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由人民网主办的“拓展移动互联网新应用,构建发展新格局”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由人民网研究院承办的《2021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人民网总编辑罗华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道指出,我国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20年,区块链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区块链相关企业数量将达到64996家,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32.43亿元。2020年全国区块链项目1958个,建成区块链产业园40个。此外,中央和各大部委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疫情防控期间,区块链技术赋能“非会审批”、“线上办事一体化”等政务服务平台项目。国家电网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国网链”,最高人民法院指导规范全国法院数据。缠绕。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月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块链“名企”,同时培育孵化区块链初创企业,鼓励独角兽企业创建。.以下为发布全文: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健康码、直播、在线教育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取得了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成为全球唯一的主要经济体实现积极的经济增长和减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基建”的布局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技术突破和智能化升级,移动互联网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变革。一、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1、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拥有71.8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重点县。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到931万个,全年净增90万个。三大基础电信公司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达到11.36亿,全年净增1.08亿。2、IPV6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应用进入新阶段。2020年8月,我国IPv6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全国13个骨干网直连点全部实现IPv6互联互通。截至2020年11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已达4.35亿,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0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较2019年底增长13.3%。(二)移动互联网用户及流量消费情况1.移动互联网用户稳步增长。2020年我国4G用户总数将达到12.89亿户,占手机用户数的80.8%。我国5G用户规模迅速扩大,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6亿,较2020年3月增加8885万,占网民总数的99.7%。但移动网民增速持续放缓,2020年月活跃用户月均增速已从2019年的2.3%放缓至1.7%。2、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快速增长。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量将达到1656亿GB,比上年增长35.7%。全年人均移动上网流量(DOU)达到10.35GB/用户·月,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1568亿GB,比上年增长29.6%,占总流量的94.7%。(三)移动智能终端发展1、移动智能终端整体出货量下滑。2020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6亿部,同比下降20.4%。智能音箱市场销量3676万台,同比下降8.6%。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2亿台,同比下降1.9%。同时,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近1.1亿台,同比增长7.5%,其中智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5078万台,同比增长41%%;成人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1532万台,同比增长48%。2.5G手机逆势增长再上新台阶。2020年,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1.63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52.9%,占比持续上升。共推出218款新机型,占同期手机新品上市数量的47.2%。(4)手机应用数量及下载量国内市场手机应用数量略有下降。截至2020年12月,国内市场监测APP数量为345万款,较2019年减少22万款。其中,游戏类、音乐视频类、日常工具类、社交类、系统工具类类应用排名前列下载量。同时,随着5G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5G创新应用也越来越丰富,5G产业创新应用项目已超过5000个。(五)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融资规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境内外总市值达到16.80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1.2%,创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719起,融资金额3607亿,同比增长10.37%,资本市场活跃度开始上升。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成为2020年互联网领域投融资的重点领域。二、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特征(一)5G驱动持续扩张工业互联网与区块链应用概况1、工业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赋能万千行业数字化转型。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70余个,接入工业设备4000万台(套),工业APP超过2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过80亿。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全国300个城市,30多个行业,连接18万家企业。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值约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9%,对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1%。2、区块链行业蓬勃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20年,区块链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中央和各大部委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疫情防控期间,区块链技术赋能“非会审批”、“线上办事一体化”等政务服务平台项目;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国家电网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国网链”;最高人民法院指导规范全国法院数据上链工作。2020年,全国共有区块链项目1958个,建成区块链产业园40个,区块链相关企业达到64996家,区块链市场规模达到32.43亿元。三、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各类移动应用快速发展。2020年,十多个省份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产业落地。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语音、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疾病监测预警、诊疗指导机器人、语音电子病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辅助疫苗研制和药物临床研究也进一步深化。2020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量子技术发展战略谋划和制度布局。浙江、广东、重庆等地相继提出促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措施。我国已实现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成功研制出“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被视为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二)移动互联网新业态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牵引力”1、网络零售、直播给消费新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促进了网络零售、直播等新模式的爆发带货。2020年我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将达到7.81亿。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截至2020年12月,电商直播已超过2400万场,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3.88亿,较2020年3月增加1.23亿。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各地复工复产、经济复苏。许多地方领导干部参与了的直播,得到了舆论和市场的积极反馈。多地制定直播发展规划,抢占直播经济新风口。二、“宅经济”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2020年的COVID-19疫情让不少线下消费转向线上,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快餐配送等移动生活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由此产生的“宅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已达3.46亿,占网民总数的34.9%,用户使用越来越常态化。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2亿,在线教育销售额同比增长140%以上。远程医疗用户规模达到2.15亿人,远程医疗就诊人次同比增长73.4%。手机外卖用户规模达4.18亿,外卖市场整体规模达8352亿元,同比增长14.8%。3.“云旅游”和网络视频创新消费新业态。2020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上游”、“云会展”等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将快速发展。全国100多个城市的500多个景点“上云”,手机即可游览,“故宫云游”等活动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游用户规模达5.16亿,手游市场销售额达到2096.76亿元,同比增长20.71%。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较2020年3月增加1亿。各大短视频平台也在积极布局直播?模式,引领消费新模式。(三)移动互联网赋能民生和社会治理1.支持疫情精准防控,便利公众出行。截至2020年12月,“健康码”已覆盖9亿人口,支持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新冠肺炎病例活跃地地图”等APP,方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疫情和防控信息。