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智慧农业迎来新升级,机器人变采摘小助手

时间:2023-03-20 14:20:03 科技观察

“农业”是立国之本,根基要扎实。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水平,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产品的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正逐步应用于智慧农业。相关资料显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我国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农机装备作为重要领域之一,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和未来的发展。作为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的一部分,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预计到2026年农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44亿元,可见我国农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迅速,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得到推广。根据工作内容的侧重点,农业机器人可以分为采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农耕机器人等。作为农业机器人的一个细分领域,采摘机器人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悉,采摘是整个农业生产中最耗时耗力的环节之一,占整个生产劳动时间的40%。为了将农民从繁重的采摘活动中解放出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水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在我国,许多研发部门对采摘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纷纷研发出具有特色的机器人产品。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黄瓜采摘机器人,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判断采摘对象的成熟度,引导机械手抓取黄瓜;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发的草莓采摘机器人,可以自主搜索、识别和采摘成熟的草莓果实,采摘机器人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采摘的人工成本,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工作压力。在国外,采摘机器人的使用也成为智慧农业的得力助手。例如:美国公司AbundantRobotics研发出一种采摘机器人,可以24小时完成采摘工作,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西班牙初创公司Agrobot开发了一款全自动草莓采摘机器人,它有24个“手臂”,可以独立采摘草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苹果采摘机器人,该机器人结合使用摄像头和深度学习算法来扫描果园中的树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农产品和周围树叶的损害。虽然现阶段农业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采摘机器人在我国市场上的全面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智慧农业发展还面临多重挑战,需要继续完善市场开拓。国家政策保障方面:国家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智慧采摘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推广应用采摘机器人;制定相关补贴政策,对智慧农业采摘产品给予政策补贴,减免相关手续。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国家要加强技术标准建设,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建设,增加采摘技术检测平台,开展安全采摘机器人活动。科研机构要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为机器人核心技术做出贡献。在人才建设与培养方面:学校要大力培养农业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开设智能农业采摘机器人相关研发课程,在农业领域取得更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