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绝对不能做价格歧视之类的事情!

时间:2023-03-21 10:39:21 科技观察

价格歧视让用户非常反感:同一起点、同一目的地的两辆手机打车,价格不同;两个起点相同、目的地相同的用户购买机票,机票价格不同。如此粗暴的实施,很容易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大家看到的价格一样,但是系统推荐的优惠券不一样。今天花1分钟说说这样的“个性化优惠券”是如何变现的。方法一:“用户分类”。对用户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用户会有不同的补贴、定价和营销策略。以网约车用户为例,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营销策略。招募新用户:(1)竞品用户:发送大额优惠券进行短信营销;(2)竞品重合用户:发送优惠券短信营销;(3)沉默用户:用额度微信红包唤醒;首单用户:大额优惠券或直接优惠券。非首单用户:(1)2用户:尽量减少优惠券数量;(2)3用户:尽量减少优惠券的数量;(3)疑似粘性用户:试随机券;(4)强粘性用户:意思是优惠券。因此,对于“同起点同目的地的两部手机打车”,可能存在:(1)新客户新手机优惠较高;(2)老客户旧手机折扣较低。方法二:“个性化推荐”。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抽象出用户的标签,针对不同标签的用户进行不同的补贴、定价、营销策略。例如,平台可以从日志中分析出用户A的历史特征:(1)有优惠券就不用优惠券;(2)等待30秒无人接单后加价;(3)等待60秒无人接单后才叫私家车;可以分析出:用户A是土豪,对接单时间敏感,但对价格不敏感。从日志分析,用户B的历史行为特征为:(1)无券不下单;(2)宁愿等10分钟也不加价;双)打车;可以分析用户B是个屌丝,对价格敏感,省钱优先。因此,如果用户A和用户B同时打车,可能会出现:(1)时间敏感的用户A优惠较少;(2)对价格敏感的用户B有更多的折扣。从历史数据中,你将能够还原真实的你。“杀熟人和杀富人”是个性化价格的两大利器,但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做!【本文为专栏作家《58神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点此阅读更多该作者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