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登上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之后,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科技再创佳绩。
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24.6%,出货量达1万只。
不到一年的时间,小米手环销量从零攀升至全球第二。
平均每分钟全球售出21个小米手环,平均每天售出3万个小米手环。
可以说,小米近年来的快速崛起,是北京这座城市涌动的创业创新活力的集中体现。
那么,继智能手机之后,小米是如何在智能手环领域创造新奇迹的呢? 成就新北京速度印度初夏的阳光灿烂。
中午,数百名印度“米粉”顶着烈日排起数十米长队,只为一睹一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的风采。
中国科技产品——小米创始人雷军和最新的小米手机和小米手环。
近日,小米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发布会,一万多名印度人争先抢购门票。
在小米的大本营北京,这样的场场爆满场面早已成为小米每年例行发布会的常见场景。
2017年7月,小米手环上市。
只需79元即可购买智能手环。
它可以完成以前市场上售价数百元的进口智能手环才能完成的计步、睡眠监测、信息提醒等功能。
等丰富的功能。
几个月后,这款外壳色彩鲜艳、价格低廉、外观简约时尚的智能手环成为学生、白领、年轻人、老年人等职场人士和年龄段人群手腕上的新宠。
不到一年的时间,小米手环从无到有,成长为全球销量第二,在科技产品领域实现了新北京速度、中国速度。
他不惜比拼5个方案,平均一分钟就卖出了21条手链。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打造如此“爆款”的秘诀是什么? “先把产品做到最好,再把价格做到最好”。
小米手环的“运营者”黄汪回忆起当初研发小米手环时的两条铁律。
达到“极限”的过程一定是一个努力的过程。
手环无需充电即可佩戴十到二十天。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小米手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强大的省电功能。
市场上很多智能手环一周之内就没电了,用户放弃也无济于事。
为了解决手环省电的致命“痛点”,小米手环的开发团队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
五支队伍同时设计不同的芯片方案,最终通过五种方案的相互PK(决斗)选出最满意的结果。
放弃无用的显示屏,换上激光指示灯,控制供应链,将10多元的电池成本降低到3元……通过打磨每一个细节,小米手环将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与他人竞争。
同样的经历。
一万元、千元的手环售价,直接被“砍掉”了一位数,降到了79元。
“当你发现身边的手环、电视盒子、路由器等都是小米产品时,你会不会考虑买一部小米手机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网络营销吸引海量“米粉” 在印度新德里的发布会上,雷军选择了即兴发表首次公开英文演讲。
尽管口音浓重,语言不流利,但雷军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伴随着当地群众雷鸣般的欢呼声。
演讲甚至因为观众太热情而被打断。
雷军蹩脚的英语演讲被发布到网上后,有网友将其改编成节奏感十足的舞曲,立刻吸引了无数网友转发。
雷军一改传统上英语流利、英文嗓音明亮的高管形象,尽管英语口音很差,但他还是张口向“米粉”打招呼。
这种开放、有趣的品牌形象为小米赢得了不少网友的支持。
与“雷氏英语”引起的关注类似,深谙互联网营销的小米往往能利用其营销手段“出奇制胜”:每隔几周在不同城市举办粉丝见面会,粉丝会收到小米的礼物会议上的高端产品。
关公亲自送礼;小米的营销支出主要用于培养粉丝群体,而不是广告,从而保持较低的营销成本;即使是专注于研发和产品的小米技术人员,偶尔也会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与“米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