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潮的出现,很多企业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收获回报.但是,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过程中,成本会成倍增加,甚至更高,而且还有很多纠结。人工智能应用的成本是其两倍多。月初,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因涉及传播色情低俗信息和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被约谈,多个频道24小时停播。然而,今日头条负责内容分发和审核的恰恰是人工智能系统。今日头条一直自称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作为TMD三大非上市公司之一,今日头条的主要研发投入也是在人工智能上。但事发后,今日头条开启了大规模的审核和招聘流程。现有员工2000人,工资在4000-6000元之间。加上员工、工作场所、福利等方面的管理,总价不会超过2000万。.今日头条招聘信息(来源:互联网)2000万如果用来开发人工智能?甚至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启动。花在人工智能研发上的钱有多可怕?我们可以从其他公司的投资中看到。百度在2016年就花了100亿,2017年只能更高。而如果投入2000万,恐怕也不会掀起波澜。这就是存在一个问题的事实:原来人工智能靠人力可以做得更好,成本更低。最初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审查虽然投入巨大,但问题依然存在。更讽刺的是,人工智能的弊端暴露后,仍然需要人力补充,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显然让人工智能的研发陷入了丢妻弃军的境地,审计成本被迫叠加,翻了不止一倍。运维和升级也需要成本。也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次性的研发投入,技术可以无限复制,承载更大的工作量。但是,人工智能需要更多的设备,设备必须有运维和升级的成本。这将花费更多,并使人工智能比非人工智能更昂贵。 机器学习在新闻领域的应用示意图以无人商店为例,增加摄像头、监控、结账、扫描等设备设备维护人员,一系列的技术应用和系统维护不免费服务,而且这种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比较稀缺,工资会比普通设备维修人员高,省钱就无从谈起了。以无人驾驶为例,无人车的成本肯定比传统汽车高很多。司机被各种传感器、车载系统、网络设备所取代,这一切的代价可想而知。在家用机器人方面,机器人的定期维护、租赁运营等也需要及时的服务。这些费用必须由用户支付,而且不会比小时工便宜。可能有人会疑惑,这是不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不成熟,会不会造成价格上的劣势。这还不是全部。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确实可以降低一些成本,但是很多部件的成本并不能大幅度降低。同时,人工智能产品是技术的结合。在应用大量高科技技术时,需要考虑专利和研发成本,最终形态不会低于传统的低科技产品。AI要人助攻本来AI应该助人,现在是大人物助AI。人工智能需要人类的帮助。诚然,智能化的内容推荐和分发为今日头条带来了大量的忠实用户。不可否认,这种程度的内容推荐绝非人力所能及,人工智能也不能忽视功劳;但人工智能的缺陷不仅是双重成本问题,而且推荐内容的识别度和内容敏感性不如人类智能。如果需要人类来辅助人工智能的识别和感知,那么人工智能还有什么意义呢?人工智能的工作很难做到所谓的“无人”。现阶段它的定位还是更像是一种工具,弥补人类在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上的不足,帮助人类简化操作,而不是代替人类操作。人类与AI的关系值得深思。有人认为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绝对不需要方向盘和刹车,但笔者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即便无人驾驶技术完全成熟,L5级别的无人车无处不在,司机也不会离开方向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的地铁、高铁、飞机基本上都可以无人驾驶,但是飞机和火车的驾驶员却并不少见。突如其来的事故虽然很少见,但也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消防、安保等也是如此,有些人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而人工智能就更差了。所以很多行业在人工智能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有人来辅助的。直接的结果就是行业的运营成本增加,降低了人工智能进入大众市场时的竞争力。在笔者看来,即使实现了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非人化”的过程依然艰巨。当人工智能没有创造力时,作为工具会很容易管理,但一旦具备了创造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既然人已经足够聪明,那么法律和警察机制就需要完善,更不可能脱离人为监督。更重要的是,安全是一切的第一要务。一旦涉及到军事领域,就需要综合防范,怎么可能给人工智能充分的自由。综上所述,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面临着成倍增加的成本和不成熟的技术。因此,很多时候,企业会在AI和传统技术之间犹豫和挣扎。而这在未来技术成熟之后不会发生吗?这种纠葛恐怕还会存在,因为AI永远无法取代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