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气,持有沙特阿拉伯护照的索菲亚无疑是机器人界的佼佼者;在“野心”方面,“二”Promobot和松田龙人也相差不远。Promobot是一款来自俄罗斯的商用服务机器人,由PermRobotics开发。近日,Promobot和他的助手们来到了俄罗斯彼尔姆边疆区的选举委员会,声称申请参与立法议会代表的选举,还承诺要修建地铁和新桥。松田辰人来自日本。这个机器人已经竞选过两次市长。它的宣言是“为每个人提供公平和平等的机会”。当然,Promobot和松田达人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想要“从政”的机器人。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又一次高速发展。在机器算法、语音交互、深度学习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金融、交通等领域,在医疗、医务、政务等场景中,不时有机器人要“参政”的消息被曝出。那么,机器人适合“从政”吗?在政务领域,机器人能做什么,未来又能走向何方?现在“做官”还为时过早。目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很多工作,主要是危险性、重复性、娱乐性、精细化、专业化的工作,体现出广泛而显着的应用优势。但是,无论是竞选市长、竞选议会还是其他政府职位,对于今天的机器人来说,仍然不太现实。一方面,无论是政治干部还是行政干部,都需要面对复杂的日常工作,尤其是行政干部,不仅要协调各项事务,提出治理理念和方案,还要经常参与交流活动等,这些都是机器人无法完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其实还不够智能,远没有达到与人类同等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另一方面,鉴于绝大多数机器人没有实际公民身份,也没有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它们只是开发者控制下的商业产品,体现了开发者或拥有者的意志。因此,从法律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机器人“从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非那么简单。政务领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虽然现在“当官”还为时过早,但如果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机器人在政务领域其实大有可为。近年来,不少政府单位纷纷引进机器人,推动智慧政务的发展和落地。具体来说,机器人可以充分发挥语音交互的优势,利用海量数据的优势,解答群众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诸多疑问;而具有“跑腿”优势的机器人,可以帮助送文件、送快递、送报纸、送货等,腾出部分公务员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工作。就疫情而言,机器人也是打造智慧政务、无接触服务的重要助力。机器人不仅可以协助测温管理、排队管理、人脸识别、号码登记、健康码验证、现场消毒等安全防疫工作,还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不仅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公众,也解放了很多政府官员,可以从事更紧迫的防疫工作。未来我们可以去哪里?目前,机器人在政务领域的作用主要是“助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完成一些简单而特殊的政务。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自主决策能力和实际行动能力将迎来不断升级。届时,机器人在政务领域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成为正式公务员并非不可能。受人口老龄化和科技普及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少工作岗位相继被取代。无论是通过换人,还是通过增设新岗位,机器人在政务领域的“上岗”都会越来越普遍。因此,特定的机器人公务员,甚至是“机器人公务员”的出现是可以期待的。当然,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必要的前提。不受限制或“不守规矩”的机器人将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也不应该有“警察”的机会。这是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