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规模超过2000亿,传感器的三大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时间:2023-03-21 13:53:08 科技观察

人类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依赖于各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四肢等,但是什么冷硬机器靠什么?事实上,这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的感觉器官,可以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通过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实现机器的自动化,让机器人“活过来”。近年来,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感器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传感器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近3000亿元。其中,物联网的发展对传感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产传感器的增长。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在物联网中得到应用,因??此物联网是传感器发展壮大的前提。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应用市场,这无疑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当然,除此之外,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落地,智慧城市的深入建设,也为传感器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传感器可能会捕捉到更多我们以前看不到的数据,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新的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发展趋势至关重要。那么,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综合分析,本网认为无外乎三点:一是智能。当前,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安防等概念相继落地。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也越来越智能化。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在各个领域掀起。在此背景下,作为现代生活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的智能化也将是大势所趋。传感器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自主感知、自主决策等方面的升级和增强,同时也与人形成流畅的交互。智能传感器可以与人工智能业态相结合,为各大行业和各类产品的智能化提供坚实支撑。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形成智能传感器产品体系,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二个是网络。传感器与数据和信息紧密相连,采集和传输数据信息是传感器的主要任务。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进入,数据的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迫切需要传感器,这使得传感器必须在网络化方面进行升级。2019年以来,5G商用的开启给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好。在高速、低时延、大容量的5G网络支持下,传感器可以实现更流畅、更快速的数据通信和传输。性能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接下来,传感器需要加快与5G的融合,进一步深化自身应用。三是融合。过去,传感器基本上只有单一的功能,但随着市场对传感器需求的不断增加,其集成化趋势日益凸显。集成传感器可以同时感知不同的环境信息,采集和传输各种数据,可以体现出更高的功能和价值。此外,集成传感器也没有成本压力。不过在传感器高度集成化的过程中,其尺寸和体积同样值得注意。如何在集成多种功能和技术的同时,保证传感器不至于体积过大甚至进一步小型化,无疑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顺应传感器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克服各种挑战和问题,相信行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