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dixcom(公众号:zhidxcom) 正文 |宇阳 过去两周,微软和谷歌进行了一场市值大比拼,双方争夺过亿美元。
,争夺全球市值第三大公司的宝座(前两位是苹果,市值超过1亿美元,亚马逊,市值1亿美元左右)。
虽然争夺的只是“第三”的位置,但这已经是微软近年来交出的最高市值和最好的成绩单了。
要知道,世纪之交,微软在2008年站在了浪潮之巅,市值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然而,波浪在高点之后已经到达了低谷。
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软的股价也变得低迷。
收购诺基亚以失败告终,Windows Phone以失败告终,社交业务失败,PC业务下滑,到年初,微软市值不足1亿美元,不到一半。
它的辉煌岁月。
这位年过40的互联网巨头,似乎已经步入暮年。
2009年,萨蒂亚·纳德拉在关键时刻被任命执掌微软。
他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自我革命”,砍掉手机业务,放弃Windows Phone,转而拥抱云服务和AI。
这可以说为微软开启了第二春。
终于,2016年10月20日,微软市值重回1亿美元的巅峰,但微软为了这一天已经等待了17年。
过去12个月,微软股价飙升40%,是Alphabet的5倍多。
纳德拉也用了四年的时间,实现了微软市值持续近20年的U型逆转。
(2010年至2018年微软股价走势)回顾微软这四年,可以说“凤凰涅槃,微软浴火重生”。
摩根士丹利最近也表示,微软的市值有望在一年内达到1万亿美元。
业务重组后,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Office软件,微软正在重回巅峰时代!一、微软的衰落 微软重生的故事是从微软的衰落开始的。
今年是微软正式成立25周年,是微软历史上的巅峰时刻。
随着个人电脑的不断普及,在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带领下,微软凭借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在全球的销量大幅增长,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硅谷宠儿。
已达到1亿美元的高度,坐上了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宝座。
要知道,2006年苹果的市值只有1亿美元左右,也正是在这一年,42岁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做出了决定,任命大学好友史蒂夫·鲍尔默为CEO。
他从前台走向幕后,完成了一代互联网巨头的成就。
成年后退休(2010年,盖茨还将总统职位授予了鲍尔默)。
(微软第二任CEO鲍尔默) 鲍尔默是盖茨的哈佛大学校友。
2006年,他作为第30名员工加入了当时还在襁褓中的微软,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和销售能力,他为微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谓一名“强兵”。
如果将鲍尔默与盖茨相比较,盖茨更像是一位“国家建设者”,依靠对未来形势的敏锐判断和大胆创新的性格,打造了昔日波澜壮阔的微软帝国。
当时,Windows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软件业务也逐渐扩大。
他需要的是一个“保卫国家的人”,而鲍尔默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8年起,鲍尔默从盖茨手中接过了微软的接力棒。
在他14年的CEO生涯中,他确实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使命。
在任职期间,他将微软的软件做到了极致,Windows XP、Windows7在这里诞生。
鲍尔默还主导了Office的开发,并分版本实现了云服务,推出了Office,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鲍尔默任职期间,微软员工数量增加了约3倍,年收入增加了约4倍,利润增加了10倍。
他将一家年收入约1亿美元的公司发展成为年收入1亿美元的“巨无霸”公司。
所以在评价鲍尔默之前,他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国家后卫。
然而,微软的市值此后直线下降。
2016年,微软股价徘徊在20美元至30美元之间,错过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各种浪潮。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9年左右,Android和iOS相继问世,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3G开始在全球普及,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看来微软或者鲍尔默还沉醉在PC时代的梦想中,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或者等他明白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2000-2010年期间,微软市值从巅峰1亿美元缩水至不足1亿美元,不及2006年辉煌时期的一半。
在此期间,苹果、谷歌等新兴巨头纷纷崛起。
、Facebook、Twitter开始不断崛起。
微软的智能手机业务被苹果和谷歌扼杀。
亚马逊在云计算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Bing搜索继续烧钱。
Windows 8继续受到批评。
Office 仍在与 Windows 竞争。
绑定……此时的微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2、纳德拉入局,18个月命运大逆转。
纵观微软43年的历史长河,2020年2月7日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天,萨蒂亚·纳德拉接过鲍尔默传承的接力棒,正式成为微软第三任CEO。
纳德拉是微软云计算和企业部门前执行副总裁,也是一位在微软工作了22年的“老将”。
他经历过盖茨领导下的辉煌,也经历过鲍尔默领导下的衰落。
在盖茨的支持下,他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带领微软进军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
