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探讨“去电信化”:形势倒逼运营商加速转型

时间:2023-03-16 19:45:12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4月27日报道:本周,中国移动公布一季度财报,利润增长几近停滞,呈现疲态.外界有观点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移动受到了OTT业务的巨大冲击。不能完全说中国移动目前的疲软是OTT的冲击造成的,但运营商遇到来自OTT的巨大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工信部科委常务副主任魏乐平日前表示,运营商必须往电信走,分析了人口红利见顶、流量剪刀差加大等运营商面临的顽疾。、冗长的决策机制、过于“重”的服务网络架构。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去电信化是否必要且紧迫?并听取业界的意见。只有在老本行,才意味着边缘化。“我是南瓜,但我想把它基因改造成黄瓜。社会分工不同,但我想逼公鸡下蛋。”近日,有业内专家在微博上评论“去电信化”。评价。“运营商的存在价值在于提供基本的通信能力,至于信息服务,不用担心!”某运营商员工反馈。虽然这样的声音比较零星,但也代表了一些人对“去电信化”的抵制,而反对的主要依据是运营商只需要做好基础服务。“对上述观点做个比喻,就像飞机、火车再发达,总有路可走。运营商还是有基本的网络通信服务能力的,回归这部分业务也是运营商的出路。”一、由此,运营商的基础通信服务将回归到基础公用事业,就像水、电、煤一样,而企业将回归到普通企业的形象。陶向《IT时报》记者分析道,“但这也意味着,运营商最终只会成为管道,未来行业的地位和价值必然会越来越边缘化,利润也会越来越低。通信专家陈志刚认为,运营商当然要做好基础通信服务,但不能固步自封:“如果运营商有能力和条件去面对新的行业机会,谁也没有权利限制运营商只能做什么。”陶曾事实上,韦乐平的“去电信化”观点非常有远见,具有全球视野,代表了大势所趋。他分析了近几年国内电信业的转型情况说:“当时在中国电信的韦乐平为什么会在2008年首先提出‘去电信’?其实当时的情况是固话业务开始下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手机市场有优势,中国电信有紧迫的危机感。行业包括行业应用和数字know-how。事实证明,转型确实代表了未来的趋势,现在的中国电信可谓是三大运营商中转型最成功的。五年后的今天,“去电信化”再次引发争议。但曾涛表示,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他并不认为这种转型创新思维会继续风雨兼程:“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成功转型的运营商,其跨界效应是非常好,在动漫、音乐、游戏、物联网等方面都发展的很好,为什么这在中国行不通呢?另外,现在的情况比较明朗,运营商和OTT公司敌友对立的局面已经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双方的竞争将进一步拉开,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挑战,轻装上阵完全抛弃以往所有的商业模式,包括做生意的基础,完全投入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解读。韦乐平明确表示,“去电信化”就是夯实根基,淘汰阻碍运营商向先进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模式。运营商完全向互联网公司转型是没有必要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去电信化”的思想,从提出之初就遇到了一定的阻力,目前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陈志刚认为,主要原因是环保压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对运营商的触动还不够:“5年前这种说法刚出现的时候,运营商的主要精力还在自己的竞争上行业内,市场仍在增长,用户规模也在上升,来自OTT厂商的外部压力并不突出。”同时,他认为,运营商的制度文化、漫长的决策过程、大型国企背景等因素,会导致类似的创新想法一时难以接受:“不过,近年来,运营商基础业务的转型、独立公司运营、引入外部资本等行为,我们可以看到观念和机制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的速度和强度,似乎与外界压力的快速增长并不成正比。曾涛认为,运营商现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正如韦乐平在探讨“去电信化”背景时提到的,运营商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见顶,用户数量趋于饱和。近几年没有太多改革就持续增长的趋势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流量剪刀差”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运营商。数据流量业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同时,以投资巨大、网络结构和业务平台复杂为代表的传统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制约着运营商在灵活多变的OTT挑战面前举步维艰。甚至可以作为其他行业的参考。不过,由于中国运营商面临着严酷的市场竞争和体制的制约,不少专家认为魏乐平的一些建议在现行体制下可能难以落地。业内人士毛启英认为,运营商在转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很多想法到了落地阶段,将面临制度能否放开的现实。此外,他认为很多小细节都可以作为运营商转型的切入点,比如在业务推广上谨慎、过于严肃、没有娱乐性,这是运营商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产品不被大众社会认可:“比如最近的飞信公众平台,作为专业的媒体人,我们了解的信息不多,怎么去把握大众的心理?”“其实,‘去电信化’的思路和很多业内人士的想法差不多,很多人都不敢直面,韦乐平作为退出电信业的权威来表达这个观点再合适不过了。”企业,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些运营商领导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曾涛深知,行业内一直存在抵制改革的观念,他认为,这些人不应该选择回避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埋头沙子。同时,他表示,关于“去电信化”最有意义的讨论涉及国企改革和技术进步,这很有代表性:“如果电信行业能有所改善,甚至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