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乐视也来搅局了!魅族一加耳机战场表现如何?

时间:2024-05-22 18:33:43 科技赋能

中国手机厂商如果不做耳机就不好意思发布手机了。

大家在做耳机的时候,大多都是宣扬自己的音乐性,并声称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他们崇尚性价比,想要颠覆很多老牌耳机厂商。

耳机等声学产品本质上是“玄学”,多少被手机厂商所迷惑。

那么这些手机厂商的耳机真的有那么好吗?今天,笔者找到了几家知名手机厂商,一一“扒”出来。

小米,圈铁好用吗?花钱去听。

除了小米生态链公司的耳机外,小米并没有推出太多“小米”品牌的耳机。

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小米活塞耳机、小米头戴式耳机、小米圈铁耳机。

以小米的耳机为例。

这是一款售价99元的入耳式耳机。

由小米生态链公司加一联创出品。

这家厂商此前曾因为“调音师”职业的存在而与多家音响公司发生过冲突。

工厂和爱好者展开了一场口水战。

早些年,传统耳塞最常见的能量转换方式是“动圈”和“动铁”。

而且,大多数中低端耳机只采用动圈,因为动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大多数动圈的解析力都比较弱。

相比之下,动铁耳机在解析力方面表现突出,声音会更清晰准确,但价格相对较高。

动铁的一大缺点就是缺乏低频氛围。

为了弥补这两种换能方式的缺点,结合两者的优点,(动)圈(动)铁耳机出现了。

最初,这仅用于高端耳机。

如今,在各可靠音响厂商的产品中,圈式耳机多见于中高端产品。

毕竟他们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小米耳机这么便宜。

关于这款耳机的听感表现,我在各大论坛上查了一下感受,总结为一句话:“值这个价,声音方面不要期望太高。

”差距还是很大的。

”简单总结一下,既然你花1块钱买耳机,就别指望它有200块钱的效果,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道理。

以耳机为代表的数码行业,魅族有着良好的基础和良好的制造功底,其推出的M6播放器一直被很多音乐爱好者视为经典播放器。

自从开始做手机以来,魅族推出了多款耳机,例如:EP-21、EP-21HD、EP-31、HD50等,几款耳机的表现在同价位段中是比较不错的。

最新推出的便携耳机HD50是魅族从知名耳机代工厂丰达挖来团队后打造的一款耳机。

最大的噱头是生物隔膜的设计。

所谓生物隔膜,实际上是指隔膜是由细菌(不含细菌)产生的纤维制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纤维。

如今,比较常见的采用生物振膜的耳机就是创新的Live 2。

由于其可靠的团队和魅族早期的基础,这款耳机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认为其声音表现是耳机中的优秀产品。

手机厂商推出的同价位段,也有相当不错的做工和用料。

乐视,99元的蓝牙耳机,不要期望太高。

事实上,乐视推出的耳机并不多,而且没有基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乐视反戴耳机(入耳式)、Leme蓝牙耳机、Leme 2蓝牙耳机。

以比较新的Leme 2蓝牙耳机为例。

这款耳机售价99元,定位用于听乐视电视和手机。

这款耳机背后并没有“大佬”团队。

乐视擅长声音。

基础也比较薄弱。

不过它的佩戴体验还是比上一代舒适很多。

简单来说,如果你花99元买了一款蓝牙耳机,就不要对声音抱有太多的期望。

只需佩戴舒适、声音足够响亮、清晰即可。

  华为,不是重点,拜亚动力的加持表现更好。

华为终端推出的手机耳机似乎并没有其他厂商宣传的那么响亮。

入耳式耳机最熟悉的就是荣耀的AM半入耳式耳机(类似EarPods)、荣耀引擎耳机PLUS、与拜亚动力合作的入耳式耳机MMX 90,以及刚刚推出的华为AM主动降噪还原耳机。

AM主动降噪耳机更偏向于商务,所以没什么可谈的。

他们只需要能够有效地滤除噪音即可。

AM和Engine Headphones PLUS售价分别为79元和99元各,基本都是大声听的水平。

毕竟华为在耳机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

MMX售价90元人民币,由拜亚动力支持。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拜亚动力已经帮助很多手机厂商生产耳机。

有专业音响厂商的加持,让这款耳机的基础水平得到了保证。

虽然带有浓浓的男模味道,但主观听感还是值回票价的。

中频表现比较好,低频量感较弱,高频比较弱。

一般,但总体来说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买了基本不会后悔。

一加已经积累了经验,表现也可以接受。

一加成立不久,并没有推出过多款耳机。

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一加和JBL推出的E1+,以及自家的一加银耳和一加金耳。