蛰伏了十几年的微软开始焕发活力,走向“生命”的第二春。
(微软第三任CEO纳德拉) 纳德拉就任CEO后,首先对微软的组织文化进行了变革。
对外,开放合作;对内是“One Microsoft”,强调成长思维和团队合作。
合作。
在他给微软员工的第一封公开信中,他强调了公司组织文化的改变,鼓励员工以新的方式面对客户和产品。
在鲍尔默时代,微软显得封闭而保守。
尽管该公司已经创建了基于iPad的Office套件,但Office仍然与Windows紧密绑定,尚未发布。
但纳德拉上任仅仅八周后,他就在旧金山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推出适用于苹果 iPad 的第一版 Office 套件。
这对微软来说意味着一个新时代。
它不再推送自己的Windows系统,也不再关闭自己的软件应用程序。
相反,它采取更加开放的心态,在各种操作系统上流通自己的应用程序。
微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开放合作时代。
这也是纳德拉“移动优先、云优先”战略的体现。
他还更新了微软的“使命宣言”。
在比尔·盖茨时代,公司的使命是“让每张办公桌上的每台电脑、每个家庭都运行微软软件”,而纳德拉则面临着新时代。
他提出“赋予世界上每个人和每个组织取得非凡成果的能力”。
当时,移动操作系统被苹果和谷歌两大巨头牢牢占据。
微软的Windows Phone市场份额还不到4%。
纳德拉果断放弃了这项业务。
转战企业市场,公司大幅调整组织架构,并于2016年7月宣布史上最大规模裁员,明年将大幅裁员1.8万人,占公司12万余员工总数的14%在全球范围内,其中大部分来自微软收购的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
在今年的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中,裁员计划依然针对手机部门,共裁减2名员工。
纳德拉的举动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微软不再一如既往地固守Windows,而是将资源集中在生产力和平台上。
2017年,微软发布了10多个iOS应用程序,甚至拥抱了Windows的竞争对手开源系统Linux。
这些都展现了微软在新时代的变化。
在内部组织文化上,纳德拉废除了员工评级制度,实行“一个微软”。
从以前强调单个组织和个人的能力,到现在强调整体和团队的能力,他还对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
这无疑减少了微软的内耗,从而汇聚各方力量,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纳德拉还在微软内部提倡成长心态,接受挑战,并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2016年,纳德拉将微软的五个业务部门调整为三个业务部门。
新成立的“生产力与业务流程”部门对应办公室业务; “智能云”部门对应Windows Server等云服务业务;更多的个人计算对应的是Windows业务、Surface等。
在“总导演”纳德拉的指挥下,微软开始采用新的文化和新的战略进入公众视野。
在短短 18 个月的时间里,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首次将 Office 引入 Windows 以外的移动平台。
首次免费推出Windows 10;推出软硬件一体化的Surface Book,成为MacBook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大力发展云服务,这也是纳德拉之前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服务,成为全球第二大竞争对手。
主要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面向未来AI时代,微软专注于认知智能和会话式AI,推出了Cortana和微软小冰。
此外,还推出了混合现实眼镜HoloLens……随着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发布,微软再次活跃在媒体平台上,不少媒体纷纷喊话微软大逆转。
截至2020年9月30日:Microsoft Office订阅者总数为数万,较上季度增加近万订阅者;微软云服务Azure的收入和计算使用量增长了一倍多; Windows 10 的安装基数达到 1.1 亿台设备。
此后,微软股价开启“光环”模式,一路飙升。
有趣的是,今年3月,有报道称,纳德拉就任CEO后,有100多名老员工重返微软。
这也是微软大逆转的标志。
3、微软错过的三波浪潮 说到纳德拉改革的背景,我们不得不回到鲍尔默时代。
大势之下,微软到达了浪潮的顶峰,但到达制高点后,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谷底。
然而,作为“防守者”,鲍尔默却无力扭转这一变化。
在他执掌微软的14年里,人们见证了谷歌的崛起、苹果的回归、PC的没落等等。
错过一波又一波的微软,开始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科技圈里的唱衰声,似乎不再把微软放在前线了。
通过审视过去的历史,我们发现微软至少错过了三个浪潮: 1.互联网浪潮:搜索引擎。
据报道,微软在搜索引擎上花费了近100亿美元,但今年7月其美国市场份额仅为16.1%,而且还在亏损。
谷歌2017年的收入达到约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搜索引擎。
2.移动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
2016年10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 Phone移动操作系统。
早在三年前,Android和iOS就相继发布。
微软只晚了三年。
Windows Phone更多的是把Windows延伸到手机上,并没有重新定义移动交互的意义。
尽管微软在2018年以72亿美元高价收购了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业务,但Windows Phone尽管大力推广,2018年仅占据3.6%的市场份额,始终无法影响移动操作系统版图。
3.社交。
微软于2016年以12亿美元收购了内部企业社交网络Yammer,并将其部分核心功能嵌入到Office中。
它自己的MSN Messenger最终因为跟不上用户需求而被关闭。
此外,似乎仅仅因为去年对Facebook的2.4亿美元投资,微软在社交领域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通过这三波错误,尤其是移动操作系统上的错误,我们发现微软或者鲍尔默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都犯了战略错误,而其背后的错误都指向几个因素。
