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持续火爆,国内外厂商联手推出新品。
Apple Healthkit 和 Google Fit 健康平台也应运而生。
但产品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
智能手机市场的后起之秀iPhone和可穿戴市场是否会再次由iWatch引领?敬请关注OFweek电子工程网7月29日主办的在线研讨会《人体传感器网络与可穿戴设备》。
会议将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医疗健康”等行业热点,详细讲解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成为各大手机厂商近一年来的宠儿。
三星Gear Live热销,这是三星推出的第五款智能可穿戴设备;摩托罗拉的Moto和LG的LG G Watch完美搭配,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索尼稳步推出了两代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
在国内,OPPO的O-Band智能手环广受好评;荣耀发布会后,华为TalkBand B1也迅速爆火;酷派CW智能手表发布,不那么高调;而小米的智能手环目前正在激烈炒作。
可能会在22日的小米4新品发布会上亮相。
这些手机厂商推出的智能穿戴产品你了解多少?听完小编的介绍,你可能会惊讶,这么多手机巨头已经加入智能穿戴领域了!国外手机厂商:抢占新产品制高点 索尼和智能手表:敢于创新 索尼可以说是智能穿戴领域的先行者。
早在CES上,索尼就带来了首款真正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索尼智能手表。
虽然现在说起智能手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三星,但索尼确实比三星早一年多推出了智能可穿戴设备。
虽然当时的主要功能只有信息推送、搜索手机等,现在看来比较简单,但它支持Android 2.1以上手机连接,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等功能,可以看作是一个智能穿戴产品概念成熟。
第二代SmartWatch和Samsung Gear几乎同时推出。
今年索尼还推出了智能健康手环SmartBand SWR10。
索尼虽然不是最畅销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制造商,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三星和Gear系列:强大的平台 三星在智能穿戴领域的野心有目共睹。
截至目前,三星已经发布了五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分别是三星 Galaxy Gear Live、三星 Gear fit、三星 Gear 2 Neo、三星 Gear 2 和三星 Galaxy Gear。
最新的三星Gear Live具有健康追踪、心率监测、手机信息推送、语音控制等功能,该包含的功能基本都包含了。
三星智能穿戴设备在系统平台上的丰富程度令人惊叹。
Gear Live智能手表搭载Android Wear系统,三星Gear 2 Neo和三星Gear 2使用三星自家的Tizen系统,三星Galaxy Gear搭载Android 4.3。
我们可以看到三星打造自己平台、在智能穿戴产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决心。
LG和LG G Watch:到处撒网。
虽然LG和三星都是韩国电子行业巨头,但与三星努力打造进取形象不同,LG似乎并不激进。
它的产品总是带有一种小资气质,丑陋。
一是没有太多存在感,缺乏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品质还是不容置疑的。
在智能穿戴领域,LG也保持了这样的风格。
LG G Watch是LG推出的一款基于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穿戴产品。
它的外观与三星 Gear Live 类似,也是其主要竞争对手。
形象设计缺乏创新和功能同质化可能会成为LG G Watch的败笔。
不过,LG还推出了其他智能可穿戴产品,包括心率耳机、Lifeband Touch健身腕带和儿童追踪手环KizON。
针对不同受众的产品可能有助于LG扩大市场。
摩托罗拉与Moto:惊艳四座的摩托罗拉在智能手机领域遭遇了大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继续跌倒。
作为首批支持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之一,Moto以其圆润炫酷的设计让人惊艳。
外观方面,它脱离了三星Gear Live和LG G Watch传统的方形曲面外观好几条街。
运行Android Wear的圆形表面也别具一格,深深吸引了一大批想尝试智能手表但又讨厌砖头造型的人。
想一想,在功能手机时代,摩托罗拉就凭借时尚酷炫的手机设计深受用户喜爱。
目前这款看起来高端的智能手表还没有正式发售,价格也受到猜测。
也许Moto可以帮助摩托罗拉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实现惊人的转变。
国内厂商:智能手机的扩展设备 华为和TalkBand B1:功能强大的华为荣耀手环又名TalkBand B1智能手环,今年年初在MWC展会上首次亮相,并在荣耀新品发布会上推出6月份的发布会与华为荣耀6手机同时发布,是华为近期的旗舰产品之一。
售价1000元,吸引了不少“花粉”尝试。
华为荣耀手环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外观设计,高品质TPSiV专业健康材质表带,可拆卸芯可当蓝牙耳机使用,IP57防尘防水,专属睡眠运动检测APP,兼容iPhone,主流机型来自三星、索尼、HTC、酷派、小米等品牌。
作为手机厂商推出的一款智能穿戴产品,华为荣耀手环B1在功能开发上还是相当成功的。
