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性能提升3.5倍,大连银行使用的天梭K1小型机

时间:2023-03-17 17:27:05 科技观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IT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关键业务应用的产品也相继问世,浪潮天梭K1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天梭K1是国内唯一一款独立的32通道按键应用主机。根据IDC最新数据,2015年下半年,浪潮天梭K1在高端Unix市场销量占比14%,排名第二。  提到银行,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端品牌、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行业领先的后台服务体系。能够有资格部署到银行的软硬件系统无非就是“IOE”。在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环境中,这似乎是唯一的妥协方式。  大连银行系统迁移至天梭K1  近日,大连银行正式部署浪潮天梭K1系统,这意味着国产主机经受住了银行业实际应用场景的考验。大连银行原有基础数据平台由IBM小型机和Oracle数据库组成的基础软硬件平台组成。系统通过ETL层将各交易系统(核心系统、信用系统、中间系统)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处理、集成、加工,输出供企业管理系统使用。在整个资源消耗中,CPU资源和内存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整个审批综合信息服务需要长达13个小时以上,极大地制约了企业领导的决策。  对于大连银行新一代数据平台的升级,需要安全可控、弹性扩展、结合业务优化、均衡迁移。经过多次测试评估,大连银行选择了浪潮天梭K1与IBM的DB2数据库和文思海辉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浪潮K1主要承担新一代基础数据平台和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角色。DB2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基础数据库,利用DB2提供的数据库分区功能,可以实现类似于MPP架构的系统架构。可以满足企业未来的分布式计算和扩展需求。  迁移过程顺利,最终性能提升9倍。大连银行数据中心  的数据迁移是该行的重中之重。为配合大连银行本项目的实施,浪潮成立了专门的实施团队,借助于2014年发布的“K搬迁项目”,协同合作伙伴为大连银行提供周到的服务。大连。整个团队包括项目经理、硬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应用迁移工程师。迁移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评估、规划、验证、测试和启动。总体而言,实施非常顺利。  在整个迁移过程中,实际修改的代码量不到总代码量的1%。因此,本项目迁移的风险还是很低的。通过对原有平台和新一代平台执行效率的对比,无论新平台处于哪个阶段,与旧系统相比都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包括文件加载在内的集成处理过程中,甚至实现了9倍以上和4倍以上的提升,系统整体性能较原系统提升了3.5倍以上。  整体成本下降30~40%  在国内,大连银行也是天梭K1+DB2解决方案的早期试用者。当时,浪潮、文思、IBM都抽调技术骨干到现场测试。天梭K1主机开发环境资源充足。开发环境中有两个节点,一个用于开发,一个用于测试。大连银行在开发环境对系统进行改造,在测试环境将应用迁移到下游系统。整个过程大约耗时四个月,进展比较符合预期。效果表现提升也非常明显,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后期运营来看,K1在这种情况下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都不是特别充分,还有提升的空间。当时两个节点八分区做了很多场景测试。包括单节点二分区、二节点四分区、八分区、十六分区等。从整体效果来看,两节点八分区的效果最好。后期整体性能提升90%。此次结构升级,整体成本降低了约30-40%。对于银行来说,这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彩蛋。  自2015年以来,银行业发展速度暂停,2016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系统,用户更关心降低成本、简化操作和提高性能,而架构基于天梭K1实现了这一目标。  提高自控能力的目标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大连银行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典范。虽然我们看到数据库还是DB2,似乎“走”的还不彻底,但是系统跨越到天梭K1,并且数次实现降本增效,这一步还是很漂亮的。国内服务器正在努力攀登高峰,让我们在2016年继续关注他们的精彩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