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I能找到“梅姨”吗?

时间:2023-03-18 13:51:06 科技观察

全网都在找“梅阿姨”,但到底是谁是个谜。本名不详的“梅姨”涉嫌拐卖9名儿童,9个家庭的幸福也被“梅姨”破坏:十多年过去了,大部分孩子仍下落不明,而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连续三年失踪寻找儿子无果,在火车厕所跳窗自杀,其母亲后来改嫁。近日,一张“梅姨”的彩色照片在网上疯传。多地热心群众报警称,找到了“梅阿姨”。这幅画像不是官方发布的。人像专家林宇辉在接受梨视频采访时表示,他收到了广东增城警方的第二张人像邀请函。他是根据梅阿姨前男友的说法画的,却提前发到网上:“老爷子明明告诉我,这幅画的相似度已经很高了,接近90%。”“梅姨”真的存在,还没被抓到,她可能就潜伏在你我身边。不过,想要找到她,单靠人力就如同大海捞针,光是查出她的身份都困难。“说实话,这造型真的不太有辨识度,感觉就是普通大妈”,网友纷纷留言。人工智能已成为寻找拐卖儿童和犯罪嫌疑人的新希望。AI研究员王宽告诉投中,通过跨年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通过走失儿童小时候的照片,认出已经长大的孩子。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升级应用到寻人打拐的具体场景中,让更多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目前,通过人脸识别通过草图直接发现嫌疑人的可能性不大。1、AI能否更好地识别“梅姨”?凭着肉眼从茫茫人海中捞出一个孩子有多难?据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警方通过儿童画像带回疑似照片300多张,组织走失父母辨认,鉴定疑似物品176件,但最终无一击中。专案组还试图用肉眼将数十万张疑似照片与失踪儿童一一进行比对,但始终未能找到孩子。在传统的寻人方式中,不少走失者家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公布“梅姨”新画像的人是申军良。2005年,他的孩子沉聪在家中被“梅姨”团伙抢走,从28岁到42岁,他几乎没有过正常人的生活,妻子也因此受到精神问题的治疗。从失去孩子的那一刻起,将近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从未放弃寻找,哪怕用“最愚蠢”的方式寻找儿子。就为了一条小小的监控录像线索,申军良当众跪地求饶。他走遍了广州、东莞、珠海、深圳的大街小巷。有人提供线索,说他儿子还在增城,于是他就在大街小巷张贴寻人启事。为了找到孩子,他辞掉了正式工作,只要有线索,他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跑过去。但人山人海,“梅姨”至今下落不明。申军良担心自己认不出孩子,就找了画像专家给孩子画了素描。他希望有了孩子长大后的画像,不要跟儿子擦肩而过。可是,十五年过去了,谁又能知道孩子长什么样子呢?或许人工智能正在突破这个难题。AI研究员王宽告诉投中,从技术框架上看,AI追踪很容易理解。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前置任务、人脸特征提取、人脸比对和检索。失踪人员照片的面部特征将被提取并录入基地图书馆系统。同时,通过火车站、机场、商场等场所,进行人脸的动态部署和管控。如果发现相似度高的路人,系统会发出警报,一般需要通过人工验证。目前,AI寻人已取得成效。百度与“宝贝之家”合作比对评估2万多张寻亲照片,成功找回走失27年的孩子,支持数万走失者实时比对,基于2亿张与图片训练样本数据,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9.7%。2017年,借助腾讯优图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警方成功找到“426案”中被拐卖的10名儿童中的7名。研究人员对0到18岁的人脸的生长变化进行了模拟和建模。基于DDL(DistributedDistillationLearning)学习策略的正则化迁移学习策略,机器可以通过算法模型识别成年儿童。小宇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找回的孩子。1993年,小玉在天津火车站与亲生父母分开。25年后,志愿者们将小鱼提供的照片与自己的脸进行了比对,并与之前的亲属搜索帖中的照片成功匹配。相似度达到77.82%。经过多次DNA比对,2019年,小玉终于认出了妈妈。除了人脸识别,基于地理位置和精准推送的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推送以失踪地点为中心,随着失踪时间的推移,针对性推送的范围不断扩大。以“团圆”系统为例。父母报警。民警核实后,立即联系打拐民警。截至2019年6月,“团圆”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3978条,寻回3901条,寻回率高达98%。AI溯源在技术支持下,直接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挖掘和信息推送,溯源正在从传统的1.0时代走向2.0时代。新一代溯源技术与传统溯源方法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2、为什么巨头们选择AI找人?11月7日,百度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中提到,“百度AI找人”已与民政部、宝贝之家等机构展开合作。自2016年底推出以来,通过了AI人脸识别技术。帮助7,900多名迷路者重返家园。巧合的是,“科技向善,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马化腾在5月5日凌晨公布了腾讯的新愿景和使命。没有新闻稿,没有新闻发布会,只有一篇帮助警方寻找被拐儿童的文章。腾讯告诉ChinaVenture,目前腾讯优图已经找回了多名被拐10年以上的儿童。截至2018年12月,还帮助福建省公安厅追回1000余人。今日头条也在寻人广场上挂上了自己的成绩单:“我们弹出了97590条寻人启事,成功帮助11734名走失者回家。”同样,阿里巴巴与公安部共同打造了“团圆”系统。走失者家属报警后,缉拐民警通过“团圆”系统发布走失信息,并根据时间和半径画圈向周边民警和群众发送信息。