许多火车站和机场都采用了5G热成像技术,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体温测量和体温监测,实现疫情精准防控。2.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内容和公共服务“双下沉”。网购、直播等新模式的普及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线上化”和电商“下乡”,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坚决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1.79万亿元,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3014.5亿元,同比增长26.0%。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内容和公共服务“下沉”,丰富农村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村社会治理和数字村庄建设赋能。3.创造新的就业形式,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移动互联网新商业模式催生了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一大批新的就业形式。它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新引擎,也是疫情防控期间实现“稳就业”的重要载体。例如,2020年淘宝直播将带动包括主播、剧本策划、运营、场控等在内的超过170万个岗位。全媒体运营商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新职业。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社会化就业的“蓄水池”。4.赋能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一站式服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已达8.43亿。全国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服务全国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推动“一条龙服务”进入新阶段。作为全国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总枢纽,“全国政务服务平台”汇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部门的政务服务国务院。COVID-19疫情期间,全国开办系列政务服务专栏,推广“网上办理”和“掌上办理”,助力疫情期间全国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2020年,及时为33亿人提供“无接触”在线服务。截至2021年1月末,平台实名注册用户突破2亿,访问用户突破10亿。(四)移动网络政策法规不断完善1.大数据应用和个人信息保护备受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方政府用大数据助力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各行各业都利用大数据来提高效率,创造效益。同时,大数据应用和个人信息保护也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0年10月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监管重点。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互联网平台垄断、资本无序扩张,将损害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带来巨大风险。2020年底,相关互联网企业涉嫌垄断行为被查处。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发布,为加强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提供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制度规则。3、网络生态治理不断优化升级。2020年,一系列网络治理专项行动陆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治理进一步深化。带货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网络直播和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监管成为互联网治理的一大重点。相关监管不断加强,网络生态治理不断加强,移动网络空间更加清晰。四是互联网适龄转型稳步推进。全国有近1.4亿老年人使用功能手机或智能手机但不上网。COVID-19大流行使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凸显出来。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随后,工信部宣布将在全国开展“互联网应用适应老龄化和无障碍转型专项行动”。这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共享数字技术发展的成果,也将催生移动互联网的“银色经济”。(五)移动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1、主流媒体引领主流价值,移动空间主旋律高涨。2020年,媒体融合发展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极大增强移动舆论领域正能量的内容供给,继续引领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价值。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疫情最新动态,解读相关政策,回应群众关切,辟谣辟谣,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实现全球覆盖等发展成果,点燃了网友的爱国热情,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突破1亿。2、制度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网民未来信心倍增。2020年,全球都将受到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大网友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表示积极肯定,高度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自信和爱国热情,再一次被高度赞扬,激动不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舆论盛赞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描绘了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挑战(一)自主核心技术亟待突破。2020年,美国将对中国“断供技术”。我国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平台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核心技术“卡壳”问题不容忽视。(二)5G应用场景有待拓展5G需要适应各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与行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5G个人应用普遍还处于试点阶段,用户感知和接受度还不高。缺乏大规模、现象级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结合需求、场景、终端进行深度研发。(三)法律法规短板有待补齐。目前,“新就业形式”劳动者的法律保护一时半会跟不上。互联网平台“二选一”、“杀熟大数据”等问题备受质疑。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慧配送等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四)数字资源产权等制度尚待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中国大数据应用的里程碑。如何加强大数据的利用和权益保护,关系到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和标准。”四、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一)移动互联网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内需潜力,以创新驱动和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新业态,如网络零售、直播?、在线教育等的爆发式增长,将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释放潜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芯片和操作系统国产化步伐加快。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力。(二)5G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高清视频进一步深度融合5G迎来正式商用后,5G边缘计算、终端节点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与突破、5G定位技术、5GV2X车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优化升级。“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趋势。随着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和5G网络建设的加速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融合,工业互联网将进入新阶段,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5G也将进一步推动车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4K/8K超高清视频的普及和产业链升级,助力超高清视频时代的到来。(三)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检验一个城市智能化水平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广泛领域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我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2021年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将全面加速,为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4)连接人与物的超级网络应用空间,空间无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相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随着5G的大规模建设和4G的全面普及,“万物智联”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不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更多的物也加入到人类社会网络中,形成了大规模的人与物同时在线。工业互联网上的各种机械设备,农田里的各种监控传感器,交通线上的各种摄像头和无人车,进入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各种智能家电和生活用品,随时随地与人互动。移动互联网将演变成人与海量物品共存的超级网络。2021年,智能家居生活、自动驾驶体验、远程现场管理等,将离人们不再遥远。(五)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行业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需求显着增加。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消费习惯将得以保留。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进数字服务普惠应用,不断提升获得感群众”,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对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也将更加严格,行业更加规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红利在全社会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