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的《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篇关于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要构建更高效、更完善的数据元素交易市场,仅靠单一技术是不够的。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可以达到1+1>2的效果,为实现数据价值共享提供了基础。新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作为数据安全流通的关键技术,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报告》指出,隐私计算主要解决数据共享和计算环节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而区块链则着重构建可信协作网络,实现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制定了完整严谨的解决方案,让数据流转和共享“有术可依”。具体来说,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有机结合,使得原始数据无需域外采集,即可实现多节点间的协同计算和数据隐私保护。本报记者注意到,大数据模式下存在的数据采集过多、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存储单点泄露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结合来解决。区块链保证了计算过程和数据的可信度。、隐私计算实现了数据可用与不可见,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协同。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核心重点是提高数据流通和开放的效率和安全性。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并多次将数字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隐私计算产业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巨头、数据服务商、初创企业、金融机构、运营商等纷纷加入。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是密码学的“兄弟姐妹”.他们在技术和产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蚂蚁链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技术优势和业务需求的驱动下,率先探索隐私计算产品。开发和应用。以蚂蚁链的摩尔斯安全计算平台(MORSE)为例,该平台是国内比较成熟的隐私计算平台。数据协同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目前,MORSE已落地金融、电信、汽车等10余个行业。蚂蚁链还将TEE(TrustedExecutionEnvironment)技术深度融入区块链技术,解决区块链全生命周期隐私保护问题。相关技术论文入选顶级国际会议ACMSIGMOD20。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目前国内共有56款隐私计算产品,其中21款来自区块链背景的公司。据国家产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到2021年底,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704亿元,“十四五”期间有望突破1749亿元。“计划”时期,总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报告》写道,随着各国政策的不断支持和引导,信任与共享的文化将得到大力推广,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的结合将成为各行业数据流通的标配,以及它将立即解决多方协作过程中的信任和隐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