首先,微软业务的核心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套件。
旧业务规模太大,往往成为创新的负担。
就像Windows Phone一样,它更像是Windows的延伸,而不是重新定义手机交互。
其次,李开复也在文章中评论称,微软不在硅谷,公司思想比较封闭,对行业动荡没有深刻的认识。
而且,固有的商业模式很难改变。
比如Windows的充电方式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生变化。
三是员工评价体系。
美国杂志《名利场》曾报道称,在微软的“员工排名”绩效体系下,各业务部门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分级:优秀、中等、较差。
这种排名导致了员工之间明争暗斗,导致微软技术创新能力大幅下降。
第四,鲍尔默的个人因素。
2011年,当苹果推出iPhone时,鲍尔默曾嘲讽地说,“iPhone没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得大量市场份额”。
这说明他个人并没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和远见,或者说当他发现这个趋势时,却没有盖茨那样的果断。
2016年,鲍尔默还想将微软现有的8个产品部门重组为4个新部门,并喊出了“一个微软”的愿景,但重组的结果并不乐观。
当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时,苹果、谷歌等紧随其后。
然而,PC业务已经饱和,并因移动浪潮的影响而出现下滑。
微软两大核心业务前景并不乐观;另一方面,它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微软的新兴业务无处容身。
在纳德拉的改革之前,这位巨人似乎已经步入暮年。
4.掌握云服务和AI,引领未来。
在前两年培育新文化、撤销手机业务部门、调整组织架构后,纳德拉继续放眼未来,一手聚焦云服务,一手聚焦人工智能,面向行业和开发者。
开始赋权。
云服务是纳德拉最看好的方向之一。
他本人在担任CEO之前主导了微软在云计算方面的发展,比如帮助微软推出了云计算版本的Office软件,即Office。
他上任后,将“智能云”业务部门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的三大业务之一,并使微软Azure成为全球第二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面对物联网广阔的市场空间,微软云服务开始聚焦终端云服务市场,推出了Azure IoT Edge。
在2016年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暨首届微软中国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强调了在终端云服务方面的布局,并联合大疆、高通、ROOBO等公司推出了4款针对无线应用的开发套件。
人机、家居、机器视觉等领域。
目前,Microsoft Azure是微软的主营业务,年收入增长率在%左右,增长势头强劲。
通过智能云和边缘计算,微软不断扩展Azure的功能,面向物联网和开发者,一场更大的游戏正在布局。
另一方面,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微软重点布局AI和AR双引擎。
2019年7月,纳德拉表示“AI和AR将成为微软的新引擎”。
在AR方面,微软重点打造应用于工业领域的HoloLens混合现实眼镜,并持续探索应用场景。
例如,在今年的微软Build大会上,它推出了两款用于远程协作和空间设计的混合现实应用程序。
在AI方面,微软于今年9月成立了人类规模的人工智能团队,由微软副总裁顺向阳领导。
目前,在AI平台方面,微软已经形成了认知服务、会话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和工具、实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一整套AI服务。
在今年的Build大会上,微软展示了其全双工AI会议系统。
这个AI会议系统可以识别不同人的声音,实时记录每个人的发言,还可以识别与工作安排相关的内容以生成待办事项。
纳德拉现场表示,Azure Bot Service拥有近30万名开发者。
现在每月有 30,000 个活跃机器人使用微软的对话式 AI 工具,每天为数千家公司处理 10,000 条消息,包括梅西百货、韩亚航空、西班牙电信、惠普等。
为此,微软发布了Bot框架的多项功能,以便开发者可以继续构建会话界面,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定制能力。
在语音助手方面,纳德拉宣布了Cortana与亚马逊Alexa的合作,这也展现了微软的开放态度。
此外,2011年在中国诞生的微软小冰近年来也取得了一系列发展,频频成为主持人、诗人、歌手。
顺向阳曾表示,微软小冰目前拥有1亿用户,累计对话次数超过1亿。
。
目前走情商路线的小冰还没有完全商业化,可见微软在背后给予的巨大支持。
有趣的是,针对谷歌最近演示的AI通话,微软表示,小冰在9月份就主动向用户进行了首次全双工通话。
微软小冰今年还有两项更新,一是与人类合作写诗,二是为孩子们讲述“主角光环”的定制故事。
今年不久前的3月底,微软做出了史上最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拆分了微软Windows业务部门,重新成立了体验与设备部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两个新部门部门,以更好的重点关注云计算、AI、办公产品等领域。
微软Windows业务前执行副总裁特里·迈尔森(Terry Myerson)辞职,宣布一直主导微软的Windows不再是其核心业务。
(2009年至2018年微软股价走势)这些都体现在股票市场上,这意味着2018年10月,微软市值再次回到了1亿美元的峰值。
上一次是 2018 年,微软已经等待了 17 年的这一天。
本财年第一季度,微软云服务收入达到1亿美元,首次超过总收入的20%,远高于年初的5%。
云服务已经超越Windows,成为新时代微软的代名词。
而Azure云服务收入增长率为93%,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样在股价方面,过去12个月里,微软股价飙升了40%,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涨幅的五倍多,市值也超过了这一数字。