OPPO和O-Band:外观引人注目。
与OPPO Find 7一起发布的OPPO O-Band智能手环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
与大量雷同设计的智能手环不同,OPPO O-Band智能手环手环强烈的金属时尚感和时尚的LED点阵屏为其增色不少。
百度dulife平台和自建专属APP应用也让OPPO O-Band智能手环更加专业。
功能方面还涵盖了手机连接消息提醒、运动追踪、睡眠监测、久坐提醒等。
此外,OPPO O-Band智能手环还可以实现与OPPO连接后远程拍照的功能手机,并与自家OPPO手机深度融合。
OPPO O-Band智能手环作为OPPO手机的智能配件,表现相当不错。
TCL与Boom Band:高性价比 OPPO O-Band智能手环并不是首款基于百度云dulife平台的智能穿戴产品。
在此之前,还有TCL的Boom Band智能手环。
Boom Band智能手环与TCL偶像好同步推出。
Boom Band 智能手环兼容 Android 4.3 及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机以及 iPhone 4S 及以上版本的 iOS 设备。
具有手机连接消息提醒、运动追踪、睡眠监测等功能。
基于百度云dulife平台的健康数据统计功能,支持数据的云同步和共享。
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这是一款实用的配件。
酷派与CW智能手表:简化复杂性酷派可能不是国内一流的手机品牌,不如华为、小米、OPPO等,但是酷派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表非常实用。
酷派CW智能手表与三星等智能手表不同。
它采用非智能系统,在功能上省略了很多花哨的特性。
表盘中央是一块1.25英寸的夏普半透明液晶屏,具有类似墨水屏的视觉效果。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功能却丝毫没有减少。
可连接手机接听电话、短信、天气预报;可远程控制手机拍照、播放歌曲等;可以计算运动步数、距离、消耗热量等;它可以找到手机的位置。
手机位置。
价格才人民币。
从实用角度来看,这款智能手表可以说是酷派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兴通讯与Grand Watch:低调发布 中兴通讯前段时间刚刚推出了努比亚系列手机,努比亚Z7、努比亚Z7 Mini和努比亚Z7 Max。
但你知道中兴也有智能手表吗?中兴Grand Watch智能手表首次在CES展上亮相,以类似卵石智能手表的造型而闻名。
随后开始预购,现价格为人民币。
中兴Grand Watch智能手表采用低功耗CPU。
功能方面,中兴Grand Watch智能手表支持QQ、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信息推送、电话、短信、邮件提醒、远程拍照、远程音乐播放、运动追踪等。
台阶、防丢手机、高尔夫球童等,并具有日常防水功能。
虽然功能比较全面,但是宣传的不足使得这款产品的受欢迎度并不高。
那些即将发布智能穿戴产品的手机厂商 苹果和iWatch:雨来了。
虽然苹果已经正式确认 iWatch 将在今年发布,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定案,需要等到 9 月份的苹果发布会。
是时候说出来了。
不过,看到苹果最近在智能穿戴和医疗领域人才的探索,大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火药味。
显然,苹果正在打造一款有意义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不过,面对三星、谷歌等竞争对手的猛烈攻势,苹果能否在智能可穿戴领域保持与智能手机一样的领先地位,仍是一个谜。
小米和小米手环:小米从7月份开始炒作智能手环。
从雷军亲自表演、戴手环炫耀拍照,到小米手环官方微博、微信晒萌,再到各种八卦,小米这半个月的营销做得不错。
。
虽然发布消息的人为痕迹明显,但也成功吸引了人们对这款智能手环的关注。
不过考虑到小米一贯的夸张宣传,对于小米手环的价格、功能等,还是以实际情况为准。
如今其他竞争对手几乎都推出了智能手环,小米下一步的举动必然会降低人们对小米手环的期待。
宏碁与Liquid Leap:今年4月29日,宏碁发布了新款智能手机Liquid Jade,以及配套的智能手环Liquid Leap。
Liquid Leap是手机的一个配件,两者捆绑出售。
Liquid Leap具有IPX7防水功能,并配备1英寸触摸屏。
它可以追踪用户的健康状况、显示来电信息和收到的短信、通过蓝牙4.0控制Liquid Jade中的音乐播放器,电池续航时间长达7天。
宏碁预计 Liquid Leap 将于 7 月或 8 月上市,但尚未正式发售。
也许再过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在市场上看到这款产品了。
魅族与Mwatch:镜花水月,魅族高级经理张恒今年年初在微博上曝光了多款智能手表概念图。
魅族正式推出了这款名为Mwatch的智能手表,并宣布魅族即将进军智能穿戴领域。
根据曝光的概念图,魅族Mwatch将配备2.4英寸柔性全贴合屏幕,分辨率高达程序,支持云服务。
但目前为止,这款高配置的智能手机产品还没有其他消息,距离它的发布还遥遥无期。
总结:根据数据调查,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已接近饱和,中国90%以上的人拥有手机。
发现在智能手机领域突破越来越困难的手机厂商,纷纷选择了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个新兴领域。
今年,谷歌的Android Wear系统正式为可穿戴设备建立了强大的平台。
今年,苹果的iWatch终于要亮相了。
今年,智能穿戴设备频频亮相OPPO、华为、小米等国内发布会。
智能穿戴设备真的能成为后智能手机时代新的主导产品吗?最终的选择权还得留给消费者,但国内外手机厂商已经做好了打响下一轮科技产品市场大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