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学术专家的黑科技:人工智能的暗物质,你听说过吗?

时间:2023-03-18 18:03:36 科技观察

根据北京大学官网最新消息,前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朱松淳被聘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据了解,朱松纯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获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大卫·曼福德教授。目前,朱教授已在各类国际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相关论文300余篇,并三次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十年磨一剑,天下自知。2010年以来,朱教授像少林寺扫地僧一样,结合计算机视觉、认知智能科学、NLP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与工程学等人工智能的各个分支,积极探索他所谓的“人工智能的暗物质””——无法通过感官输入观察到的95%的智力。这项研究实际上是一次“史无前例,短期内无人能及”的革命性探索。长期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瓶颈和障碍。尽管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无论是大众还是资本市场,显然对人工智能有着更高的期待:人工智能目前实际上是人工智障;人工智能的冬天将会到来;在此,不得不提一位学术骨干——DavidMarr,他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他还接受过神经解剖学、心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严格训练。在人工智能领域,他也算得上是早期的鼻祖大牛。马尔将神经心理学与当时人工智能的各种知识相结合,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计算视觉理论”。视觉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惜天妒英才。他在1978年被诊断出患有急性白血病,他的理论被他的学生总结成一本书《vision》,就是《视觉:从计算的视角研究人的视觉信息表达与处理》,35Marr在10岁的时候遗憾的离开了。在DavidMarr看来,计算机视觉不仅仅是简单的求解,乃是一个不断计算的过程。你看得越多,想得越多,你就越能理解。为了获得有价值的结果,还需要对纹理、立体视觉、运动分析、表面形状等进行综合研究。朱教授认为,大卫马尔的学术和思想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了纪念马尔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朱教授获得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高荣誉“马尔奖”即以马尔命名。据了解,为了取得突破性成果,朱松纯教授与他的团队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物理逼真的VR/AR环境,用于训练和测试负责执行大量日常任务的自主AI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可以整合人工智能领域视觉、语言、认知、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各个子领域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物理和社会常识,并使用认知架构与人类进行交流。对于朱教授这样一头大牛来说,除了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之外,大家更加认可和敬佩的是:能够提前感知未来的大方向!这就是顶尖研究的感觉,这也是朱松纯教授最厉害的地方。据了解,为了争夺这头大牛,北大和清华相继伸出了橄榄枝。如今尘埃落定,大牛回到了中国,希望未来能够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让世界桃李满天下。关注东方霖雨,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