截至上周二收盘,微软市值为1亿美元,而Alphabet市值为1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还发布报告称,微软明年的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尤其是在Azure云计算部门作为催化剂的推动下。
巅峰时期的微软似乎又回来了。
在云服务和AI的加持下,微软可谓“浴火重生的凤凰”。
5、PC霸主谁敢称霸世界?看着今天的微软,不禁让人回想起比尔盖茨时代——那个PC霸主、如日中天的微软。
故事开始于2010年,当时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与另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孩、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在一家酒店创立了微软(Microsoft)。
它由“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组成,表明微软要做的是计算机软件。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最初,微软靠销售 BASIC 的解释器谋生,BASIC 是一种面向计算机初学者的编程语言,逐渐成为这个市场的标准。
但真正改变微软进军操作系统领域的是IBM选择微软为其新PC编写操作系统软件。
有趣的是,最初的操作系统并不是微软最初创建的。
相反,微软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名程序员手中购买了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并将其重写成微软的DOS系统提供给IBM。
随着IBM PC的普及,微软的DOS系统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并逐渐成为20世纪80年代PC的标准操作系统。
随后,IBM、苹果等公司都采用了微软的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微软也在2016年推出了第一代个人电脑Windows系统,但并未普及。
直到2018年微软推出Windows 3.0才一炮而红,微软也开始垄断操作系统。
。
势头强劲的微软也在201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让纳斯达克走红。
当然,这是后话了。
除了IBM之外,微软另一个重要的“精英”就是英特尔。
20世纪80年代,微软和英特尔组成Wintel联盟,通过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CPU征服个人电脑市场。
这一联盟随后席卷了全球PC市场,并垄断了台式机20多年。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开始普及,微软依靠Wintel联盟蓬勃发展。
2000 年推出的 Windows 95 成为当时最成功的操作系统。
短短 4 天,Windows 95 的销量就超过了 10,000 份。
那场面真是太壮观了。
伴随着比尔·盖茨个人的成功,他开始频频出现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榜首。
由于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地位正处于巅峰,它也开始依靠Windows的优势进军软件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景的消亡。
当时,Netscape 是一种流行的浏览器。
为了应对Netscape,微软大约在同一时间推出了IE浏览器。
它不仅免费,而且还通过与Windows系统捆绑销售。
那时我无法忍受Netscape。
前后,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高达85%。
~年中,微软还先后在中国建立了三个世界级的科研、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机构: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中国已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之外最强大的职能部门。
子公司齐全。
(微软在2016年达到了1亿美元的巅峰市值)那个时候的微软真是辉煌。
似乎在它涉足的每一个领域,其他公司都“没有成长”。
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微软也在世纪之交登上了浪潮的顶峰。
2016年市值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PC时代霸主由此确立。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称微软将同意收购科技行业最受欢迎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
这是一个汇集了大量开源代码的平台,也是全世界程序员的天堂。
据传言,这笔交易最早可能在本周宣布。
结语:微软的黄金时代 从PC时代的霸主,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后者,微软这个曾经的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在科技的浪潮下经历了起起落落。
屡屡错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死守着Windows昔日的辉煌,微软大厦似乎即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倒塌。
但随着纳德拉执掌微软,抛弃Windows的束缚,抛弃旧的文化体系,面向云服务和AI,大刀阔斧整顿内部事务,微软可谓迎来了第二春,市值也随之迎来了第二春。
回到了巅峰时期。
目前,微软因市值U型反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然而,微软错过了移动时代却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微软现在已经重回全球市值前三,但它只是以极其微弱的优势从谷歌(前两名是苹果和谷歌)手中“抢走了”宝座。
面向未来,面临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的新机遇,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这艘巨轮完成重新起航的过程后将驶向何处,我们还需拭目以待。