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曾经风靡一时的智能手环,如今却成了炮灰, AR-VR还有希望吗?

时间:2024-05-22 18:20:17 科技赋能

据悉,可穿戴设备鼻祖Jawbone已开始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经过多年与苹果、Fitbit 等众多竞争对手的较量,最终倒下,沦为炮灰。

不过,Jawbone也在悄然转型。

据悉,Jawbone成立了Jawbone Health Hub医疗健康公司,负责相关设备和软件的开发。

Jawbone 的财富简史。

1999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顶尖大学生创立了Aliph公司,即Jawbone的前身。

2017年,Jawbone推出了首款“最好用”的无线蓝牙耳机。

2016年,公司推出无限音频Jambox,引领潮流。

2017年,Jawbone UP一代推出,初步确定了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和方向。

该公司估值一度高达30亿美元。

然而,智能手环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长期效益,之前的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回想这一年,智能手环百家争鸣。

在与苹果、Fitbit 等众多竞争对手竞争后,Jawbone 在前 50 名中仍排名第四。

然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他,这两年却沦为炮灰,陷入危机。

尽管Jawbone手环在早期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在技术和材料方面始终“不合格”。

同时,它缺乏市场远见和诚信:2016年,UP手环发布了新版本,但用户无法无限同步信息。

2016年增加了无线同步功能,但缺少承诺的防水功能。

2016年增加了防水功能,产品发布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今年,防水功能的概念被“防溅”功能取代。

直到现在,它甚至没有呼吸监测或被动心率功能。

此外,Jawbone手环的寿命短、外观差、价格高,导致消费者转向苹果、摩托罗拉、小米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Jawbone转型背后的故事 “智能+健康”的新组合智能穿戴一般更注重这几点:能否记录健康信息、电池寿命、数据分析、外观是否看起来高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档案成为智能市场的新焦点。

Jawbone 破产后转型医疗保健也是基于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Jawbone体现的智能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身体状况,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资料,降低用户治疗成本。

大数据同步方便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相关决策。

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Jawbone未来将通过B2C模式提供医疗健康产品。

配套服务主要服务于临床医生和医疗服务机构。

同时,其商业模式将与Omada类似,利用网络监控等技术向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数据。

Jawbone未来面临的挑战是人体健康大数据监测的准确性以及复杂疾病状况的科学识别。

数据错误会导致用户对监控数据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后续的可操作性。

未来,Jawbone想要真正将可穿戴健康设备收集的数据应用到实际的医疗操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Jawbone 还有另一种选择。

它是通过检测用户的饮食和运动情况来间接预防疾病。

这种模式将更容易让用户理解和接受。

智能可穿戴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引发了各种并购,商业巨头不断拓展市场。

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仍在增长。

据悉,今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增长16.9%。

同时,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1万元,2018年将增至1.61亿元。

英特尔宣布收购BasicScience。

2016年,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VR。

2016年,Fitbit收购了竞争对手Pebble。

2017年,谷歌收购了一家名为Cronologics的新创业公司,该公司的人才团队未来将加入谷歌的Android Wear团队。

2017年,苹果收购了德国眼动追踪眼镜制造商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蓬勃发展的并购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智能可穿戴设备尚未广泛普及。

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同比缩水51.6%。

此外,今年微软宣布暂停智能手环的销售;英特尔或将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 Apple Watch第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71%;联想摩托罗拉宣布今年不会推出新款智能手表。

此外,LG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发布新款智能手表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手表不仅仅是必需品。

很少有消费者会因为忘记带智能手表而回家去取。

在众多开发智能手表的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取得了些许成功。

一是苹果专注于智能手表。

与Jawbone相比,Apple Watch推出的运动版、标准版、定制版系列分别对应不同年龄段和收入群体,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另一个是Fitbit,主打运动手环。

Fitbit专注于运动,让其在运动与健康方面更加专业。

同时,Fitbit并不局限于手机系统,可以轻松适配任何手机系统。

与之前的辉煌和辉煌相比,智能穿戴市场正处于“瓶颈期”。

产品的功能应用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但总体而言,厂商破产、融资并购是市场竞争的自然选择,也是减少行业泡沫的市场理性。

对于智能穿戴这一新兴产业来说,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

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智能穿戴市场必将迎来新的繁荣。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技术的同时积累经验将加速其在智能穿戴市场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