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几乎所有的碳基生物都是以基因作为特异性的基础,即基因决定了这个生物是不是另一个生物有机体,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有机体和有机体的区别。在漫长的进化史中,最终落脚点也是基因。一些基因突变是自然选择的,淘汰了一些带有某些不适应当时自然环境的基因的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因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动植物都是这样,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也不例外。基因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储存着生存所需的一切信息。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信息迅速传播开来。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上,人类创造了一个独立于身体的基因。这就是人类文化。最特殊的能力是人类发明了语言、绘画和文字来储存人类探索过的能力。不要低估这种变化。这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开始,人类又走上了另一个分支。人类在岩石上雕刻,通过语言口头传递,甚至用文字记录下来。记录的信息形成了一个仓库,仓库里什么都有。自己与群体的关系,如何适应自然与社会,如何改造环境,如何……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信息迅速传播开来。在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创造了一种独立于身体的基因。这就是人类文化。人有两种基因,一种是存在于体内的碳基DNA,一种是记录在人的心灵和体外各种载体上的文化基因。两种基因所形成的优势,让全人类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脱离了喝血动物的层次。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往往需要数万年、数十万年,甚至数亿年、数十亿年,而文化基因只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就可以形成,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文化的作用不仅用于全人类的发展,而且成为人类社会内部除自然淘汰之外的另一种更有效的淘汰机制。一些民族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而被彻底淘汰。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战争。文化是人类所有认知的总和。对个人而言,必须学习和传承文化,才能在竞争中处于生存和发展的有利位置。随着人类文化的积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文化越来越多,以至于现阶段人类需要12年的学习才能基本掌握所需要的文化。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人、国家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在这个阶段,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存储在外部介质中的人类文化开始大规模进入硅基载体。这种载体不仅可以存储,还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这时,运行在硅基载体上的信息不仅可以流动计算,还可以理解和创造信息,机器开始具备学习能力。以机器每秒数十亿次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超人类。人类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人类创造的机器人。总有一天,人类会创造出量子计算机。在量子计算机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的学习将把人类远远甩在后面,人类将无法控制人工智能。照这样发展下去,硅基载体肯定会变成硅基生命。硅基载体比碳基载体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自然的能力。存储和学习能力将赋予硅基载体统一的基因。这个基因比人类的两个基因要好,更适合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条件。那个时候的人类会被硅基生命所怜悯和鄙视,就像我们人类对待猿猴一样。在周围不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先进文明只能靠自己打败自己,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历史上,文明以各种形式衰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放纵的欲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后,除了人类的好奇之外,还有需求。无节制的需求和好奇的背后,是人的欲望和任性。人类迟早会被人类自己打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