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为云计算而生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量产

时间:2023-03-15 20:06:47 科技观察

11月29日,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在天津正式量产。云服务器是曙光公司针对云计算的典型应用需求专门开发的服务器。采用全新国产架构,可有效应对1亿以上并发访问。该产品的量产标志着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硬件进入新时代,通用服务器并发量从“万”级迈向“亿”级。(全球首个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正式量产)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曙光与IDT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在信息领域开展国际战略合作。两家公司将在云计算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与实践,共同推动新一代云服务器项目的推广。IDT成立于1980年,是一家在模拟和数字领域具有全球市场领先地位的集成电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二十多年丰富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销售及推广经验。此次曙光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对于云服务器的全球推广无疑意义重大。为云而生,更适合云计算应用云计算是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随着各行业云计算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传统数据中心在吞吐量、响应速度、能耗成本、资源管理、可靠性等方面面临挑战。由于对成本、能耗、性能和产率的追求,云数据中心的所有者、运营商、采购商和用户都在呼唤“更适合云计算应用的服务器”。在“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曙光研发了新一代面向云计算的服务器——云服务器系统,可有效面对“亿”量级的同时在线和并发访问由用户解决了传统服务器架构与云应用负载不匹配的问题。曙光高级副总裁聂华指出,在“为云而生”和“随需而简”的设计理念下,全新架构的云服务器成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定义云计算——面向服务器系统。与通用服务器相比,云服务器采用更节能的核心组件,更适合Web缓存等典型的云服务,去除了与相应云计算应用无关的冗余组件,大大降低了系统能耗,降低了成本。能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故障的发生,使其运行更稳定。据测算,采用云服务器新架构,节点性能与功耗比提升3倍以上,总拥有成本降低70%,系统复杂度降低60%。与业界领先的传统架构服务器相比,空间占用减少50%。%。从外观和结构上看,4U大小的32节点云服务器是一款高密服务器。内部CPU通过网络芯片直连,可以大大提高内部网络带宽。此外,服务器采用X86指令集,其通用性可以保证大部分云应用的数据中心可以轻松扩展和升级。此外,基于以太网的协议和服务器级CPU内核也保证了云数据中心支持广泛的应用。三种创新的云服务器架构标准具有低计算量、高并发访问量、海量云计算应用的大信息查询等特点。它们是由中科曙光牵头的“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开发”项目组采用颠覆传统的全新架构开发,以应对传统服务器与云应用负载不匹配的问题。在聂华看来,这种“为云而生”的创新架构超越了云服务器的架构标准。曙光云服务器硬件最突出的性能体现在对高并发、高访问的响应上。聂华表示,云服务器系统并发负载处理能力超过1亿次,一台云服务器每天处理超过900亿次HTTP网络请求。如果客户需求增加,可以随时进行弹性扩容。集群中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对扩展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此外,曙光云服务器的国产架构也为云计算应用的安全增添了一道屏障。聂华指出,曙光云服务器采用全新的国产系统架构和自主安全技术承载现有标准和应用。在保留产品先进技术和通用性的前提下,这项技术不会留下任何缝隙。安全后门可以保证云计算应用的安全。这一理念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云服务器已部署在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银联联合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媒体云上,得到了用户的积极认可。在中国银联银联云上,云服务器率先应用于银联电子支付系统,尤其是目前用户增长最快的移动支付系统,为快速拓展移动支付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电信天翼云上,云服务器主要承载IDC和CDN的主营业务,以及从这些IT基础资源衍生出的云主机、云存储等服务。接下来,云服务器将进行视频点播、应用直播、报警联动等业务。聂华表示:“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庞大的业务需求将不断对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厂商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只有通过创新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而不是跟随创新或等待指令,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表示,曙光云服务器作为积极创新的代表产品,将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助力现有云数据中心升级的同时,也在转型中发挥积极的市场价值“互联网+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创新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