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化腾看来,微信正在开辟一条新路。或许在未来,这个通讯工具将不再那么具有工具性,而是用来承担再造一个腾讯的使命。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这条路成功了,微信的必然选择就是干掉QQ。这不是假设。这是已经发生的现实。熟悉腾讯的人都知道,在腾讯内部,最近有一个明显的基调:未来存在的微信和现在存在的QQ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场较量。在资源倾斜度和内部话语权上,QQ注定会被逐渐取代。这不是根据市场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腾讯的策略来决定的。在PC时代,QQ就是腾讯的一切,从会员到游戏,从流量到所谓的生态圈,一个QQ号连接着腾讯的一切,以至于无论在任何时间段,QQ在腾讯的地位都是超脱的,简单来说,它从用户那里获得的无限收益,转化为它的内部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QQ部门的诉求基本上就是腾讯内部资源分配的代名词。无论是门户业务还是数字娱乐业务,QQ资源的匹配和倾斜甚至可以决定某个产品的生死存亡。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律。但现在,规则正在改变。腾讯内部人士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正在取代QQ,成为腾讯内部的资源分配阀。它负责开闸放洪,但似乎不需要承担QQ摇钱树的角色。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腾讯微信还是张小龙微信,都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也不具备持续大规模盈利的能力。当然,腾讯表示,微信就是未来,短期内无需承受营收压力。但问题的纠结在于,如果继续按照这个定位运营,QQ虽然还活着,但实际上在市场想象中已经死了。因为它只需要贡献源源不断的利润,腾讯的未来与它无关。因为微信正在取代QQ。这意味着什么?最简单的说,在资本市场,这会给人一种感觉,在不远的将来(之所以说不远,是因为微信的成长速度,以及它获得的内部资源)目前来自腾讯)。远不止QQ,这种势头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逆转,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是腾讯未来的重心,而这一使命目前似乎由??微信承担),而使命QQ将走到尽头。这意味着腾讯的大部分利润结构在扣除游戏收入后需要重新定义,游戏收入可能占腾讯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考虑到腾讯拼命押注微信的现状,这一盈利转型的进程或许不得不加快。不过,微信目前还不足以填补QQ退出市场后的盈利空间,因为直到现在,作为“未来产品”存在的微信,还不具备持续盈利的可能性和能力。这是因为,作为一款通讯产品,虽然拥有数亿用户,但微信依然不敢说这个领域的战争已经结束。这与QQ在PC端面临的市场情况完全不同;开发了一套会员收费模型和流量转化模型。这条利润链经过了资本市场的考验,被证明是成功的。然而,微信面临易信、连连的冲击。迄今为止,它一直不敢强调自己的充电模式。从未来的市场趋势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微信时代会员收费基本不可能。这与QQ完全不同。这也将意味着,如果放弃QQ带来的稳定收入,腾讯的收入风险将无限扩大。因为工具作用的扣减,微信基本处于??无限烧钱的阶段。由于竞争压力,微信无法从用户那里获得稳定的收入;也因为竞争的压力,微信不敢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收入,这个从它反复强调的公众号300元认证费不是自己收取就可以证明;而更大的风险在于,因为微信集中了所有的竞争,它基本上不可能靠自己创收,因为收费的概念一旦确立,就是用户逃离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大众用户风险。但腾讯无暇顾及这些。最近,外界帮微信策划了一个极其宏大的使命,让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极其庞大的怪物,而腾讯更是将其战略层面无限提升。据腾讯消息,微信内部地位超然,消耗内部资源之多,其他部门不敢出声反对,内部合作氛围更难友好。在QQ部门,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微信系统对其资源的压制,以至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传统的市场资源和新增的市场预算几乎没有落入QQ手中,直接导致QQ无论从市场表现还是市场理念上,都已经被定义为一个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产品。但从腾讯高层的战略来看,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风险损失。问题的核心在于,微信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但它仍然是一个短期内无法产生QQ收入的产品。这引起了海外分析师和投行对此的担忧。“当QQ的收入不再增长,微信的收入点从未出现,腾讯的未来靠什么?”未来和资本永远是两张无法融合的皮。对于未来,你可以有各种光明磊落的分析和憧憬,但对于资本来说,它最看重的永远是当下。因此,现实中腾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微信干掉QQ的战略无疑,但当QQ的营收不再增长甚至下滑,同时微信本应立即填补的盈利能力没有发挥出来时,它会如何会不会对资本市场和股价表现做出反应?或许,腾讯2013年的财报,将印证腾讯的纠结与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