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运营商的应用商店去哪儿了?

时间:2023-03-21 11:13:45 科技观察

提到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应用商店,用“早起晚归”来形容也不为过。2009年10月,中国移动MM上线。2010年3月,中国电信天翼空间开业,2010年10月,中国联通沃店开业。上线时间早于目前国内应用商店龙头的91助手(2010年9月)、用用宝(2011年9月)、360手机助手(2011年9月)。不过,迄今为止,三大运营商的应用商店市场份额可谓微不足道。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Q2,三大运营商应用商店分布量归入“其他”类别(合计6.1%),CNNIC近期报告显示,他们各自的比例不到10%。1、四大问题阻碍运营商应用商店“早起晚归”笔者认为,导致目前运营商应用商店发展尴尬的主要有四方面问题。首先,运营商的品牌信任度。互联网领域需要的品牌形象应该是朝阳,而运营商给用户的印象一直是落日。以运营商的品牌背书应用商店的品牌,本来就是一种反作用,更何况运营商这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发展不佳,加深了用户的印象。使用运营商的应用商店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感觉。其次,运营商的资源投入是个问题。首先是流量入口。现在市场上说XX系统是用来做应用分发的,而不是原来的XX商店。原因是应用分布已经从单一入口(应用商店)向多入口(如Q空间、搜索引擎)转变,运营商还缺乏其他服务。流量入口支持,但依靠定制化终端预装只能吸引少量新用户,而大部分老用户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卸载。二是各类新媒体资源问题。行业内的应用商店已经从单纯的应用分发,转变为各种新媒体的统一分发。除了中国移动开始整合新媒体资源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尚未采取相应措施。三是互联网企业在建设之初走的是资源整合之路,而运营商的资源分散在全国各个子公司,即使资源充足也无法调动。三是运营商内部运作。本来,互联网行业的运营商喜欢采取跟风策略,但并没有紧跟。运营商采取一些好的措施后,市场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广告平台已经成为应用商店的标配,而一些运营商还在建设中。此外,现有的基地运营模式既不能调动基地运营的积极性,也不能让基地调动全国资源。四是运营商的合作。合作伙伴数量少,质量不好。究其原因,首先是管理层仍习惯于将合作伙伴视为传统的SP/CP管理层,一些优秀的开发者根本不愿意合作;二是没有可用的合作资源。运营商的开放平台与腾讯、百度相比,光是开放资源的数量就远远落后于对手,更不用说内在质量了;最后,随着发行量的减少,更难吸引到合作伙伴。处境尴尬,仍需坚持。尽管运营商应用商店发展不佳,虽然Verizon等国外运营商已经开始放弃应用商店,但国内三大运营商应用商店还是要继续做下去。首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运营商很少有因为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主动放弃的产品。什么时候必须剪掉。其次,运营商的转型正朝着有利于应用商店发展的方向发展,包括内部改革和资源整合。第三,在多种新媒体资源统一布局的背景下,运营商整合的新媒体资源数量依然庞大。推动运营商应用商店发展的四大战略笔者认为,运营商应用商店要想保持增长,应该把握四大关键战略。第一步是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运作。虽然不同于互联网公司事业部的运营模式,但由于运营商的资源过于分散,与其期望长期整合或复杂的资源分配与协调,不如在独立的公司购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内部激励(包括股权激励)和外部合作(包括股权合作)。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对内形成良好激励,对外引进其他公司资源。比如直接引入市场成熟的应用商店,合作运营,整合双方底层资源,以多入口的方式在市场上运营。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网上配送越来越拥挤,价格越来越高,准确率却越来越低。相反,线下蓝海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毕竟随着线上价格的上涨,线下价格的劣势开始被稀释。同时,线下更精准。毕竟,10个人中有9个人可能是通过一个小区的大门就住在小区里,只有1个人可能是通过网络成为真正的目标用户。运营商只是拥有强大的离线能力,可以被应用商店利用。最后是多种媒体的统一分发。包括应用、音乐、书籍、动漫、视频等,其实可以通过一个渠道进行分发,也就是说,应用商店不应该只是一个应用商店,而应该是一个销售多种媒体的百货商店.媒体内容根据用户需求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