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麒麟操作系统:场景挖矿,与云同步

时间:2023-03-19 22:48:15 科技观察

12月24日,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主办,华为、飞腾、麒麟操作系统等协办系统厂商公司操作系统产业峰会在京成功举办。湖南麒麟普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华为邀请的四家openEuler商业发行公司代表,介绍了基于openEuler社区的麒麟普林操作系统的开发思路,面向行业特定需求的工控操作系统,和面向云的办公室。云多核”云桌面系统、生态建设及行业应用,并组织相关产业链专家举办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任奇副总裁麒麟校长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专场致欢迎辞麒麟校长从湖南麒麟操作系统的技术基础入手,聚焦电力、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功能演进,如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高效性等行业属性,紧跟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研究,麒麟信安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国内领先部署量,KylinPrincipal的“一云多核”信创云桌面解决方案实现了国内领先的国产CPU支持和实际部署,解决了Windows应用暂时迁移到国内运行的问题对系统的刚性需求,系统“跨域不跨级”的信息交互和安全防护提供有效支持,深受用户好评。专场会议上,麒麟信安副总裁陈松政,麒麟信安副总裁陈松政首先从万物互联的终极场景出发,分析了操作系统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万物互联的定位。麒麟校长。万物互联的核心驱动力是提高生产力,其中云计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端越来越重,末端却越来越轻,人机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万物互联这样的场景下,操作系统的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桌面操作系统是两种操作系统,各有千秋,难以一统天下。在传统PC桌面办公领域,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一直是“一枝独秀”。个人电脑一路发展到现在,有着深刻的用户习惯,生产力遥遥领先。服务器端需求的多样性恰逢Linux的灵活定制和多样性,因此Linux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针对IT发展的大背景和操作系统技术的演进逻辑,KylinPrincipal的操作系统主要从安全性和生产力两个因素进行规划和部署。在安全方面,Linux发行版有数百个,但只有Debian、Redhat等少数几个是领导者,其他发行版是追随者。国内的操作系统厂商也跟着这些以美国为主导的操作系统社区演进,并没有领先的力量。openEuler社区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特点迅速成为国产操作系统社区的新标杆,有望打破国产操作系统无主宰地位的尴尬局面。因此,从提升安全性的角度出发,KylinPrincipal积极参与openEuler社区建设,打造生态多样性,推动商业应用验证,作为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公司计划将openEuler社区作为操作系统版本生产的重要投入源,规避知识产权等风险,充分发挥国内开源力量,着力给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生产力方面,麒麟信安服务器操作系统面向挖掘工控行业应用场景,在安全可靠、稳定可靠、快速恢复、持续服务、免疫预警等方面积累产品特性,打造为客户应用程序带来有形的附加值;在桌面领域,麒麟一方面主打桌面操作系统对标Windows,通过构建生态、打磨界面体验、兼容更多应用等方式提升生产力;形式来提高生产力。麒麟信安操作系统产品总经理石勇博士接着从电网等重点行业的需求出发,麒麟信安操作系统产品总经理施勇博士介绍了麒麟信安工控的特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连续性和互连性。麒麟信安研发总经理孙立杰从云桌面的设计出发,介绍了麒麟信安云桌面系统结合鲲鹏等平台在安全云办公方面的技术升级创新;二维生态系统建设;麒麟信安售前解决方案总经理徐鹏从多个行业应用场景中介绍了麒麟信安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KylinPrincipal操作系统及云计算产品线研发总经理孙立杰KirinPrincipal生态合作总经理孙立杰姚军KylinPrincipal售前解决方案总经理徐鹏最后,KylinPrincipal任琪副总裁麒麟校长主持圆桌论坛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牛锐博士、办公室主任陈志峰、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欧拉部主任黄进先生华为2012实验室中央软件院研究员、湖南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苏丽红女士与金蝶软件总裁助理赵亮先生举行圆桌讨论,探讨现有需求围绕工控领域操作系统及基于云桌面系统。各位嘉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打磨麒麟信安服务器操作系统和麒麟信安云桌面系统提供了参考。“面向云计算的操作系统技术拓展”圆桌论坛鲲鹏展翅万里,麒麟新安云转世界。本次麒麟操作系统专场展示了麒麟操作系统和云桌面系统在概念、设计、产品、生态、解决方案、应用等方面的成果。听众兴致勃勃,议论纷纷。.麒麟信安作为华为openEuler商用发布“四大支柱”之一,将携手openEuler研发国产操作系统,继续不懈努力践行场景化创新,深化行业需求,持续技术进步,推动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