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百度员工离职总结:如何做一个好员工

时间:2023-03-20 02:02:39 科技观察

2014年7月4日,我从百度离职。这是第一次,我没有因为和老板闹翻而离开;这是第一次,我带着升职的喜悦离开;这是第一次,我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我曾经认为我永远不会成为一名好员工,因为我太独立,太挑剔,不喜欢好孩子,讨厌任何试图改变我的人。但是这三年,我改变了很多。不得不承认,所谓“进步”的过程,就是被认可、被“驯化”的过程。所谓“驯化”,就是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使用规则的过程。我不是被某些人“驯化”的,而是被社会规律和职场规律“驯化”的。以前我很鄙视这个过程,但在今天,作为一个庸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成就,“驯化”是不可避免的。曾经自诩“出类拔萃”的我,被老罗的“彪悍人生不用解释”给“蛊惑”了。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未必奏效。你要向很多人解释,用他们(不是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释,因为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你才能继续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人,你必须这样做。美剧《犯罪心理》里有一句话:“任何人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都会树敌。”如果你树敌太多,你就会死。现在,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好员工”,我只是觉得我比以前是一个更好的员工。离职之际,我打算总结一下这几年在职场的经历,作为给自己的礼物。我是一个平庸之人,以下经验仅适用于愚钝平庸的我,不适用于才华横溢的天才。1、你有“同理心”吗?什么是“同理心”?说得复杂一点,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立场上,客观地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方式。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去感受和理解别人。说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说的具体一点:换位思考就是领导分配工作的时候,你要了解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给组员安排工作时,反复询问“我解释清楚了吗”“有没有问题”,反复确认后提交的东西还是没有回答问题。所以我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总是跟领导确认:你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明白了这一点,我才能站在他这边,有效地帮助他解决问题。同理心就是在激励员工时,要着眼于他们的“兴奋点”,而不是暴露他们的“伤疤”。每个人都有努力工作的理由。富人家的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穷人家的人想改善生活,大大咧咧的人想面子怕丢饭碗。了解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需求,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不去乱问,拿着鞭子大喊打气,那只会是徒劳。同理心就是在与人合作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潜移默化地说服对方双方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试图用武力压倒别人通常并不容易。2.听话多产;7年前,我和北京交通总台的潘九阳聊天。他说,“什么是好员工?好员工很简单,就四个字:听话、做事。”我一直记得这句话,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什么是“听话”?古语有“劳不得,劳不得”。“董”是谁?你的顶头上司是“董”。大多数时候,听他的话肯定是对的。.朋友说:我有本事,我比领导高,我不会听领导的!先不说谁是领导——既然他能做你的领导,那肯定有比你更好的——就说水平和能力,什么叫“能”?领导用你,你就有本事。如果不需要,再强大也是枉然。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领导比你高,至少有一点:他的信息比你全面,判断比你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上级,更了解上级的意图。你不知道他知道什么,你从你自己的角度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但领导者在更高层次上并不一定这样看。有朋友说我领导瞎指挥,这明显是错误的,我为什么要听他的?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将在第一篇文章中讨论。如果觉得现在的环境无法改善,可以考虑离开。什么是“锻炼”?就是领导交给你的工作,你要按时完成,汇报总结。如果这项工作会持续很长时间,那么你需要定期向领导反馈。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领导交代的工作,他不问你就不告诉你,他不提就完了。通过了吗?它是如此容易!领导全都记住了。当他问你——“喂,小陈,你上次的事情怎么样了?”——他心里已经给了你。写一个标签:“不可靠”。一个“不靠谱”需要十个“不靠谱”才能扭转,两个“不靠谱”很难改变印象,三个“不靠谱”你就没有机会了。“生存”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超出预期”。这个我们下一节再说。3、想在人前出名,就得在背后受苦;在一家公司工作,每个人的智商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强多少,你所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如果你努力工作,你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哦,你并不比别人聪明。别人下班你也下班,你陪别人玩,你也跟别人打情骂俏。为什么你比别人做得更好?“要想人前出名,就得暗地里受苦”,道理不难理解。只是到了该吃苦的时候,就模模糊糊了。有人会说,我小小年纪怎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呢?这种想法很普遍。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人认为无论你如何生活。但也有一些朋友纠结于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有了这些朋友,才有可能聊天。马云曾说过: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的小平衡(大意)。新东方也有一句话:怕苦就苦一辈子,不怕苦就苦半辈子。两句同义,值得深思。一份工作,你用心去想,去干,领导一看就知道,你想糊弄,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运气。领导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标准很简单:我想到的,你没有想到的,一定是无意;——这就是“超出预期”。如果你每次都能给老板一个超出预期的结果,那你无疑是一个好员工。4、能容大事,能成大事;讲个笑话:在电梯里,领导放了个屁,然后问秘书,谁干的?秘书连忙回道:“不是我!”领导没有说话,结束了。很快,书记调动了,领导说起调动原因时说:受不了委屈,还能怎么办?除了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修养(抗压或回血能力)。不管你受多少苦,你都能成就大事,这是肯定的。为了考验你的“抗压能力”,领导有时会故意考验你,但你必须经得起考验。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一天加班,晚上2点到家,收到老板发来的邮件,批评我工作没做好。