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I行业寒潮下,智能物流机器人行业迎来“风口”

时间:2023-03-16 14:48:50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前景很好,但‘钱’境不好》,《2018年,人工智能的进步是没有进步的”,《2019年当下的AI产业已经像石墨烯一样呈现疲态迹象》……一篇文章《投资人逃离人工智能》给人工智能产业泼了一盆冷水。人工智能融资难、“寒冬论”再一次伤及每一位人工智能从业者的心,引发舆论焦虑。另一方面,物流领域机器人企业融资的消息屡屡传出。近日,湖南希比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千万级战略融资,由同为资本领投,老股东道盛资本跟投;智创资本投资的天使轮融资。作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Geek+还在7月份获得纪源资本和华平投资的C1轮融资。就物流机器人领域而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的大型融资事件已经超过30起,物流机器人为何能在人工“反其道而行之”的当下吸引投资人的目光?智商冷吗?清科资本副总裁李梅对人工智能报道(AIReport)表示,“我看好物流机器人的发展。需求驱动:电商、新零售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加之传统物流行业整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自动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条件,云计算、高端制造日趋成熟,双方的共同努力使物流机器人得以快速应用,实现了生产物流和终端配送的自动化、智能化。”更重要的是,“物流机器人在自动驾驶方面首当其冲。这种落地场景的特点是低速、无轨导航、自主路径规划和避障、自主探索可通行区域。相比于自动驾驶复杂的实际路况汽车、物流机器人一般适用于工厂、园区,这些地区的道路条件相对简单。因此,这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比其他行业更容易。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24亿。物流机器人是指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中转途中进行货物中转、搬运等作业的机器人。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机器人的应用也在加速和普及。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物流机器人可以分为AGV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以及配送环节的无人车和无人机。其中,AVG是一种移动运输设备,主要用于货物的搬运和移动。目前广泛应用于工厂内部流程与港口集装箱自动装卸的装卸环节;分拣机器人利用传感器、图像识别等系统和多功能机械手等设备,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码垛机器人用于纸箱、袋、罐、箱等各种形状的包装物品的码垛,包括直角坐标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等,物流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日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年度《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机器人年销售额为165亿美元,中国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在服务机器人领域,2018年专业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增长32%,达到92亿美元。其中,自动导引车(AGV)等物流系统占总销售额的41%,占比最大。物流系统全球销量近11.1万台,较2017年(6.9万台)增长60%。细分到物流机器人市场,2018年物流系统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销售额约为37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53%。IFR表示:“大型电商的仓储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非制造业企业使用物流系统的趋势。”此外,根据此前市场调研公司Tractica的预测,到2021年全球仓储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24%,可见物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物流业是整个经济的赋能者,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机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5%,每节省一点,创造的价值约9000亿。因此,我们也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每年9000亿的增值过程中,这也是我们继续投资这个行业的原因。”红杉资本副总裁于汉清在2019年9月举办的“快递物流与供应链”主题论坛上中如表示,1、电商和新零售发展需求驱动实际上,快递物流正在成为主要驱动力物流机器人增长迅猛,2019年上半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仍增长21.6%,电商继续为物流机器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10月9日第50个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俊生通报称,“我国小包快递业务量超过美国、日本、和欧洲,并为全球增长贡献了50%以上。”2018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12345.2亿元,业务收入(不含邮储银行直接营业收入)790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和19.4%分别。其中,快递业务量507亿件,同比增长26.6%,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此外,电子商务订单处理还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时效”的特点。