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动化运维软件更适合采用开源“集市”模式进行建设?新老两代自动化软件的由来传统的运维自动化软件以Opsware(后来成为HPOpsware)和bladelogic(后来成为BMCbladelogic)为代表。教会模型;新一代运维自动化软件以开源软件Puppet、Chef、ansible等为代表,是典型的集市模式。有趣的是,Puppet的创始人Luke在2007年曾在bladeLogic担任了7个月的产品经理。可以说这两类自动化软件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甚至在实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核心技术。一些有PUPPET成长经历的朋友在Opsware工作过,我也在BMC工作过,目前正在和Puppet深度合作,所以对这些公司基本有一点感性认识。这次美国之行,发现2011年才开始商业运营的Puppet,2015年可以实现100M(1亿)的营收,内部人士抱怨销售不佳,于是我换了COO至少翻了一倍的工作,我真的很惊讶。如果不是被误解的印度英语,时代真的变了。于是,又看了一遍开源软件圣经《大教堂与集市》,又忍不住胡说八道了。先说说我惊讶的原因吧。从传统业务的角度来看,无法将市场上长出的Puppet与教会中的Opsware、bladelogic相提并论。例如,Puppet的web界面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正经的系统,一点也不吸引人;从功能上讲,它甚至没有可以编排的流程引擎。这个在销售阶段怎么说...除了稳定的代理和开放的抽象定义语言,没办法比较,1亿的收入从哪里来?怎么可能,于是抱着挑剔的态度,又找了一些其他的数字,直到看到:30000+公司在用,平均每天Adding213800+可重用的自动化管理模块,基本有点淡定了,我们可以想想关于它。首先,puppet的成长经历印证了《大教堂与集市》的很多观点。Puppet不仅满足了开源的五个前提条件,也符合开源模式的发展特点。不一一列举是非常合适的。更多的见解是:结合业务领域的特点,自动化管理软件本身更适合市场模式。首先,自动化关系到运行环境的安全,架构必须极其稳定,尤其是代理和接口层,直接插入到生产系统中。一旦有损失,那是不堪设想的。怎么可能稳定呢?靠天才来敲几行代码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经过足够多的环境和场景的验证,才能逐渐成熟。只有这30000+客户(包括6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才能带来puppeagent的公信力。依托传统模式,一件一件卖掉,再用一次,结果出乎意料。(Q:现在坚持自己开发agent的逻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动化管理的对象和场景五花八门,几乎取之不尽。每个管理员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问题可能不同。如何满足他们?个人需求。显然,问题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持续更新的管理实践库(场景用例、配置模板、动作脚本、固化流程、接口实现等),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答案或许只能在市场上,聚集足够多的合格用户,“共创、共建、共享、共赢”。在工具层面降低扩容成本和使用门槛是前提,才能让更多人有生产力。这就是傀儡抽象定义语言解决的问题。不断建立和成熟的管理标准花精力建设生态是关键。总结广大用户积累的普遍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把控质量,与源码一起毫无保留地发布可靠模块供用户选择,然后定制到在此基础上满足个性化需求。当个体需求再次总结时,才能积累新的共同经验,循环不断成熟。所谓的管理标准就是这样慢慢产生的。没有太多积累和技术实力的用户可以直接开箱即用这些标准积累,不提也罢。这就是模块仓库forge解决的问题。3800+现成的管理模块是时间的积累。反之,传统模式采用的运维知识库,由一个机构独立生产和维护,更新速度、覆盖面和质量基本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当生态系统足够大时,它将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它不仅会聚集用户的力量,还会聚集周边组织的力量,如设备提供商、系统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资源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提供商,他们会选择从最开始的生产和设计阶段就遵循这个标准,这样他们就不用费心去发明一个私有框架。大家可以在社区看到很多知名厂商都在积极适配,我们国内的H机厂会在新机中内置puppetagent(即将发布)。***,还有一个比较微妙的亲身经历。也挺符合古书上的说法,就是关于用户的筛选,如何获取足够多的“合格用户”。传统商业软件因为其销售使命,会尽量满足用户的喜好,尽量不让用户辛苦。除了核心部件,各种辅助功能都被商业化了,有时甚至为了销售,辅助功能比核心功能更重要。达到的效果是,用户觉得反正什么都不用做,买一堆功能,不管真的要用还是不用,买就行了。然而puppet等开源软件只关注核心需求,周边设施一塌糊涂。有时我认为这是故意的。使用这种方式选择puppet的用户必须自己研究如何使用它。没必要宣传,也没人做。.于是,反倒淘汰了一批不太合格的用户。这也符合互联网思维(虚构策略)中“lessismore”的理念。有了这些刚性资本,还谈什么商业模式,企业版解决方案加上企业版软件、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培训认证……满眼都是模型。越说越觉得说不完,干脆不说了。我基本上对1亿的事情深信不疑。所以忍不住分享一下。自动化软件的平台特征非常明显,开源市场模式已经在改变游戏规则。自动化运维的未来已来,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