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物联网的第三次发展趋势(2019)

时间:2023-03-20 16:39:03 科技观察

接上一篇文章:《物联网发展趋势之一(2019)》《物联网发展趋势之二(2019)》边缘计算在2017年和2018年被炒的很火,2019年感觉边缘计算的火爆了谢绝了。边缘计算在物联网的框架中非常重要和复杂。边缘计算的完善需要不断探索和验证。2016年初,我意识到边缘计算的重要性。借鉴了生物学的经验,对边缘计算进行了深入思考后,我做了很多类比。但是***发表的类比是:手指碰到火,收回手指的处理方式可以类比物联网在边缘的处理方式。这个比喻是某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引用的,不代表我的参考点。经过传播,媒体将边缘计算的比喻改为一种用人来应对“眉毛着火”的机制,这就是边缘计算的处理方式。本文通过讨论眉毛着火和手指着火的不同处理方式来讨论边缘计算的两种实现方式。眉毛着火,手指以不同的方式着火。众人的眉毛都在燃烧。人们应对它的机制是什么?眉毛着火了,人们是用眉毛周围的肌肉通过眨眉来应对,还是用手等灵活的器官帮助灭火呢?眉毛着火时,眉毛周围的肌肉会有反应,但只是受痛后收缩,起不到灭火的作用。眉毛着火后,最快的方法就是借助手臂借助外力将火扑灭。眉毛和手属于不同的脊髓神经反应群,而眉火引起的手部反应必须由大脑来协调。过程是:眉目火热反馈到大脑,大脑指挥手去处理。类比物联网的处理:当一个设备遇到紧急情况,反馈给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调用其他设备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仍然是基于云计算中心的控制方式。手指对火的机理:当手指着火,手指感到疼痛时,手指附近的肌肉会立即收缩。然后大脑会感到疼痛。物联网的类似处理:当设备遇到紧急情况时,直接通过边缘测试的逻辑进行处理,并上报给云计算中心。但说眉毛火了,并不代表边缘计算机制不严谨。还有一种眉毛着火的情况,就是边缘计算的处理机制:就是一个人的眉毛每天都在着火。第一天眉毛着火,脑控手解题;第二天眉毛又着火了,大脑又控制了手。问题解决了;多次之后,此人的大脑认为眉心着火了,这是正常的,以后不需要大脑去处理,直接将处理权交给了脊髓神经。从此以后,眉毛上火,就不再经过大脑处理,而是手直接受脊髓神经控制,直接处理。手指触火的图案属于人类低级神经处理系统的非条件反射,这种处理机制早已存在。眉心着火的纹路,一般情况下肯定是高级神经加工出来的。但如果一定要有人把边缘计算比作眉毛着火,那么可想而知,此人经常眉毛着火,形成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高级神经处理,属于边缘计算处理机制。边缘计算的两种机制类似于生物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边缘计算有两种处理机制:固定逻辑的处理方式;人工智能的处理方法。人类手指的运火机制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规律:遇到疼痛时,附近的肌肉会收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反馈对人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这巩固了机制。是固定逻辑的处理方法。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到的很多处理经验都会固定在下神经系统中。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广播体操。学习广播体操时,我们需要动脑筋去学习和记忆体操各节的动作。学习体操后,我们每天在学校都做。久而久之,我们做功课就不用动脑子了。说到那个动作,我们自然而然就能记住。这种模式就是人工智能的处理模式:很多处理决策机制在云计算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在边缘测试,学习云计算的处理模式,当发现云的处理模式每次计算都是相似的,它会将决定委托给边缘。这种处理方式就是人工智能的处理方式。未来边缘计算的发展需要物联网技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边缘计算的发展也需要逐步完善。虽然未来边缘计算会很复杂,但在实践中,需要根据需要逐步开发功能。对于一些应用,理论已经完善,处理逻辑非常清晰。对于此类应用,可以通过在边缘编写程序来固定处理机制。但也有一些应用没有理论支撑,需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处理机制。这就需要利用云计算中的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处理机制。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逐步学习处理机制。由云计算处理,过渡到边缘处理。边缘计算的发展从解决难题开始。完善后,应该支持不同的模式。总结本文介绍了边缘计算的两种处理机制:程序固定处理和人工智能处理。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边缘计算的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