尤其是“新零售”概念的引入,对仓储系统的智能化、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订单,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系统尤为重要,这对物流机器人的应用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解决方案可以完成补货、整箱拣选、拆解拣货、退货等物流作业,近年来需求量巨大。2、人口红利失效,劳动力成本激增“物流占用大量劳动力,如何通过物流自动化降低劳动力成本是大多数企业的迫切需求”,有业内人士指出了物流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本质。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物流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和人员短缺压力。提高物流自动化水平,无疑成为选择物流轨道路径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高端制造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物流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保障。劳动人口总量变化及增速图3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高度重视智能制造。2017年6月,由工信部牵头的“仓储机器人与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此后,物流领域的一系列相关政策频频落地。2018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均表明,国家鼓励物流企业积极采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无人机、无人车,实现快件自动配送。和快速转运,全面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运作效率。没有机动车的轰鸣,没有人员的频繁走动,只有快速移动的自动导引车,搬运货物的码垛机器人游刃有余,无人车、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曾经想象中的“智慧物流”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物流巨头悉数布局,末端无人配送技术将成为关注焦点。随着智慧物流逐渐被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其中,试图在这个千亿市场中分一杯羹。这也是智能物流机器人越来越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原因。不过,“从长远来看,目前智能+物流还处于早期阶段。”李梅表示,“各大物流企业首先研发和装备智能分拣机器人,然后是仓储和无人机,终端无人配送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关注的焦点。京东和美团都在发展无人配送不同性能的物流车。”菜鸟物流:阿里收购申通,投资中通、圆通,形成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全国首家机器人配送中心于2019年1月22日在南京落成,在数百台机器人的控制下,可实现整个配送中心大件包裹的全程可控、智能识别和快速配送。据悉,机器人配送系统可处理90%以上的超大类包裹,效率是传统人工配送的1.6倍更受关注的是,在科技部公布的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中科技,未来物流机器人也由菜鸟独家研发京东物流:除了率先宣传2018年无人仓建设标准,京东物流拥有50多个不同层次的无人仓,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广州等地。以X事业部为核心研发的分拣AGV、叉车、货架穿梭车近10款,其并联机器人的拣选速度是传统人工的5-6倍。京东投资马陆创新,扩大物流机器人布局。目前,京东的无人机和送货机器人已进入正常运营。苏宁物流:苏宁打造的“场景互联网+智慧供应链”涉及无人仓储、无人车、AGV机器人等,2018年,苏宁物流已在上海、济南两地投入使用机器人仓库。通过机器人与人的“伙伴关系”,实现“货到人”拣选。美团物流:美团耗时3年研发“超级大脑”实时配送系统。目前,“超级大脑”实时配送系统每小时可实现29亿次路线规划,平均0.55毫秒为骑手规划一条路线。平均投递时长不到30分钟。此外,快递巨头对智慧物流也反应迅速。比如顺丰就采用了工业机器人的日常分拣方式。2018年3月,获得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行(试)证。近期,它还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楼宇送货机器人,可以自动进入电梯送货。家;德邦研发了用于大件快递的外骨骼机器人,用机械臂和爬楼梯机代替人工搬运,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无人机已经过测试。“德邦小D”快递无人车也已在部分城市上线;申通从2009年开始使用AGVminion技术,第一年整体成本下降300万。目前,已在上海青浦建成10万平方米的智能分拣中心,融合各类物联网和5G技术,提升分拣效率。在各大物流巨头的战略中,终端无人配送物流车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终端无人配送物流车是物流机器人展厅的主要展品。京东物流、美团外卖等纷纷推出性能各异的无人配送物流车,备受大家关注。电商、物流巨头纷纷提出明确的无人机战略规划,加速布局无人机物流。物流机器人企业扎堆融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除了来自上游游客的竞争,物流机器人服务商的市场格局也在资本的搅动下。还有获得C1轮融资的Geek+。此外,近两年受到资本青睐的物流机器人企业也不在少数。例如,2019年1月,仓储集成服务商京仓获得旷视科技和百度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在AGV机器人方向,2019年4月,天狼星巨星获得明世资本、真格基金、亿纬资本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2019年5月,科泰机器人获得贵掌创投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19年6月,科进股份获得幸福资本2000万元战略投资。