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出台为立法打下坚实基础

时间:2023-03-20 11:28:08 科技观察

科技的发展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6月17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治理原则》),提出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行动指南。《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表明我国人工智能论文为世界领先刊物,企业数量等指标位居世界第二。今年两会期间,多位科技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我国成立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相关工作。在***的《治理原则》中,最关键的主题是“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包括四个重点:更好地协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双轮驱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避免风险隐患。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包容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开放合作。《治理原则》指出,在数据获取、算法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要消除偏见和歧视。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科普,促进共享发展,避免数据和平台垄断。在安全可控方面,人工智能系统要逐步实现可审计、可监督、可追溯、可信赖,提高鲁棒性和抗干扰性。同时,《治理原则》也提到了数据隐私的内容。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应设定界限并建立规范。完善个人数据授权撤销机制。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表示,“我们发布的《治理原则》也为今后的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人工智能发展很快,立法周期长,所以很难仅仅用法律框架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原则和行业规范,包括从业者的自律,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