车的时候。新锐,买什么就是赚什么。但是每一种技术到底有什么作用,在什么场景下有实际作用,可以使用的频率几何,其实都非常模糊。很多车主表示,自己买车的时候选的是高端车型,但是开车的时候才知道,很多功能在换车的时候从来没有用过或者不知道。.技术真的没用吗?当然不是,技术总是有用的,我们缺少的是对技术的理解。车厂不知道怎么普及,销售不知道怎么解释,消费者不知道怎么用。那么这项技术研发的意义何在?主流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巨头正在积极合作,推动更多实用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商业应用,以防止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失去耐心。在自动驾驶时代,我们需要清楚,汽车不仅仅是工业产品,更是科技产品。所以,用传统的造车思维去转型升级,其实是不太可能的方向。对于车企来说,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对技术的尊重,选择有实力的科技巨头进行合作,才是明智的选择。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车企在技术研发上的不足;耐心和希望。总之,目前自动驾驶的路径是沿着分级标准一步步往上走的,每一个技术阶段都是对上一个阶段的继承和延续,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设施。浮躁和进取是难免但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把它们变成技术过程中的小障碍而不是大矛盾,对于L2来说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对于整个自动驾驶的发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