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近日撰文称,微信、WhatsApp、Snapchat等消息类应用增长迅猛,传统软件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以Facebook为代表的开发者打算创建一个新的服务平台,与Android和iOS争夺主导地位。文章全文如下:“如果找到,我建议抓住他的脖子,摇晃到他口吐白沫,掏出他的内脏,让他自己咽下去。”硅谷人很少引用英国小说家佩勒姆·G·伍德豪斯爵士的文章。但硅谷风投公司AndreessenHorowitz的BenedictEvans认为,消息服务将在移动软件和企业软件上“杀出一条血路”。目前,最显着的例子是Facebook的F8大会。Facebook在会上宣布,消息服务Messenger将转型为一个承载和集成各种第三方应用的“平台”。FacebookMessenger只是一个支持iOS和Android的应用程序,但它将成为移动系统应用程序商店的竞争对手。简而言之,它将是一款蚕食AppStore的应用程序。消息应用的兴起那些将消息应用视为年轻人分享花絮的另一种方式的人一定会对消息应用的前景感到惊讶。消息应用程序继续高速增长,证明它们将成为一种持久的现象。市场研究公司Flurry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消息类应用的用户总数增长了100%以上。排名前十的短信应用总用户数已超过30亿。最受欢迎的消息应用程序WhatsApp拥有7亿用户。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消息应用程序的专用版本问世。Snapchat以消失功能而闻名,Secret、Whisper和YikYak允许用户匿名交流。Telegram因其超强加密而备受关注。FireChat用户的电话可以直接通信,无需互联网。用户在消息应用上花费的时间较多,虽然一些消息应用的盈利模式不明朗,但投资者仍给予其相当高的估值。去年,WhatsApp处理了超过7万亿条消息,即地球上每人处理1,000条消息。根据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数据,英国用户在WhatsApp上花费的时间几乎与在Facebook上花费的时间一样多。在中国,微信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时间约为1100分钟(约18小时)。商业世界正在发生类似的变化,尽管在企业领域的规模较小。消息服务Slack取得了成功,但在Slack运营的企业社交网络领域,许多公司都失败了。仅仅一年,Slack现在就拥有50万用户。Slack表示,用户每个工作日花费135分钟,每月发送总计3亿条消息。去年10月,Slack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Slack将大量信息分类到可管理的“渠道”中,每个渠道专用于一个项目或团队。用户可以创建和订阅频道、交换消息、发布链接和上传文件。除了减少电子邮件处理时间外,这些渠道还可以帮助新员工快速了解新项目,而无需留下空的收件箱来了解工作。类似Slack的企业消息服务有很多,Quip和HipChat等初创公司也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大公司也不甘落后。最近,思科推出了企业消息服务Spark。Spark的界面和体验与Slack有点相似,但Spark提供了语音和视频通信功能。IBM也顺应了这一趋势,推出了在线电子邮件服务Verse。Verse用户可以发送即时消息,或使用IBM的人工智能引擎Watson对消息进行分类和回复,从而减轻沟通负担。收入模式无论是消费者消息应用程序还是企业消息应用程序,它们最终都需要盈利才能迎合投资者的需求。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可以选择几条路线。一种方法是低价批量销售副产品。例如,一些亚洲消息服务出售模因。另一种方式是在自己的网络中从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中分一杯羹。微信用户可以直接打车、订机票;Snapchat允许CNN、国家地理等新闻媒体在其平台上发表文章,Snapchat获得广告收入的分成;像FacebookMessenger、Line和Snapchat最近都增加了支付服务。虽然大多数消息服务都是免费的,但WhatsApp收取少量年费(99美分)。事实上,一旦用户和他们的联系人习惯了消息服务,要求他们支付少量年费并不难。如果乘以庞大的用户群,扣除少量的运营成本,年费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至于商务消息服务,由于商务用户习惯于为电子邮件系统支付年费和维护费,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收取此类经常性费用。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用户都有各种在线服务,例如客户支持和软件错误跟踪,这些服务会通过警报和查询惹恼企业用户。因此,只要能够更高效地处理这些信息,企业用户愿意为新服务付费。每个Slack用户每月支付7美元。Slack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渠道,让服务成为所有信息流的处理中心,所以Slack在企业中很受欢迎。平台之战然而,美好的愿景可能仍然依赖于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让消息服务成为其他公司可以开发内容和应用程序的平台,开发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收入。微信几乎成了一个平台。Facebook现在打算更进一步,让Messenger成为其他服务和应用程序的访问点。例如,单击新闻源中嵌入的链接可以直接打开另一个应用程序。咨询公司Ribbonfarm的创始人VenkateshRao表示,此类平台大战是软件行业的自然演变。类似的竞争已经发生,最著名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浏览器大战”。当时,Netscape浏览器旨在取代微软成为主导平台。如今,Android和iOS是占主导地位的移动平台,它们势必进行反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