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会看到报告称,智能系统和算法将颠覆低端和重复性的工作,例如优步司机、会计师,甚至律师的工作。然而,我们倾向于认为所谓的“创意”职业,如设计和艺术,总是需要人的参与。毕竟,计算机没有创造力——但是,是吗?什么是创造力?几个世纪以来,创造力的定义不断演变。在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力通常被视为众神的特权。在中,有人问柏拉图:“我们能说画家创造了什么吗?”他回答说:“当然不是,画家所做的只是模仿。”直到20世纪,人们才接受创造。力也适用于艺术之外,更新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创造力的定义。目前,许多人认为创造力是探索和实施新想法的行为;在工作室和公司中都很常见的行为。然而,当谈到人工智能时,许多怀疑论者持柏拉图式的观点,认为计算机只能执行程序化的行为,不能自行创造新事物。然而,这一观点很快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创作艺术和小说,设计产品,其成果可与人类创造的相媲美。虽然人工智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谁敢说人工智能最终不会完全取代我们人类呢?满足需求和实现文化相关性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确定一个想法或设计是否具有成功和盈利的潜力,我们通常会考虑可行性、可行性和需求等要素。考虑到材料可用性、生产技术和利润率等方面,可行性和可行性通常是绝对的。然而,需求往往非常复杂,无论使用哪种逻辑方法,都几乎无法计算或预测需求。需求受到无数同时发生和不断发展的文化趋势的影响。所以我认为理解文化相关性和创造需求通常是人类的事情;否则,用户接受产品的几率非常低。换句话说,计算机可以创造,但如果没有人类阅读和享受它,它就不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人与机器创造文化相关性和需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意味着,通常,人类参与设计,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这可以大大加快创造过程。(当然,这不适用于在没有人为干预或参与的情况下由机器独立创造的平行文化。)在某些情况下,技术可以提供口头、视觉或其他刺激来推动我们的想法向前发展,或者是引导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方向。在传播理论中有“期望破灭理论”的概念,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用来引入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这可能是未来AI的职责之一。智能技术还使我们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跨团队、公司和整个行业记录和关联我们的创作过程,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想象一个在后台运行的人工智能系统,不断匹配出现的项目和想法,这是人类无法做到的。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从他人的失败或成功中学习,这极大地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因此,我们不应该将AI视为对设计师的威胁,相反,它可以帮助优化和简化我们的工作。设计师的角色会发生变化,他们将扮演新的角色;但是这个新角色是什么,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无法预测。然而,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也是其实现的重要一环。应对挑战不用说,如果要在设计过程中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就需要管理和控制许多文化、伦理和生存挑战。我们现在面临的头号问题是隐私。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需要详细观察和记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我们能接受吗?如果这些信息落入坏人之手怎么办?另一个重要问题又回到了文化以及智能技术的引入对人类工作的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受到他的情绪、人际关系、热情和努力的影响。当人工智能介入后,人类的工作状态将如何改变?如果我们的工作变得像iPod的音乐列表一样单调和固定,这将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革,变革的影响与工业革命一样大。这种变化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力、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对创造力的定义,同时也会带来无数的问题和挑战。但是,与工业革命一样,我们不必太担心这种变化。在机器正在取代艰苦而单调的工作的同时,对人类创造性思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是有利无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