在分拣机器人领域,2019年2月,三为通获得中集瑞德信、力合创投2000万元Pre-A轮融资;2019年8月,国自机器人获得美的集团2亿元战略投资。无人配送车方面,2018年12月,真机智能获得深圳汇诚数千万元A轮融资;2018年4月,智行者获得百度资本、顺为资本、京东金融和广发信德B轮融资。2019年上半年机器人初创企业融资情况(来源:苏图研究院)1、仓储机器人龙头企业一片光明。目前,国内仓储机器人格局初步确定,具有明显的梯队分化特征。初步竞争格局为:第一梯队由Geek+、快仓、海康机器人主导;第二梯队由虹膜机器人、马陆创新、沐星智能主导;一些新创公司或传统AGV公司的第三梯队。目前,一线企业已经达到80-90%的市场份额,在应用和出货量方面具有发展优势,与二线企业拉开较大差距。其中,Geek+、快仓、海康机器人等服务对象仍以电商为主,包括京东物流、菜鸟物流、苏宁物流等。作为智能物流领域领先的初创公司,Geek+专注于提供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其主要客户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快递公司顺丰速运、国有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以及Zara和迪卡侬等制造公司。数量已达300台。截至目前,Geek+已售出服务近万台物流机器人。2018年“双十一”Geek+用完备的物流集成系统处理了500万单。其联合创始人李洪波表示,“双十一部分仓库的峰值订单量可能达到平时订单量的20到30倍,这就要求赋能解决方案不仅要平时好用,还要真正做到“双十一”降本增效,即具有弹性的特点。扎根上海的快仓智能,也是国内首批智能仓储企业之一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企业,是全球第二大在单一仓库部署智能仓储机器人的企业。已服务全球15个国家20多个行业的客户,包括菜鸟物流、中国邮政、唯品会、百世物流、国药、国电等重量级客户。海康威视将安防技术引入到智慧物流的整个领域,帮助企业对物流园区内的人、车、货进行识别和管理,将其转化为管理手段和数字化手段。海康机器人票据识别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菜鸟网络、京东、顺丰、四通易达等客户,无论票据朝向哪个方向,均可直接识别包裹票据的六个面。您可以快速阅读面单信息。不仅是快递,还有我们平日里喝的牛奶、饮用水、药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海康威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完成条码识别、字符识别,包括定位引导和多维感知。同时,针对电商零售行业,海康威视还提供Geek+、快仓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前不久,获得融资的Seebit机器人深度融合了“3D视觉感知与机器人柔性控制交互技术、3D数字孪生与工业闭环控制技术”。据介绍,SeebitRobot比全球杰出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公司早半年发布了多品类包装箱的无序卸垛机器人——ZeroPick。本产品主要应用于物流输送带-托盘场景下不同尺寸、不同颜色、非顺序码垛工业货物的智能拆垛。2、末端无人配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真机智能、Smarter、罗比等企业都是“专注无人配送机器人最后一公里”的初创企业代表。真机智能机器人与苏宁、饿了么、中通快递等公司合作。在最后一公里快递和外卖领域均有落地。目前在四个城市:北京、南京、成都和上海。已在十几个园区完成5万多笔订单的配送,基本实现了从园区门口到人、从门店到人的完整配送流程。据介绍,目前的配送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上电梯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与电梯的通讯联动,上电梯到指定楼层。发达的无人机企业也是传统物流企业的合作伙伴。比如,亿航无人机避开大疆,转战“零售”领域,主攻企业市场。近日,有消息称亿航已秘密向纳斯达克申请IPO。公司拟上市10%至15%的股份,但目前估值尚未确定。2019年5月,国际航空快递公司DHL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与亿航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同时,使用该解决方案为中外运敦豪客户定制的无人机快递服务顺利实现首航。据统计,人工配送一件快递的成本在7元到10元之间。如果使用无人机送货,一个订单的配送成本可以控制在1.5元以内,仅为人工配送成本的六分之一。这也是各大企业加紧布局无人机市场的重要原因。3、新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轻资产配置、机器人共享。物流机器人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产品解决方案、租赁服务、中介合作等。目前下游应用需求尚未完全开发,仍可提供集成产品解决方案。不成熟。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提高出货量,抢占市场份额,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比如,除了提供传统的商业模式,Geek+还独创了“机器人即服务”的商业模式。终端客户可以按需租赁机器人和智能仓,也可以让Geek+全面代为运营,根据客户订单增减机器人数量。用数量帮助客户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客户的轻资产配置,顺应智慧物流的大趋势。再比如,费舍尔打造的“海神智享机器人云平台”定位为“机器人行业垂直集成商”。可以为客户链接、融资和租赁全球最好的物流机器人。比如现在人们通过某个软件平台叫车,但实际上车辆并不属于该平台,而是整合了相关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目前,包括旷视科技、极客+、快仓、木匠蚂蚁、康力优兰、华锐等在内的十余家机器人企业已经加入海神机器人平台。有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物流机器人将在多个场景出现小规模爆发,真正的大爆发将在2020年。不过,尽管受到资本热捧,但目前我国物流机器人的发展情况还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同时,物流机器人单纯卖机卖仓的模式并不适用,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