收到邮件后,我感到震惊和委屈。所以我立即写信并回复了邮件!我解释了我是如何工作的,我所做的事情是如何有意义的,我所做的事情是如何有效的……我写了2000多字。写完之后,心情似乎平静了一些,于是想了一件事:如果我是老板,对一个员工的工作不满意,就给他写邮件批评他,我想要什么看看是不是他滔滔不绝的解释和辩解?很明显不是。然后我突然明白了,于是把那2000字全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大意是:工作中的问题我会反省,然后尽快改正。两个月后我升职了。在我的升职典礼上,我向老板提到了这件事,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面对委屈和压力时的反应。一个人的成熟度。还有一点,人们会感叹“钱难赚,屎难吃”,人人都想“站着赚钱”,相信跪着的你没看到。我们总是强调“尊严”。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尊严。你只能在你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取得多少成就。”再说了,资质平庸的平庸之人呢?第五,总是躲着领导,你就危险了;很多人都避开领导,尽量少和领导说话,绕着领导走。因为离领导近了,自己的事情就多了,不跟领导接触多了,就少了事,多了闲。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想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我建议你应该主动多和领导沟通。领导在平时的会议上说的话,多半是为了宣传,不一定是真话、有用的话、有价值的话。不是不想说,而是没机会说。有爱心的员工会抽出时间随时与领导沟通,增加私下交流的机会:一起吃饭,一起抽烟,一起通勤,甚至一起唱卡拉OK……通过这样的机会,你可以了解领导对你的看法,工作看来,这些都有利于你调整工作方式。有的朋友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领导的反感,其实完全没有。领导者大多是孤独的。如果他发现有员工虚心向他请教,并积极分享工作心得,他会很高兴。有的朋友说,我不想这么累,我只想出去逛逛。即便如此,也要主动向领导沟通汇报。你追他,你是积极的一方,但你不累;当他追你时,你变得被动,最终累死。老罗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进单位,看到老板,低头不理他,他当然也不理你。到了年终考核或者裁员的时候,老板依稀记得你这个人,但是不知道你的名字,更不知道你做了什么。老板会想: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如果你不解雇你会解雇谁?老板也是人,如果我们用人的方式沟通,一切都会好办很多。6、帮助别人不要吝啬;马云曾经说过,成功就是自己帮助别人。这是正确的。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并且发现自己可以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工作,那么你很可能是一名勤杂工。相反,与您一起工作的人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复杂和先进。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协作网络中,工作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当你忙于某项工作时,如果有同事来找你“求助”,很多时候我们会直接甚至粗鲁地拒绝,殊不知这样做是在为你的未来埋下祸根工作。风水轮流转。在一个公司里,大概率每个人的工作都会相互重叠。你可以使用你将使用的人。这些人际关系是平时需要维持的。如果你今天帮助了一个人,说不定明天对方就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是很有可能的。有一天,我正在为一份项目摘要而苦苦挣扎。这时,另一个部门的同事来找我谈合作。我不认识他。我耐心地向他介绍了情况,并形成了几次愉快的合作,半年后,在我的晋升答辩会上,我发现他就是我的答辩委员……7.目标与目标,量化与量化;没有目标的不叫工作;那些没有量化的不叫工作目标。接受工作,先问目标是什么;分配工作时,首先说明目标是什么。这个不清楚,都是瞎说的。不想当蒙眼驴?那么除了清楚自己的目标之外,还要清楚自己所在部门和公司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总体目标中处于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如果你发现你的工作目的与总体目标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那么你很容易被开除。解雇一个员工,或者给员工一个“失败”的绩效评价,这很让人头疼,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关键是提前和每个员工制定量化的工作目标,并随时提醒员工自己的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如果达不到量化指标,辞退或“取消资格”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数据面前,再虚伪的人也无话可说。反之,若是谈情怀,谈希望,这件事就没有办法了。8、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的职责;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我不能说“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公司邀请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没有价值。工作进行中遇到困难,不能继续下去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寻求答案和解决方案。说,我不会。前天在公司听说,隔壁的组长安排同事预定了会议室。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会议室很难订,订不好,就需要“托关系走后门”。这位小同学可能没有订到,就跟领导说:“我没拿到”,领导顿时急了,说:“怎么办?需要我订吗?”领导生气了。按理说,这位小同学在发现自己订不到会议室后应该做的就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请教老同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员工最关键的能力,没有之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候,我们就有义务想办法解决问题。9、尽量不要说“不是我,我没有”;大多数人在面对批评时,本能的反应是推卸责任,而这时的口头禅是“不是我”、“我没有我”。我总觉得很多时候,越是成熟的人,就越不会用本能的反应来面对问题,因为他们的自制力更强。尽量不要说“不是我”、“没有我”之类的话,因为这些话是没有用的,领导听惯了这样的借口,根本不会为之动容。如果这时候你能主动去承担责任,那就体现了一种担当。即使真的受了委屈,当场辩解往往也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先保持沉默,找机会私下跟领导交流。详见第三条。10、“多说多亏”会死得很惨;在公司,少八卦,不谈是非,不做是非人。只相信一件事: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的老板都会知道。好事不一定,坏事是一定的。还是做个正直的人比较好,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有益的****。正直人的原则是:当面批评,背后赞美。11.知道什么时候离开。很多同事和朋友都跟我谈过辞职的事。我给朋友的建议是,如果你觉得工作不开心,那就不要辞职,因为无论你在哪里,都会不开心:老板不喜欢,同事不可爱,工作太累,一段关系太复杂了……我从我在许多大公司工作的经验证明:几乎我工作过的每家公司都有同样的不愉快。那么你应该什么时候离开?我觉得有两种情况:1、在这个公司,你没有提升的空间,学不到更多的东西;2、在这家公司,你学到了足够多的知识,可以用在新的领域或者新的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