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尴尬的电信行业:垄断利润还是激烈竞争

时间:2023-03-16 16:22:54 科技观察

“有人说中国移动是垄断,但实际上通信资源已经供不应求,我们没有任何垄断资本。”在前不久召开的2012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这样表示。在一些人眼里,电信行业是一个“稳如泰山”的垄断行业,不断利用垄断地位谋取暴利。然而,在了解电信行业的人和电信行业从业者看来,这种说法“有失公允”:改革重组一次次,KPI考核指标“亚历山大”,价格战“百看不厌”其”,苦于哈哈“丝绸”生活的基层员工,完全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怎么能叫垄断暴利呢?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真相究竟如何呢?专家认为,在中国众多所谓的垄断行业中,电信行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经过多次艰苦的改革重组,我国电信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多年来,政府主导了电信行业的多轮改革。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电信市场垄断地位开始被打破;1999年,原中国电信拆分为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吉通公司、铁通公司获得电信经营许可证,形成“数字网络竞争”的市场格局;2002年,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地域重新拆分为南北,南方21个省份仍称中国电信,原北方10个省份为电信公司。中国网通、网通、吉通合并,组成中国网通;2008年,新一轮电信行业重组来临,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并入中国网通,中国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由6家变为3家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可以说,电信行业已经成为国内垄断行业改革的试验田。多次改革重组,加之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电信业的竞争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激烈甚至惨烈的状态。在公众看来,这种加剧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带来了电信资费水平的同比下降,另一方面也撕掉了所谓的电信公司的“暴利”。对于电信行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常态。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同质化竞争下不计成本的价格战。+2”的摊位设置点,是开学、打工潮下的一次全员营销。最近因iPhone5的推出而引发的微博口水战和价格战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说价格战只是电信行业竞争的“温和手段”,那么在每年8-9月的校园营销中,我们都会与学校签订独家协议,对竞争对手的手机卡收取更高的价格,并送出录取通知书中的宣传资料。、在火车站、汽车站接送新生抢客等竞争手段更是“明目张胆”。市场竞争充分,电信资费持续下降。据有关部门测算,2003年初至2011年底,全国电信业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64.7%。“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资费五年下降41.93%,带动CPI下降0.13至0.45个百分点。充分发挥物价指数“稳定器”作用。与煤炭、电力、水等价格普遍“上涨”的其他行业相比,电信行业的价格走势一直是一路走低。这样的行业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专家指出,在CPI持续上涨的今天,电信资费却一路走低,这很大程度上是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电信行业所谓的“暴利”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大约在10%左右,工业部门的利润率大约在7%左右,少数大企业提供的利润占大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毛利率为6.71%%。根据运营商2012年三季度财报,中国电信今年前9个月净利润大幅下滑,同比下滑8%,净利率仅为5.98%;中国联通净利润仅为54.5亿元净利率仅为2.9%。即使是净利润最高的中国移动,其净利润同比也仅微增1.4%。将继续下降。是垄断暴利还是激烈竞争?结论是不言而喻的。今天的中国电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互联网服务正在加速对传统通信服务的替代和分流。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演进,考验着基础通信服务的能力。重压之下,电信行业更需要思考。不是如何赚取“巨额利润”,而是如何保持“薄利”发展,如何竞争与合作,这些更为紧迫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