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运营商回应网速慢:消费者硬件和习惯不佳

时间:2023-03-21 14:01:03 科技观察

中国IDC5月17日报道,《广东省电信消费调查报告》发布,电信服务投诉居首位;面对采访然而,运营商却回避了主要问题。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报告显示,针对运营商的电信服务投诉居服务投诉之首,但相对垄断的电信行业缺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导致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服务需求。据了解,未经同意的电信收费、流量计算不透明、网速过慢等都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但消费者的诉求往往得不到服务商的重视。省消委会呼吁电信行政监管部门、电信行业组织和运营商共同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服务投诉中,电信服务纠纷最多。当前,一方面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另一方面电信消费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为了解电信消费问题,广东省消委会在今年“315”前,对全省各级消委会近年来受理的电信消费投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2013年至2015年,全省各级消委会共受理电信消费投诉107221件,占投诉总量(356814件)的30.05%,在24大类126小类中排名第一。的商品和服务。一。其中,产品类??(包括手机和固话)投诉数量最多,达56312件,占电信消费类投诉总量的53%,其中大部分投诉对象是手机。其次是电信服务投诉,共计26486起,占总数的25%;网络接入服务投诉排名第三,共计24441件,占总数的23%。据介绍,所有电信服务投诉都是针对运营商的。投诉数量(26468件)占投诉总数(356814件)的7.42%,居服务类投诉之首。从性质上看,投诉集中在质量、合同、售后服务、价格等方面;质量、价格、合同问题呈下降趋势,售后服务在2015年出现井喷式增长,占全年电信服务投诉总量的54.7%,比2014年增长817%,增加316起%超过2013年收费流量网速最受“诟病”问题一:擅自开通增值项目。服务,导致手机“异常”扣费。经分析,省消委会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在收到“免费体验”或“一开即收话费(或流量)”等系统消息,享受免费期体验后,没有主动要求运营商停止增值服务,运营商视为消费者默认开通增值服务,严重不符合消费者的真实意愿。问题二:流量收费不透明。在消费者对运营商服务的投诉中,主要集中在频繁扣费“不明原因”,如未使用流量被扣费、未开通流量包被扣费、扣费不准确等。合理与不合理的数据包设置。省消委会认为,通信运营商话费收费不规范,消费者缺乏必要的消费指南。投诉重灾区。有消费者反映,运营商未尽到对超过套餐额定数据速率消费的提醒和告知义务,流量统计方式不明确,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问题三:宽带网速“不够”在互联网服务中,带宽不足、网速慢也是投诉热点。一是消费者实际体验到的网速与运营商宣传的速度相去甚远,普遍质疑运营商的广告、传单、宣传信息造假;三方公正评价,造成大量无法调解的消费纠纷;三是消费者加价升级带宽后,网速无法明显提升。省消委会表示,消费者普遍对网络速度和收费标准不满意,但网络速度的测量方法不明确,证据不足,而且由于运营商成本计算混乱,没有判断依据。价格水平,给纠纷谈判和调解带来困难。很大的障碍。采访运营商多数问题被“回避”广东省消委会开展电信消费专项调查后,梳理出消费者反映突出的17个具体问题,对三大运营商进行了采访和质询。省消委会称,经营者仅就实名登记、“机卡分离”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合约机三包等3个问题作出了原地回答或采取了措施。而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流量计费、“清算”、收费混乱等问题,运营商的答复并不能令消委会满意,有的甚至“不予正面答复,似乎是在回避问题”。认真并避免问题。”广东省消委会认为,对于被质疑的问题,大部分经营者并没有找到原因,而是将矛盾和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或客观因素。“比如,消费者普遍反映宽带网速慢,达不到承诺的效果。运营商认为,主要是消费者的硬件、设备、上网习惯不当造成的;消费者反映,流量消耗提醒是“不到位、不及时。有运营商将消费者手机软件屏蔽、信号差等原因归咎于消费者。消委会表示,全省电信行业缺乏主动行动、主动服务的意识。”针对当前电信消费矛盾突出的现状,省消委会提出若干建议,希望引起电信行政监管部门、电信行业组织和运营商的重视。首先,针对合同不规范问题,建议通信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电信合同格式不规范条款整治行动,做好电信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和推广。二是督促运营商加强4G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网络通信技术,改善通信设备条件,提高消费者通信质量。最后,省消委会建议通信管理部门加强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话务计费标准,同时加强话务计费监管,引入第三方监管,完善交通计费系统设备巡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