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新报告——《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5.6%,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和支柱。本报告由国际数据研究机构IDC与浪潮集团联合发布。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发布人工智能算力系列报告。报告预计,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2.7亿美元,未来四年保持30.4%的年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到2024年172.2亿美元。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中国整体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并未达到IDC的预期,但仍将高于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平均增速。预测期内为20.1%。不过,报告也再次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共同需求和挑战——算力,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而言,模型训练所需数据缺乏、算力基础设施不足、人工智能应用方案成本高等因素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中,算力已经成为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计算能力有多重要?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的话来说,人类社会已经迅速进入智慧时代,而计算能力是这个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和生产力。王恩东表示,一个国家的GDP与其计算能力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全球GDP排名前五的国家几乎与全球服务器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持平。如今市值排名前十的巨头,如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无一例外是全球服务器采购量最高的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能力就是生产力。这份最新报告同时发布了2020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十名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庆、广州、合肥、苏州、西安和南京。与2019年相比,深圳超越杭州位列第二,重庆进入第一梯队。从人工智能行业的应用渗透来看,互联网仍居首位,电信和制造业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市场潜力有望大幅提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医疗行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多方面成效显着,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专家看来,人工智能要进一步产业化,变得更加“聪明”,关键在于计算能力的发挥。未来,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强大,成为一项基础技术。相应的,它对算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报告还指出,人工智能计算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前沿创新能力。对AI算力的投入也表明国家在战略层面对AI的高度重视,企业希望通过AI的发展提升核心能力。一个紧迫的竞争力愿景。人工智能要想变得“聪明”,升级计算能力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