,在JBL的支持下,E1+??的表现还是比较正常的。

银耳售价99元,声音与其价格相符。

换句话说,你知道。

金耳朵是一加最近推出的一款耳机。

售价为5万元人民币。

采用风琴管外观设计,拥有11mm大单元动圈。

据说可以媲美3000元的耳机入耳塞。

这句“秒级超平”的口号经常烧耳机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而一加用来和金耳朵对比的耳机就是大家更熟悉的“天外科技”JVC的HA-FX。

但金耳朵与HA-FX无论是材质、技术、结构设计还是聆听体验都存在较大差距。

好在金耳朵的材质和调音都比较靠谱。

从网上很多发烧友的反馈来看,总体来说声音中规中矩,三频表现也比较靠谱。

声音对得起这个价格,但耐用性未知。

看来一加在之前与JBL的合作以及银耳的制作中积累了经验。

很多经验。

  OPPO,姐妹公司助力OPPO演绎非凡。

在制造手机之前,这个品牌是一家以数字播放器和蓝光播放器闻名的制造商。

截至目前,OPPO 生产的手机耳机并不多,而且其推出的耳机大部分都是针对手机的。

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但是,是的,但是呢,OPPO还有一个部门,OPPO音视频,这是一家独立于我们所熟知的OPPO手机运营的公司。

OPPO影音在国内相当低调,但在国外却有着不错的口碑,因为其蓝光播放器在国外表现相当不错。

OPPO音视频此前也曾与OPPO手机合作,推出了与OPPO手机配套的便携式耳机放大器和平面振膜耳机。

与OPPO手机推出的入耳式插头相比,OPPO视频推出的耳机和耳机放大器是一样的。

世界已经改变。

那些几十块钱的耳机基本上就和大多数手机一样。

OPPO音视频推出了平面振膜耳机,它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不能与普通手机混淆。

这些耳机售价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最贵的PM-1更是达到了多个级别。

从价格上来说,这些耳机定位为发烧级耳机,而从聆听体验上来说,这些耳机对得起它的价格,在同价位耳机中能够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

它们是严肃的 HiFi 耳机。

  vivo定位为音乐手机,自然需要好的耳机。

相信大家对于vivo手机都非常熟悉。

其音乐手机的表现在很多音乐爱好者中仍然有着良好的口碑。

耳机方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vivo原厂音乐耳机以及手机自带的XE、XE。

原来的手机耳机只要34元左右,目的就是听音乐。

Vivo最著名的耳机是XE,它本身的价格就在10,000元人民币,尽管很少有人单独购买它,因为它经常用作其音乐手机的插件。

说到XE,就不得不提到很多耳机爱好者都熟悉的国内知名音响厂商Vsonic。

XE的扬声器单元以及整个耳机调音都是这家公司完成的,XE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是的,三频段表现均衡,声音轻松轻松。

现在国内耳机厂商在低端市场还是很凶的,所以花人民币买XE还是不值得。

如果人民币左右能买到的话,还是很不错的。

   锤子比感性的手机更实用。

锤子唯一以自有品牌命名的耳机是锤子S-和S-BASS,售价人民币。

S-和Bass耳机同样是国内“超平”声音厂商先驱Vsonic生产的。

这家公司是很多消费者的首选。

1元的售价,不要对这款耳机的出色性能抱有太大期望。

相比感性的锤子、坚果手机,这款耳机更加实用。

声音表现在同价位手机耳机中还是相当不错的,比那些充满噱头的99元耳机还是要好一些。

看完这些盘点你有发现什么吗?笔者想到了这几点: 1、耳机总是一分钱一分货。

与手机等产品通过低利润或者负利润来低价获取用户,然后利用广告等模式不同,耳机是用真材实料销售的,所以如果手机厂商说应该用99元的耳机。

如果达到了几百甚至上千元耳机的级别,那绝对是吹牛了。

2.耳机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

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硬件谁都可以做并且可能做得很好不同,乐视从零到一,电视硬件水平并不比传统电视厂商差多少(当然,核心监听等部件还是要别人用)),但耳机需要经验积累,核心技术依然来自森海塞尔、AKG、拜亚动力等老牌音响厂商。

毕竟,设计和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有人说Beats为何成功。

事实上,Beats只是在外观、品牌和营销上取得了成功,但声音仍然相当糟糕。

3、好的组合=手机厂商+传统手机厂商。

做得好的其实都是有JBL、Wesonic、拜亚动力等传统音响厂商支持的。

这更像是手机厂商找他们定制耳机产品。

手机厂商的核心价值是渠道,因为他们有很多采购需求,专攻艺术品行业才是出路。

如果不起作用,就聘请一个团队来完成。

当然,你可以找一家不知名的代工厂自己做一个,然后找个调音师和你合影。

你也可以做耳机,可能卖得很好,但做高质量的耳机其实很难。

苹果的 EarPods 仍然有很多人使用。

使用。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后加价购买耳机时,一定要选择有背景有基础的厂家,或者选择与有背景有基础的厂家合作的产品,这样才能够不要浪费他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