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探索“黑宽带”运营模式

时间:2023-03-18 15:51:15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3月14日报道,2015年以来,“提速降费”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但由于“黑宽带”的剧透,不少用户一直抱怨上网速度比“数据”还快,实际上网速度远低于标准。那么,“黑宽带”是如何运作的呢?会给用户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和危害?监管层面存在哪些漏洞?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人士表示:牌照发放畅通了网络大动脉,但“最后一公里”仍是监管盲区。低价和方便是骗你的。“听邻居说,他们家宽带一年的费用只要480元,确实比以前便宜多了。”家住郑州经开区的小张告诉记者,2015年初,在郑州金水,区内安装的10M网络带宽价格为720元。春节前夕,旧家装网络带宽10M,资费420元。“当时很开心,以为是网络资费大幅下降,后来发现老家装的宽带不正常。”小张告诉记者,10M的网络带宽不仅不能打游戏、看电影,每天晚上连网页都打不开。.只要是网络使用高峰期,家里就好像没有网络一样。只能在晚上0:00到早上8:00之间正常使用。“报修后才知道自己用的是‘黑宽带’,根本没有独立IP地址。”日前,记者在郑州市金水区卫生路某小区的墙上看到,“长城宽带低至450元、10M”的宣传标语十分显眼。“手机直接打电话很方便,工作人员什么都不问就会安装。”一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对方不会看你的身份证等证件,也不会提供他们的任何证件。”“有时候用户甚至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宽带,有没有问题就更不清楚了。”中国电信河南事业部技术人员朱德亮坦言,根据宽带接入服务协议,甲方客户擅自接入已安装的通信线路,中国电信可终止对各类终端设备、复用设备的安装搬迁服务或转让租赁权。而不少“黑宽带”的运营方式是在已安装的通信线路上开放端口,安装设备,“网速低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安全。”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老板卷了私卖宽带业务的钱跑路,用户只能自认倒霉。此外,网络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安装“黑宽带”并不是一对一的独立IP地址,一个楼道或一个小区内的多户人家使用同一个IP地址,相当于组成了一个局域网。一旦有人在网络中使用黑客软件,计算机硬盘信息、用户账号等都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分拆”牟取暴利,“最后一公里”进入重灾区“按照现行资费标准,网速越快,相对价格越低。”朱德良算了一笔账,比如郑州地区资费,10M流量,一年资费720元左右;20M流量,一年资费约1080元;50M流量,一年资费在1800-2000元之间。“这样的收费标准给专家们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我们所谓的‘黑宽带’有了生存空间。”如果有人以1800元的价格购买了50M的流量,而且购买者是专家,分拆对他们来说只是技术问题。那么,期间的巨额利润就可以计算出来了:如果将50M的流量分给5个用户,他们之间的差价至少要1600元。同样,如果拆分成2M和5M的小流量,价差也会翻倍。如此算来,分布式的“黑宽带”必然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这就为“黑宽带”创造了足够的市场空间。“黑宽带”扰乱了市场,给用户带来了困扰,也给三大运营商带来了困扰。为什么这种“分流”现象一直存在?业内人士认为,工信部向民营宽带运营商发放牌照只是解决了市场准入问题。“黑宽带”存在的土壤是“最后一公里”。据了解,“黑宽带”分为两种形式。一个是三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由于基础运营商投资强度大、建设进度缓慢,三大运营商只能先抓骨干网,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卖给民营运营商。“民营运营商获取宽带资源的渠道是正规的,但在最后环节往往会勾结地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将暂时闲置的宽带资源转卖给个人。”朱德良表示,一旦宽带资源落入个人手中,就会与第二种形态混为一谈,或形成“黑色宽带产业链”。另一种是未被三大运营商认可,未通过基础运营商正规渠道获取带宽资源的“黑宽带”。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基础运营商分为集团、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为完成绩效考核,一些地市级分行经常委托熟人倒卖闲置宽带资源。此外,还有一些个人和黑组织。购买了运营商的宽带后,他们租了几个房间成为“机房”。对外,他们用“电脑维修”、“电脑培训”等实体店的招牌,将宽带网络通过一个大路由器分配给每个点,每个点的铁盒分配给白盒子。每栋楼,里面都放了一个路由器来连接用户。多方合作可以补齐监管“短板”。业内人士认为,发放私有宽带牌照并不能真正解决“黑宽带”问题。“黑宽带”之所以被称为“黑宽带”,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正规牌照,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上欺骗消费者。工信部颁发的牌照只是给了这些民营宽带一个经营资格。但为了盈利,这些商家会不断利用窃听网络获取巨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环境的净化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我们常说的三方合作,即消费者、运营商、政府监管部门。实际上,在互联网领域,涉及的另一个主体是技术部门,所以需要实现的是三方的合作。”四个政党或更多。”黄河水利工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张长建认为,做好技术层面的功课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毕竟网速的控制标准还是停留在一个数据上,不管是不是‘黑宽带’,总得有一个监控网速的程序。”张长建表示,早在去年7月,工信部就发布了《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要求有线宽带平均接入率达到合同规定率的90%,但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测试标准和方法然而,更不用说相关的处罚标准了。长远来看,只有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处罚标准,才能让低速互联网退出市场,“黑宽带”将失去生存的土壤。此外,业内人士也认为,政府监管有待加强。“互联网问题隐蔽性强,监管涉及方方面面,相关法规政策有待完善,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待提高,各部门的参与度也有待提高。””朱德良认为,工信、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参与组建监管网络,让“黑宽带”无处遁形。也有网友认为,最直接的环节还是三大运营商,传统运营商应在与民营宽带商、代理商签订协议时,明确标明“禁止分户”,加大对“黑宽带”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带宽服务必须立即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