你饿了吗?旗下300万外卖小哥的手机都接入了该系统。巨头们都热衷于AI溯源,这或许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有关。随着互联网巨头掌握尖端科技,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科技公司对技术能力、算法、用户隐私的跨界利用正在引起人们的警惕。2019年,与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事件接二连三:在国外,微软疑因隐私保护和授权漏洞,删除了曾是全球最大人脸识别数据库的MSCeleb,Facebook因人脸问题面临挑战识别功能。集体索赔高达350亿美元;在国内,AI换脸软件ZAO因涉嫌侵犯隐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质疑声不断,巨头们首当其冲。业内人士分析了ChinaVenture.com。身披“紧箍咒”的巨头需要松绑,向政府和公众输出更友好的企业形象。AI寻人无疑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知情人士还表示,今日头条更多的是即时推广,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向大量人群发布“寻人启事”,同时做好信息备份。百度和腾讯在人脸识别分析技术方面可能储备比较完备,而阿里巴巴和公安的结合更加深入。一方面,基于人脸识别和地理位置的精准推送在技术层面相对成熟,实施难度不高;社会公益价值巨大。做了就可以出结果,有利于企业形象,不需要大打出手。BAT和头条齐聚一堂,找有AI的人。相对来说,目前人脸识别在生物识别领域还是比较安全的。然而,这并非万无一失。要实现人脸识别安全并大规模实施,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当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继玉此前也在媒体报道中表示:“一般来说,‘比例原则’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即看是否这种新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好处,新的价值已经到来;如果它带来了新的价值,而损害了其他领域的一些利益和价值,那么就看这个方法是否有必要了。”三、让世界上不再有“梅姨”数千名遇难者家属仍在焦急等待。新华网报道,公益网站“宝贝回家”上的4万多名失踪儿童,大部分都没有找到。25年前,罗星珍的儿子和女儿双双被人贩子拐走。她每天守在公交车站旁的鞋摊,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回来。在帮助数以万计的洛星真人之前,人工智能寻人还有几道坎需要克服。首先,AI溯源需要更大的采集面积和数据量。在技??术人员看来,人脸识别需要大量的机器学习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算法也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辅以大量数据,才能更加准确有效。毕竟走失儿童模糊、缺失的照片,以及丢失多年的面部特征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会给算法带来一定的挑战。目前一二线城市都有大量的监控设备,以及相关社会方面的采集,比如买票、商场购物信息、上网、酒店登记信息等。.缺乏监控使他们难以定位。动员更多人加入AI溯源,成为科技溯源的眼线,是一种补偿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新的寻人方式。不少业内人士也呼吁将其送给更多的人,特别是为农村朋友普及相关信息,通过精准的流量推送,让大家加入到人贩子、失踪人口的阵营中。“打通各方现有数据,共享信息,也能提高寻人效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投中网,“寻人数据库、各地监控视频资源、社会监控视频资源散落一地。”腾讯安全管理部安全专家唐海鹏表示:“虽然现在这个系统已经成熟,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涉及到的东西很多,需要统筹。我们已经把几个案子统筹在一个案子里了。”省。月。”其次,制约人工智能追踪发展的另一道坎是隐私和伦理问题,公众对数据隐私的敏感度越来越高。10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起诉一家动物园在杭州,以动物园未经用户许可,将之前的指纹认证改为人脸识别认证为由。此外,校园安防监控工程、脑机接口头带引发的校园监控事件也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作为一项技术,人脸识别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怎么用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运用需要法治化的进一步推进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这是确保技术不被滥用,限制技术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其促进教育教学作用的关键。唐海鹏此前向媒体透露,“这里面存在很大的伦理道德问题,我们其实压力很大……只能尽量谨慎一些,尽量避免一些负面影响。”King&WoodMallesonsResearchInstitute《人工智能系列之人脸识别信息的内涵与合规难题》的报告建议:“企业在部署应用相关技术时,应继续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部署前进行必要的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确保严格处理生物识别信息。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苹果CEO蒂姆·库克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更不敬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